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为国捐躯的方叔洪将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480
颗粒名称: 忆为国捐躯的方叔洪将军
分类号: K827
页数: 15
页码: 73-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衍智回忆为国捐躯的方叔洪将军的内容,包含了方叔洪在台儿庄大会战中,武汉会战中的方叔洪将军等。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方叔洪 为国捐躯

内容

1939年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方叔洪将军是山东历城人,他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法国,学习军事,学成归国后即投身戎行,历任国民党军队营、团、旅、师长职务。在他于抗日战争初期任旅、师长期间,我有幸和他在一起工作,亲自目睹了他在台儿庄大会战、武汉保卫战中与敌人相周旋的英勇果敢行为,直到他以中将师长之身壮烈殉国。光阴荏苒,岁月如流,方将军为国捐躯转瞬已半个世纪,作为他的部属和并肩战斗者,我也白发披肩苍髯拂胸,早逾古稀之年。为了使这位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不与草木同朽,使他的英雄事迹不泯没于世,我愿在我老骥犹壮之时,将他与敌人作殊死斗争的事迹写出,并以之献给齐鲁乡邦。
  一、方叔洪在台儿庄大会战中
  1938年4月中旬,国民党部队51军114师奉命参加第二阶段台儿庄会战。4月28日,由于该师340旅旅长扈先梅在台儿庄东北之邵庄争夺战中壮烈殉国,114师师长牟中珩立即向军长于学忠保荐由该师参谋长方叔洪升任340旅少将旅长。方奉命后,立即奔赴前线指挥作战,日夜组织部队与日军血战,结果邵庄虽未全部夺回,但敌已无力再攻,而形成敌我各据一半的对峙状态,敌人虽一再强攻但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直至5月17日114师奉命转进玉铜山附近,占领津浦路以东之国防工事,掩护鲁南兵团转进时为止。
  5月19日,114师又奉命在徐州以南之青龙桥附近占领阵地,掩护鲁南兵团转进。当天下午,我师刚到青龙桥,即与日军三四千人发生激烈战斗。当时敌人在空中升起观测气球,指挥炮兵向我射击,同时敌重轰炸机10余架亦飞临上空进行轰炸。战斗至20日下午8时许,军长于学忠电令我师向睢宁附近转移,集结待命,但当时全师正与敌人胶着,无法脱离,直至晚10时许才摆脱敌人开始行动。当时敌我伤亡均重,在这次战斗中,方旅长曾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一直坚持了一个昼夜,最后终于掩护全兵团安全脱离了敌人。
  当时114师奉命为本军的后卫,在军部后尾相距20余里跟进,行军序列为方叔洪之340旅、114师师部及直属部队、342旅。21日凌晨3时许,先头部队到达张山集附近,不期与由运河车站南窜截击我军之日军2000余人突然遭遇。当时前方升起了三颗红色信号弹,接着机步枪就响成一片。师长牟中珩为了摸清敌情,立刻率少数卫队亲自奔赴前方。这时,340旅旅长方叔洪立即命令680团团长李连峰率全团官兵迅速抢占了右前方一座小山头,后边的342旅也改变了方向朝右前方冲去,在我军的勇猛攻击下,经过约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终将当面之敌击退,部队随即通过。当时因军部和113师方向战况甚为激烈,因而师长牟中珩乃改变路线,转向泗县地区前进。
  部队在泗县地区收容整顿了三天,所有失散的官兵基本上都到齐了,当时全师官兵尚有7000多人,台儿庄一战全师共牺牲官兵5000人以上。全师旋即奉命向河南唐河县转移,开始了严格的整补训练工作。
  二、武汉会战中的方叔洪将军
  从1938年8月中旬开始,武汉保卫战在大别山北麓战斗的序幕又揭开了。当时敌第二军4个师团在安徽合肥地区集中,旋即开始西犯,妄图首先击灭大别山北麓之我军,突破大别山我军防线,以会师武汉。
  我军当时以第三兵团为主力,拟在渒河与史河之畔持久抵抗,并扼守大别山北麓之侧面阵地以阻击敌人。战斗序列隶属第五战区,归代司令长官白崇禧指挥。第三兵团的总司令是孙连仲,副总司令是于学忠(代理总司令),辖3个集团军,2个军团,即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兼),第5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兼),第26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第19军团(军团长冯治安),第27军团(军团长张自忠)。全兵团共辖8个军,即30军、42军、51军、71军、59军、77军、45军、第10军,共计19个师,和2个骑兵旅。第5集团军辖51和71两个军,计51军2个师,71军4个师,另外附属138师,共7个师,51军军长仍由于学忠兼。71军军长宋希濂。方叔洪之340旅即归于学忠之51军所辖。
  51军在1938年8月中旬末,奉第5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的命令由南阳、唐河、方城地区开赴大别山北麓前线,担当起最前锋的重任。当时军部率113师驻开顺街麻埠一带,并以一个旅推进至独山镇和青山铺一带;114师师部率方叔洪之340旅进驻叶家集,342旅推进至杨柳店,并以683团王鹏举部推进至六安城驻守,同时支援地方武力进行游击活动。71军的主力集结于商城、潢川,以一部推进至固始,对霍邱、三河尖方面进行警戒。
  8月24日,日军第13师团之先头部队1000余人窜抵六安城东三十里铺一带,与我114师342旅683团的警戒部队发生战斗,激战约三小时即被我军击退,到27日敌又增援一个加强团以上之兵力约三四千人,从东、南、北三面对六安进行包围,对城关进行威力搜索,准备攻城。
  从8月28日晨开始,敌13师团主力约10000余人,在飞机3架、大炮10余门的掩护下,向六安城展开猛烈进攻。我683团团长王鹏举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毫不畏惧,亲率全团官兵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沉着应敌,奋勇抗击,自晨至暮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敌伤亡枕藉,弃尸遍地,一直打到29日拂晓,师长牟中珩曾奉白代长官命令:“必要时可扼守渒河左岸”的指示,乃令684团沿渒河左岸占领阵地,掩护683团向渒河从西撤退,六安遂陷敌手。这次战斗683团计伤亡连长以下官兵400余人,敌人伤亡不下五、六百名。
  8月29日晨,苏家埠、韩摆渡之敌3000余人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强渡渒河,在击退我渒河左岸警戒部队后,向我独山镇113师阵地猛攻,但被我军奋勇击退。至中午敌援兵2000余人赶到,在该镇与我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我军奋不顾身,与敌反复冲杀,至黄昏时刻,终将敌人全部击退。这次战斗共毙伤敌人不下六、七百名,在战场上敌弃尸百余具后,狼狈逃窜。我军伤亡亦重。
  9月1日,敌第13师团主力约万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白塔畈我51军113师阵地及71军36师熊店阵地展开猛烈进攻,激烈战斗至傍晚,该两地均为敌攻陷。之后该敌继续向开顺街我51军114师方叔洪之340旅阵地及叶家集我71军36师阵地猛烈进攻,我340旅旅长方叔洪亲赴前线指挥该旅官兵奋勇迎击,激烈搏斗三小时,卒将敌人全部击退。进犯36师之敌同时亦被击退。是役敌我双方伤亡均重。另敌第12师团2000余人,于当天攻陷我36师乌龙庙阵地。
  9月2日凌晨,敌第13师团三、四千人,在炮空掩护下,同时向开顺街我51军114师340旅阵地及叶家集我71军36师阵地疯狂进攻,我军奋勇抗击,激烈战斗至当天下午,该两处阵地均被敌攻陷,我军分别转移至史河西岸,与敌隔河对峙。同时敌第10师团攻陷我黎家集71军阵地。
  9月3日拂晓,敌2000余人,在10余门大炮掩护下,攻陷我八里滩114师阵地,并强渡史河,又陷我新集子阵地。总司令于学忠当即调整部署,并严令114师重新集结兵力,准备反攻。
  当天中午敌4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同时向石门口我51军114师阵地及富锦山我71军36师阵地发起猛攻。当时71军军长宋希濂令36师向叶家集西侧地区集结兵力,又令88师262旅向富锦山急进增援,准备出击。
  9月4日,我51军114师师长牟中珩,遵照于总司令“重新集结兵力准备反攻”的命令,集结该师方叔洪340旅679和680两个团的兵力,于当天凌晨4时许,向八里滩之敌展开勇猛反击,当时师长牟中珩和旅长方叔洪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士气为之大振,自晨至午,敌虽两次增援,但均被我击退,至下午3时许,卒将八里滩阵地全部夺回,迫使敌人狼狈退回开顺街。是役共毙伤敌人五、六百名,弃尸100余具,我亦伤亡连长以下官兵四、五百名。
  9月6日晨,敌第13师团3000余人,继续向富锦山进攻,我36师官兵在师长陈瑞河的亲自指挥下,奋起迎击,敌人虽多次轮番冲锋,但终未得逞,激烈战斗至傍晚,卒将敌人全部击退,共计杀伤敌人近千,在阵地前弃尸百余具,掳获步枪50余支,我亦伤亡营长以下官兵七、八百名。当夜为了巩固富锦山阵地,第3兵团总司令孙连仲命令114师师长牟中珩派一个团的兵力,接替71军石门口防线,师长牟中珩奉命后立即命令340旅旅长方叔洪派该旅679团接替了石门口防线。
  9月8日晨,敌五、六百人向石门口我114师340旅阵地攻击,至午后即被我军奋勇击退,并掳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另敌一部500余人,于当晚向我36师富锦山阵地进行夜袭,亦被我军击退,杀伤敌近百。
  9月9日晨,敌兵700余人,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由石门口、富锦山我51军114师与71军36师之接合部间突入我军阵地,我114师340旅旅长方叔洪亲临前线,指挥全旅官兵奋勇冲杀,679团团长李超井(别号卓才)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反复冲杀达3小时之久,至中午终将侵入之敌全部击溃,敌伤亡惨重,弃尸200余具,所余无几,狼狈逃窜。此役计缴获步枪50余支,轻机枪4挺。679团李团长不幸中弹殉国,我伤亡官兵400余人。
  9月10日,第3兵团总司令孙连仲鉴于日寇连日向富锦山发动猛烈进攻,如不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势难久支,乃决定于翌(11)日全线转为攻势,企图击灭富锦山之敌。
  孙总司令命令下达后,各部队立即调兵遣将准备于次(11)日拂晓开始向敌人发动全线进攻,但不料敌已纠集5000余人先我发起攻击,于11日晨2时,先我2小时起即开始向富锦山和800高地我36师阵地与石门口我114师340旅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天明后,敌机20余架,大炮30余门则向我军阵地轮番猛轰助战,空前激烈的战斗持续至上午9时许,敌人再次突入富锦山和石门口我114师与36师之接合部,敌我双方为争夺石门口与富锦山而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恶战。当时36师陈瑞河师长曾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率领部队与敌反复冲杀,浴血苦战,在争夺800高地的战争中,失而复得达三次之多,杀伤敌人逾千,血战至当天下午4时许,该师以亡伤惨重,残余官兵不过千人,势难再战,宋希濂军长乃急调第61师部队,掩护36师部队后调整补。富锦山和800高地遂陷敌手。
  在石门口方面。114师师长牟中珩在接到攻击命令后,立即命令340旅旅长方叔洪照令行事。方旅长遵令后正在集结兵力开始按指定目标发动进攻时,即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伤亡甚众。因此,师长牟中珩乃又改变部署,以一部兵力向富锦山之敌出击,但进至王营附近,即被阻止,使进攻无效。113师方面,以一个旅的兵力于11日晨3时由八里滩出击,向磨歧山之敌发动猛攻,敌据碉楼顽抗,并两次增援,均被我军击退,激烈战斗至傍晚,终将该山攻克,杀伤敌人近千名之多,该师也伤亡营长以下官兵六、七百名。
  从9月11日富锦山阵地为敌攻陷之后,大别山北麓战斗就基本结束了,从此,日寇转向西窜,沿商信公路西犯潢川、信阳,以进窥武汉。就在当天下午,第3兵团总司令孙连仲转奉第5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令,改变部署,令51军(附138师)仍维持现态势不变,但在左翼须延伸至大湾和九个湾一带,担任敌后游击之任务,以牵制敌人。直至10月下旬,第5战区又明令宣布在大别山区留置廖磊部第7军,于学忠部第51军,和徐源泉部第10军,担任游击战的任务。
  第51军在担任游击战任务期间,兼军长于学忠即率113师移驻金家寨(今金寨县)附近,114师师部驻扎在金家寨以北之皂靴河,以后又移汤家汇一带,对商信公路进行警戒。在此期间,114师的任务是一边严格整补,一边经常派遣营以下小部队袭击商信公路附近的敌军据点和截击敌之运输车辆与淮河上的敌军船只,使敌颇有应付不暇之势。以方叔洪的340旅为例,约在9月末,盘据商城之敌二、三十人窜至商城以南之挥旗山一带抢掠农民财物,为方旅长派出游击的一个连所发现,当将敌人包围攻击,该敌拼死顽抗,激战约一小时之久,将其全部击毙,获轻机枪两挺,步枪16支。
  约在10月中下旬,114师、340旅旅长方叔洪派679团第一营营长张金榜(山东黄县石良集人)率一个加强营,越过商信公路,远去淮河沿岸三河兴以西地区进行游击活动,以打击敌人利用淮河的运输船队。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曾先后两次伏击敌人的运输船只,有一次用迫击炮和重机枪打沉敌人的汽艇两艘,艇上的敌兵四、五十人,全部落水淹死。另一次是伏击敌人一个运输船队,打沉木船三只,船上满载军用物资及押船日兵三、四十人,全部葬身河底。该营在归途中路过商信公路时,在商城以东地区又伏击一支敌人的运输车队,炸毁敌汽车3辆,车上的军用物品全部烧毁,打死打伤敌人二、三十人。在以上三次战斗中我军无一人伤亡。
  第51军在大别山区担任游击任务,是从1938年9月中旬开始的,一直到1939年3月,由于第5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升任苏鲁战区总司令,方叔洪部乃与57军缪澂流部一起随总司令离开大别山区,进入鲁南山区,肩负起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打游击战的更加艰巨的光荣使命。
  三、转战敌后,为国捐躯
  1939年2月,蒋介石在洛阳召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51军军长于学忠奉命参加。根据当时抗战形势,会议决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成立苏鲁战区,由于学忠任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分别担任战区副总司令。于学忠原来兼任的51军军长由该军114师师长牟中珩升补,114师师长一职由该师340旅旅长方叔洪升补,方因战功卓著,并被擢授予中将军衔。
  从1939年3月中旬开始,51军即全部由安徽立煌县随总司令于学忠向鲁南山区挺进。当时51军的113师归于总司令亲自率领在最先头出发,51军军长牟中珩,则率领114师的340旅与总部相隔二日行程随后跟进,最后是114师师长方叔洪率342旅为殿后,与军部相隔二日行程。我本人因当时工作上的原因随师长方叔洪行动。前进的路线,是经皖北的阜阳、涡阳、蒙城,在宿县以南地区越过津浦铁路之后,折向东北,由徐州以东邳县以西地区越过陇海铁路,渡过运河进入鲁南山区。在于总司令亲率113师北进时,是出敌不意的,当时敌人并无准备。所以沿途能够顺利前进,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即安全到达鲁南山区。军长牟中珩所率领的340旅,也仅在邳县以北地区,遭到近千名敌人的阻击,经过半天的战斗即将敌人打退。我679团第1营营长单树柽则不幸殉职,以下官兵伤亡50余人,也比较顺利的到达鲁南山区。然而这一来我军的企图却全部暴露了,敌人即迅速调集了大批部队,加强了宿县以南和徐州以东铁路沿线的堵截阻击部署,因此,在114师师长方叔洪率领师部及342旅到达宿县以南之西寺坡车站以西地区时,即遇到敌人的一个联队兵力的截击,我先头部队第683团第一营张本枝部与敌人经过整整一天的激烈战斗,至黄昏时刻始将敌人击退,窜回宿县。是役敌我双方伤亡均在200人以上,我军仍乘胜连夜越过津浦铁路,向东北挺进了40多华里,在灵璧县西北约40里之娄庄附近宿营。及至天明敌人的追兵2000余人赶到,并有飞机1架,大炮数门和坦克车4辆助战,向我军后卫683团展开猛烈进攻。我683团团长王鹏举率领全团官兵奋勇迎击来犯之敌。当时师长方叔洪立即指令684团从右翼侧击敌人,反复冲杀,激烈战斗至下午4时许,终将敌人打退,共击毙敌人约四、五百名,为114师入鲁打开了道路。我683团团长王鹏举、副团长尹以琦壮烈殉国,以下伤亡官兵300余人。由于200多伤兵不能随军行动,师长方叔洪曾指派医务人员负责,与当地乡保长联系,把伤兵全部留在当地养伤,并把100多名牺牲士兵的尸体就地掩埋。一切安排妥当后,为绕过敌人的封锁线,黄昏后部队继续向东北疾进,直奔苏北的睢宁方向。为了隐蔽目标,迷惑敌人,部队夜行晓宿,忽东忽西,经过五、六天的盘旋迂迥,终于在徐州东边的大许家车站附近,越过了陇海铁路,进入山东境内的峄枣山区。
  当114师师部一踏进山东省境之后,一种在正面战场所从未见到过的新事物立即就展现在我的面前,这就是“国共合作”。原来它只是在报纸上或宣传材料上才能看到的名词,现在却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会到它的现实意义。由于当时正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新时期,当地人民已组织了很多小股的抗日游击队伍,它们有的属于国民党军统系统在山东的负责人秦启荣领导,也有属于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我当时曾亲眼看到峄县地区有两部分小游击队的领导人来师部会见方师长,一部分是国民党游击队,其负责人是黄僖棠,他有200多人,据说在师部到达峄县之前一天,他还与日寇打过一仗。另一部分是属于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也有武装二、三百人。他们会见方师长除汇报当地敌人的活动情况之外,并要求支援他们,为他们补充武器弹药,另外他们都主动地派遣向导为师部带路。114师从峄县地区能够比较顺利的进入沂蒙山区,主要得力于他们能及时通报敌情。
  当时鲁南山区的沂水、蒙阴和莒县三座县城并未沦陷,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及其省府各机关就驻在沂水西北的东里店办公。总司令于学忠率战区总部到达后,也驻在东里店附近。51军军部则驻扎在沂水以西、蒙阴以东之沂蒙公路线上的朱位村,113师驻扎安丘以南沂水东北沂青公路以东地区。在51军军长牟中珩率领114师340旅到达蒙阴东北的鲁村附近时,当时盘据博山之敌,乘其立足未稳之际,曾集结3000余众,向该旅进行突袭,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共毙伤敌人达500余人,迫其窜回博山,为114师在沂蒙山区站住脚跟奠定了基础。但我340旅之679团亦受到严重损失,当时团长何士宽(北平人)英勇作战,奋不顾身,不幸壮烈牺牲,共伤亡官兵三、四百人。114师师长方叔洪所率领之342旅,是在3月末由抱犊崮山区推进到蒙阴城东20里的大赵庄驻扎的,至此51军所属部队即全部到达鲁南山区了。
  从1939年3月末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领战区总部和51、57两个军到达鲁南山区后,就引起日军的十分注意,被看成是他们的心腹大患。因此,敌人就处心积虑地阴谋消灭它。约在5月上旬末,总部就从各方面的情报中获悉,敌人在青岛、潍县、济南、充州、徐州和海州等地集结重兵,当时发现有4个师团的番号,有包围和进攻鲁南山区之企图。总部除把上述情况通令各军各师作好反扫荡的准备外,并令各部队与当地的八路军密切配合,以粉碎敌人的进攻。当时决定的战略方针是:在不放弃根据地原则下,化整为零,不打硬仗,以团为单位,避免决战,避实击虚,划定活动地区,与敌人打游击战。
  从6月初开始,敌人以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果然从四面八方杀奔鲁南山区而来,其主要进攻目标,就是战区总部和山东省府所在地沂水三区东里店一带。这里正是114师方叔洪部的活动地区。
  6月3日早晨,敌人先派意大利式的重轰炸机10余架,飞临东里店上空,对该镇及其附近村庄投弹达百枚之多,把整个东里店近二千户居民的房屋,全部炸成一片瓦砾,居民死伤达四、五百人之多,附近村庄损失亦甚严重。同时,西边一路之日军约二、三千人,在当天中午即攻占了蒙阴县城。当时的114师师部及340旅的680团,被指定的任务是保卫核心根据地,活动范围为蒙阴以东,沂水以西,博山以南,沂蒙公路以北地区,即只能在这一地区内与敌人打游击战,而这一地区也正是敌人进攻的中心地区。在敌人攻占了蒙阴县城之后,方叔洪师长即于当天下午3时许率领师部与680团沿沂蒙公路向东转移,经过一夜的行军,到达沂水以西之三十里铺附近后,得悉沂水县城亦被日军攻陷。这时方师长只好又折向西北方向转移,又经过一昼夜的行军,到达博山以南的鲁村附近。刚住了一天,博山敌3000余名又出动南犯,方师长为了避免决战,乃又率部向蒙阴以东、沂水西北地区转移。在到达沂水四区柳枝路附近时,正与八路军的领导人张经武将军相遇,方师长与张经武将军在庄内相互交谈了约1小时之后,乃又分头转移了。在行军途中,我部曾两次遇到八路军的部队,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多者一、二百人,少者尚不足百人,在相遇之后,彼此互相打招呼,通报和交换敌情,双方都表现出热情友好的情感。
  由于受到划定活动范围的限制,方师长率领部队就这样转来转去,专钻敌人的空隙。在多路敌人同时进攻的形势下,这种转山头推磨式的活动方式,确实十分冒险,因为敌人是多路进攻反复“扫荡”,时间长了总会有一天要碰上敌人的。当时的战况是十分激烈的,全山区四面八方炮声隆隆终日不绝,天空中又有敌机经常盘旋,投弹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不绝于耳,官兵的心情无不感到十分紧张。到6月24日上午,部队转移到沂水四区焦家上庄附近时,师部所率领的680团,在该庄东北的一座大山上被敌人所包围,战况十分激烈,该团并与师部失掉联系。同时另一股敌人千余人,又向师部所在地进攻。这时方师长只好撇开680团,冒着倾盆大雨率师部及直属部队,向东南又转移了20余里,在一个小村庄休息,这时已是晚10时左右。刚休息到翌晨5时许,北山上的岗哨又遭到敌人的进攻。当时天刚放明,方师长手里的武装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连,一个骑兵连,和一个半武装的工兵营,掩护着师部上百名武装人员和一个通信兵营。由于情况紧急,方师长乃又率部沿山沟向东南转移,才走了5里许到达拐棒峪以东之冯家场附近,即6月25日晨6时左右,在一条峡谷里又与大股敌人迎头相遇。当时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北侧山头已被敌占领,我骑兵连和特务连立即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奋勇向敌人冲杀。这时师部的官佐,大多数骑在马上,方师长见情况危急,为了便于指挥部队,却临危不惧,立即跳下马来亲自指挥骑兵连、特务连及在身边的卫士与敌拚杀。我当时看到情况紧急,乃连声招呼:“师长快上马冲出去,此处不能久停!!”但他坚决不肯,并大声说:“刘军需,你不要管我,你们快向外冲!”这时三、四十匹马被枪炮声惊得乱窜乱跳,一齐向南山冲去,冲到山腰时,我的右大腿即被子弹打中了。这时我看到有好几个人从马上摔了下来,有的马也被打倒了,幸亏我的马没有负伤,乃忍痛纵马直奔山顶,才得脱离了战场,以后辗转到了王庄教会医院养伤。
  山东省政府秘书处的秘书刘克焘,他是在东里店被飞机炸伤了右臂,也辗转来到了王庄医院,教堂安排他和我住在一个房间。他告诉我说:“昨天从冯家场经过时,听到当地的百姓说,方师长在该庄南端与日军作战时阵亡了,还有其他官兵30余人。战斗结束后,敌人一个大队长率日兵清扫战场时,从方师长身边的遗物中发现了这是方师长的尸体,恰巧该大队长与方师长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队同学,因此特别搞到一口棺材,把方师长的尸体装殓好,埋在冯家场庄前,并树了一个木牌,上边写着‘支那师长方叔洪之墓,”。我听到这一不幸消息之后,心里感到十分悲痛,不禁潸然泪下!方师长牺牲时年仅32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风华正茂,真是胡虏未灭身先死,长留遗恨在人间!
  1940年秋,我在51军军部副官处任少校科长时,当时军部驻扎在沂水县第3区悦庄乡龙王官庄,军长牟中珩特令我在石龙官庄西端买了约二亩地,作为51军抗日阵亡将士墓地。1940年9月特为方叔洪将军及其他阵亡烈士举行迁墓树碑仪式,当时军长牟中珩亲率军部及直属部队官兵共500余人到公墓致祭。方叔洪师长墓前的碑文写着:“陆军第五十一军第一百一十四师中将师长方叔洪将军之墓”。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本书收录了忆周恩来同志与冯玉祥将军交往片断,我所知道的李杜,在历城坚持党的地下斗争的回忆,济南解放前后我在八区工作的一段回忆,任山东巡抚时的袁世凯,伪山东省省长唐仰杜被刺未遂经过,忆为国捐躯的方叔洪将军,石友三兄弟之死等2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衍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方叔洪
相关人物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