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图书 |
唯一号: | 150020020220006396 |
颗粒名称: | 二、初期的生产情况 |
分类号: | F127.52 |
页数: | 2 |
页码: | 294-295 |
摘要: | 1934和1935两年,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管理的日趋正规,生产总额有所增加,但因受美棉倾销的影响,年终决算每年仅盈利10万余元。到12月份,纱价每件涨至268元。这是成通建厂后获利最多的一年。1937年上半年,成通生产平稳,产量日见上升。“七七”事变后,形势动荡不安,人心慌恐,又加玉符河决口,工厂被淹,造成停机,损失33万元。但所产泰山牌棉纱销路颇畅,每件可得利润60余元。这无疑对企业家是一个鼓舞,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和工匠们继续仿造钢丝机、粗纱机、细纱机等,后又着手制造发电机。1937年底,成通有英制纱机38部,纱锭14800枚;自制纱机11部,纱锭4800枚;共有纱锭19600枚,职工1150人。 |
关键词: | 济南市 成通纱厂 生产情况 |
出版者:黄河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济南开埠前后地方经济的变化、济南开埠始末、济南开埠的经济及其历史发展、20世纪初济南大规模招商引资措施、济南开埠后的修建情况、济南市各种营业统计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