内容出处: | 《历城名胜古迹》 图书 |
唯一号: | 150020020220006715 |
颗粒名称: | 神通寺及其兴衰 |
分类号: | K928.75 |
页数: | 5 |
页码: | 1-5 |
摘要: | 神通寺,隋代之前称朗公寺,以其创始人朗公而得名。僧朗,俗姓李,是佛图澄的高徒,他原在关中讲说佛经,后来山东,在泰山南北,齐鲁大地,宣扬佛法。据北魏郦道元撰写之《水经注》载:“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泰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于此谷,因。《山东通志》云:“金庐山在历城县东南八十里,山下为朗公谷。”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前秦苻坚曾赠给朗公紫金数斤,绩绫三十疋,奴子三人。此时的朗公,已成为一名政治。历经一干六百多年,神通寺几经兴衰,今尚保存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成了后人研究佛教在山东的发展史、研究古代佛教文化、雕刻艺术、美术、建筑等丰富的实物宝库。 |
关键词: | 名胜古迹 神通寺 兴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