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对济南市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254
颗粒名称:
对济南市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回忆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济南市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回忆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济南市
资本主义
改造
内容
济南市于1956年1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到现在已三十周年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实现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通过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改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分子,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史上的新创举,是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我幸逢这一时期,在济南参加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工作,仅写此回忆供参考。
一、济南解放后工商业的情况
济南是1948年9月解放的。在接管中,我们没收了属于官僚资本的全部企业成为国营企业,如新城兵工厂、机床一厂、自来水厂等。对既有民族资本又有官僚资本的企业,由于没收了官僚资本而保存民族资本的私股,并派出公方代表,这就很自然的成了公私合营企业。如仁丰纱厂、利民染厂、文德机器厂等。据统计,这类企业中没收官僚资本的公股占53%,没收反革命分子的财产占9%,公股共占60%左右。还有一部分企业是纯民族资本的私营企业,不存在没收合营的问题。
为了管好国营和私营两种企业,市委于1949年成立了济南市实业公司,公司的首任经理是马馥塘同志,我于1950年接任该公司经理。
对民族资本企业,解放初期仍让其私营。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由国营百货公司向其收购和加工订货。1950年上半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的表面繁荣破灭,市场上出现了商品卖不出去的现象。这时资本家感谢国家给他们加工订货,说共产党伟大英明。但到了下半年,市场好转,物价稳定,部分资本家却又不愿接受加工订货了,认为这捆住了他们的手脚,千方百计想摆脱。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就在收购和加工订货的矛盾中尖锐的表现出来了。直到“五反”之后,这部分资本家才接受了加工订货、收购、包销,变成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据市工商联1953年10月统计,全市私营工业为国家加工订货、收购、包销的有1,015户,占其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以后
1953年,国家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一文中提出:“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将全国私营工商业基本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因济南解放较早,生产恢复较快,上级要求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工作上多提供一些材料。1953年春,中央统战部部长兼中财委八办主任李维汉同志带一个调查组到济南,对私营工商业作过调查。同年夏天,中央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两种形式:一种是低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另一种是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并且要逐步扩大公私合营。还提出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要实现“双重改造”,不仅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而且要把资方人员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政策上是团结、教育、改造。
1953年11月,市委为了做好组织准备工作,调我到市财委任副主任兼工商联党组书记。1954年2月1日任市财委副书记兼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分工抓对资改造工作,并建立了市财委二办,作为对资改造的办事机构,还成立了市、区和各行业的工商改造委员会。
三、从单户公私合营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市财委二办的主要任务,就是有计划地扩大公私合营企业。1954年3月4日,中央下达了“稳步前进,依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条件,供、产、销平衡的可能,干部和资金的准备以及资本家的自愿,合营一批较重要的较大的企业,并把它办好”的指示。这就是当时简称为“需要、可能与自愿”公私合营的原则。
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对我们来说是一项缺乏经验的新工作。市委从机关、工会、私营企业的党员中抽调了一批干部,进行训练后,到几十家较大较重要的企业中进行调查。合营一个厂要好几个月,工作要做得相当细致,要把准备合营厂的机器设备、资金、原材料、生产状况等调查得清清楚楚。1954年搞了一年,全市私营企业实现公私合营的只有东元盛染厂、成通纱厂、裕兴化工厂等二十多家。上述三个厂是1954年上半年开始公私合营的,其中东元盛是第一家,起了带头作用。当时《大众日报》登了张东木经理《衷心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文章,予以鼓励。这在全国大、中城市来说是较早的。进厂作调查的负责人多数成为合营后的公方代表。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发觉在一个行业中的大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小企业在加工订货上就很难得到任务。这就是当时出现的所谓“吃苹果、吃葡萄”的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在1954年冬天,国务院八办召开了关于扩展公私合营的会议,我有幸得以参加。陈云同志在会上作了《解决私营工业生产》的报告。就是在这次会上提出了著名的“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会后,我向市委作了汇报,并在全市计划会上提出:要通过计算设备能力,通过逐行逐业的分配原料,分配任务,安排生产计划的办法来进行逐行逐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责成全市有关部门必须把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业问题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在搞五年计划时,将资本主义工业的生产潜力充分估计进去。经过这次会议,扩展公私合营的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顺利地开展起来了。
四、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到来
1955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7月间,全国工商联召开了扩大会议,济南市工商联主任张东木出席了该会。会议期间,毛主席接见了陈叔通、黄炎培、李烛尘、荣毅仁等工商界代表人物,对他们说:“现在农业合作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国。工商界面对这种情况,一定是心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因为你们现在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毛主席这次谈话后,扩大会议延长了十天,讨论了如何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的问题。陈云同志又在工商联执委扩大会议上作了报告,提出了两点:(一)为了解决“吃苹果”与“吃葡萄”的矛盾,今后公私合营将有计划地按全行业进行;(二)在利润分配上,从“四马分肥”改为按资本每年给予定息。
1955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统一认识,全面规划,认真做好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作》的社论和全国工商联的《告工商界书》以及给毛主席的致敬电。我们把这些文件当即印成小册子,作为基层干部和工商业者学习的材料。同时党中央发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个问题》的文件,为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955年11—12月,本市公私合营又有了新的发展,已由单户申请发展到全行业申请。先后有榨油、造纸等六个工业行业和绸布、图书两个商业行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1月19日,首都北京工商界行动起来后,济南市工商界也纷纷行动起来要求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全市私营工商业共七十个行业,7480户。在敲锣打鼓放鞭炮中报喜,实现了全市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并于22日举行十三万人参加的庆祝游行。为什么这项工作进行得这么顺利?首先是党中央毛主席对私营工商业者作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许多资本家认识到资本主义必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资本家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次是在党中央和省委领导下,济南市委对这项工作认真做了部署安排:一是抽调了一千二百名干部分配到各行业的专业公司工作,并召开了三千多人的党员干部大会,进行了思想动员。二是通过工会召开了万余人的私营企业的工人大会,市工商联、民建会、妇联、青联分别召开了一万八千人工商业者大会进行动员。三是在市工会的直接教育下,济南市的工人群众纷纷起来推动资本家实现公私合营。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接受公私合营,从多数人来说是迫于形势,这就是当时所说的“大势所趋,不得不走”。四是我们进城后培养的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如张东木、苗海南、艾鲁川等在这次公私合营中起了带头作用。总之,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经历了一个从被追到自觉的过程。1956年6月陈云同志对此作了高度评价,指出:“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已出现过,但是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如此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转变,这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五、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分两步走。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前,主要要求他们爱国守法,接受国家对企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对其改造的初步,也是基础。1956年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工商业者失去了作为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处于剥削者向劳动者转变的过程中。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对人的改造要从几方面着手: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工作的实践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中,采用“三自”、“三不”的方法,引导工商业者继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为了充分调动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国家对所有在职的工商业者采取了包下来、包到底、安排使用、教育改造的政策。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分配他们担任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或参加生产劳动。大多数工商业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据市工商联1956年年终统计:工商业者参加劳动竞赛的有7,083人,其中472人受奖,337人受到表扬。市工商联、民建会在推动其成员进行“双重改造”中作了大量工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市工商联已去世的尚兰亭、刘竹斋两位主任,在当时作了很多工作,对于这一点是不应忘记的。
我国对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发展,是同我们坚持“双重改造”的方针、坚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对资产阶级分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分不开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重要的成功的经验。
六、公私合营中几项政策的执行情况
制定公私合营的具体政策,主要依据毛主席当时说的“在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中,资本家既然交出了生产资料,我们在合营后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就应该从宽处理。”现就我的记忆把几项重要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分述如下:
(一)定息制是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赎买政策的具体体现。1955年10月,中央宣布把“四马分肥”改为定息制。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确定定息为五厘,时间为七年。如有必要还可延长。1962年秋,又延长定息三年,由1963年延长到1966年。上述十年,济南市执行较好。除定息外,还保留了资方人员的高薪,也属赎买范围。
(二)在清产核资中对有争议的三个问题均从宽解决。把私营时期的公积金和私营工厂的地皮购买费均算入私方资本。对资本不能抵债的276户“倒挂户”,不再追赔,予以了结。“从宽从了”成为全行业公私合营清资的一项政策,使清产核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大大加快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清资进度。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企业的转、裁、并、合问题。当时我们认为企业越大越好,并得越多越好,这样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机构精简,但对便利市民的事未作过有远见的考虑。事实证明,这种不顾广大人民生活方便的片面做法是个很大缺陷。当时我是管这项工作的,至今还自责政治上的不敏感。
(四)关于对合营企业中私方人员的使用问题。面对全市的私营工商业一下子实行了全行业合营的局面,虽然我们当时在单户合营中培养了一批干部,但确实一时派不出那么多对工商业有管理经验的干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团结教育原企业中的私方人员,调动他们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搞好合营企业的业务。资本家在私营时期虽是剥削人的,但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懂得保护企业的信誉,懂得保证产品质量和制造具有特点的名牌货。这些对办好合营企业是很有用的,因而发挥资方人员的经营管理才能,对社会主义企业是有益无损的。我虽在公方代表会上讲过多次,但由于1957年后“左”的错误影响,实际上许多私方人员都靠边站了,未能全部发挥他们的经营管理才能。许多人在合营后的十年内,除了每年领取定息外,在企业内无事可干。我们未能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公私合营后工作上的另一缺陷。
(五)对资方人员的疾病医疗和病假工资都采取了相当宽松的办法。在企业核定资产中,凡个人股金在两千元以下的资方人员,本人的疾病医疗和病假工资支付,都按照本企业中职工的待遇办理。对个人股金虽超过两千元,但在经济上确有困难的资方人员,亦参照本企业职工待遇予以照顾。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从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实现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通过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改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分子,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通过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资产阶级的目的。这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时阶级关系)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为马列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宝藏。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宣布了“作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已不存在了。”这就完全说明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胜利。当然也不能否认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改造资产阶级分子中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曲折,工作上还存在着缺陷。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已经和正在证明着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科学论断。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南史料,含有“鲁南大学及其附属机构介绍”、“我的叔父伦克忠”、“对济南市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回忆”、“济南市百货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概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房众夫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