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继南涧、林汲而起的目录学大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566
颗粒名称: 五、继南涧、林汲而起的目录学大家
分类号: G257
页数: 5
页码: 47-51
摘要: 近三百年来山左的目录学大家,首推李南涧与周林汲。南涧曾编有《所藏书目》、《所见书目》、《所闻书目》,卒后,由林汲代为整理〓,可惜并未流传下来。林汲从青年时代起就爱好藏书,编有《水西书屋藏书目录》,他的老师泺源书院山长、著名学者太仓沈起元曾为之作序。在他成进士后,又倡为《儒藏说》,与曲阜桂馥出两家藏书创设“藉书园”,为贫寒的知识分子创造阅读的条件。目录学家章学诚为《藉书园目录》作序,盛赞他把个人藏书公之于天下后世的远见卓识。300多年来,山左虽然名家辈出,但究心于目录之学,而且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是不多。继南涧、林汲而起成为大家的,就要数到献唐先生了。
关键词: 南涧 林汲 目录学

内容

近三百年来山左的目录学大家,首推李南涧(文藻,益都人)与周林汲(永年,历城人)。他们两人都是山左著名的藏书家,又是出色的目录学家。南涧曾编有《所藏书目》、《所见书目》、《所闻书目》,卒后,由林汲代为整理〓,可惜并未流传下来。林汲从青年时代起就爱好藏书,编有《水西书屋藏书目录》,他的老师泺源书院山长、著名学者太仓沈起元曾为之作序。在他成进士后,又倡为《儒藏说》,与曲阜桂馥出两家藏书创设“藉书园”,为贫寒的知识分子创造阅读的条件。目录学家章学诚为《藉书园目录》作序,盛赞他把个人藏书公之于天下后世的远见卓识。300多年来,山左虽然名家辈出,但究心于目录之学,而且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是不多。继南涧、林汲而起成为大家的,就要数到献唐先生了。
  献唐先生亦为藏书家,他在《藏书十咏》中写道:“幼喜聚书,壮而弥笃。频年四方,随在搜集。裒其所藏,约五万卷。家有老屋,度架储之。横几摊卷,昏晓流连。”〓从文中可知,先生自1925年入北京广收图籍,至1930年已达5万卷。又到京华各大藏书单位观摩唐抄宋椠,手校秘籍,从事版本目录学的研究,前后达35年。“唐抄宋椠意纷驰,狼藉丹黄笔一枝。排闼风声灯欲死,有人兀坐五更时。”〓由于先生辛勤的目耕,矻矻穷年,日夜不休,一生校书上万卷,在版本目录学领域内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献唐先生治目录学有三大特点:
  (一)继承了我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对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现在知见的献唐先生的目录学著作有三种:一是先生与柳式古合编的《扶沟柳氏捐赠书籍清册》,民国21年(1932年)油印本,现藏山东大学图书馆;二是《山左先哲遗书提要》,民国26年(1937年)瑞安仿古书局版;三是《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二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就1937年从先生所撰《山左先哲遗书提要》来看,也能充分证实他在目录学上的高度成就。《提要》首先叙述作者的生平、学术流派及其成就,再阐述本书的流传原委和整理经过,然后讲论本书的内容,再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最长的为牟庭的《同文尚书提要》,有732字,《诗切提要》有777字。最短的为《南涧先生易箦记提要》,仅88字,无不钩玄提要,若网在纲,深得刘向父子校雠目录之遗意。比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不知高出多少倍。如果要比拟的话,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堪与伯仲。这跟先生深湛的朴学根柢是分不开的。因为先生博览群书,学有专长,故能做到语无虚发,立论精当。这不是一般浅学者所能望其项背的。
  (二)先生将目录、版本、校勘之学融为一体,《双行精舍书跋辑存》集中反映了他这方面独到的成就。先生不但勤于收藏,而且每得佳书,总于灯下校读之余,撰为题记,多数题跋,虽然随读随记,不拘长短,但都属精品。《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编收录了先生书跋258种,400余则,续编收录了144种,书序五编,凡149种,324则。这些书跋诚如任迪善同志在《前言》中所说:“没有一般版本目录著作所常见的簿录气味,无论是辨析版本源流、翻刻原委、师承先后、椠钞优劣,或者斠校篇目多寡、次第前后、音训异同、字形增省,以及品评行格宽窄、版式妍媸、装缀雅俗、印章真伪等等,无不条分缕析、精辟中肯,匡误正谬,鞭辟入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书跋中寓有先生的治学经验,如某门学问从何处入手,诸家学说的异同、短长及如何借鉴之类。先生对学术问题,力主独立思考,‘意有所契,遂其契可也,不必矫饰,亦不必阿世’确系真知灼见。因此,这些书跋不仅对于治版本目录学者有所裨益,对指导读书做学问也很有帮助。”〓同时也反映了先生对版本校勘学的成就。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先生论证版本,“追源溯流,曲折入微。如跋清惠栋撰《古文尚书考》李氏竹西书房抄本,发现世传江艮庭传惠氏原本之疑,证明南涧此抄本应为后刻各本之祖本,堪称精审严谨。又如跋《正字略定本》,考证王箓友五易其稿,犹不以为足,更进一步查出,在此稿四刻五刻之间,复有溢刻之本。类此皆是有关治学与版本学的关节问题,可谓一丝不苟”。〓
  (三)先生在古典目录学领域内,从来没有一般藏书家那种厚古贱今的偏见。清代三百年间,刻书之多,超越前代,而且考证校雠之学,到乾嘉时有了重大的发展,校刻之书,多精审可靠。只因时代较近,传本易得,收藏家每多不予重视。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必定越来越高。在这个问题上,先生是很有远见的。他在《一飘斋诗存》跋中说:“有清乾嘉精本,远过元、明,与天水一朝,异曲同工。此虽小品,亦其中翘楚”〓。这段话虽只寥寥28字,却出自先生的肺腑。先生在《山东省立图书馆善本书目叙》中更有精辟的阐述,他说:“历年久则散佚多,散佚多则传世希,书以希贵,古而遂希,故又以古贵,非以其古,实以其希。然希见之本未必优,习见之本未必劣,而世之藏书家,竞以古刻寡觏之书为善,是其所谓善者,殆已异乎善之准的矣。世鲜其本,可谓孤本异本,不可尽谓善本,善本必如汉、隋、唐、宋,以写刻校勘定之,舍是而言早晚,宁非诬罔”。“善乎洪北江之言曰,藏书有考订家,有校雠家,有收藏家,有赏鉴家,有掠贩家,今之好事者,则掠贩而已。上至则赏鉴、收藏而已,求所谓考订校雠者,殆百不得一也。公立图书馆,在五家之中,求诸己者,厪为收藏,求诸人者,则为考订校雠,不以收藏而供人鉴赏也。书之标为善本者,宋元明清版刻皆有之,不以时次远近权高低。”〓先生所论,确为学人之卓见。《双行精舍书跋辑存》宋椠元刻的跋文不多,清刻、清抄和稿本校本的跋文不少,也是一个有力的旁证。
  王献唐先生把图书文物事业看成是自己的终身事业,对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几十年如一日,为发展乡邦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人们只要提到山东的图书文物事业,就会很自然地和献唐先生的名字联系起来。先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克尽厥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他在金石文字学、目录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山东也是屈指可数的人物,堪称一代学人。今天的条件,比起献唐先生不知要优越多少倍。我们相信,献唐先生为祖国的图书文物事业奋斗终生的高贵品质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将永远为后人所赞颂并必将得到发扬。
  注释
  ①见《文献》1982年第13期。
  ②屈万里《载书播迁记》,见台湾《山东文献》第2卷、第3、第4期,1976年12月—1977年3月版。
  ③见《文献》1983年第17辑,王献唐遗作,骆伟辑录《山东省立图书馆善本书目叙》。
  ④同②
  ⑤王献唐《复傅斯年书》,见《山东图书馆季刊》1982年第1期。
  ⑥王献唐《双行精舍书跋辑存》齐鲁书社1983年8月版。
  ⑦同③
  ⑧同⑤
  ⑨《山左先哲遗书提要》,原题瑞安陈准绳撰,实系出自王献唐先生之手,因当时委托瑞安仿古书局出版,故用陈准绳之名。
  ⑩王国华《王献唐传略》,见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等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3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3月版。
  ⑪《聊城海源阁藏书之过去、现在》山东省立图书馆1930年版。
  ⑾翁方纲《李南涧墓表》,见《复初斋集》卷二十四。
  〓见《文献》1980年第3辑。
  〓同〓
  〓同⑥
  〓同⑥
  〓同⑥
  〓同③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了解放前的济南育英中学,怀念先父王翔千,山左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事略,我在家乡的一段经历,对往事的一些回忆,怀念许衍梁同志,许衍梁老师在成都监狱,王元信先生述略,济南机制面粉工业历史概况,公私合营前后的济南火柴业,对济南齐鲁针厂的回忆,驰名泉城的老字号——隆祥布店,济南国货售品所史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沙嘉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献唐
相关人物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