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济南市世界红卍字会道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187
颗粒名称: (一)济南市世界红卍字会道院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19
页码: 150-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世界红卍字会道院的起源与沿革、活动情况及历史背景、济南解放后活动情况等。
关键词: 世界红卍字会 济南 会道院

内容

一、起源与沿革
  一九一六年由滨县县长吴福森(字幼琴,道名福永,江苏武进人)与军阀营长刘绍基(字绵荪,道名福缘,安徽凤阳人,地主),设坛于滨县县府,奉唐人尚正和为仙,以扶乩(亦称扶鸾)治病欺人。一时参与活动之幕友有周德锡(字晓涵,道名吉中,河南商城人),洪士陶(字亦巢,道名解空,江苏如皋人,济南道院经院掌籍),吴澄涛(曾任定南县知事),林可亭等人。一九一七年刘绍基移防济南,吴福森解职,即由县知事李振均(字海荃,道名智真,安徽合肥人,北京道院副统掌,母院名誉院监)继办。刘绍基来济后即在府东大街十四号设坛。一九二○年李振均卸职来济,遂将滨坛移济,与刘绍基合并继续活动。一九二一年由核心分子四十八人发起将院址迁于南关上新街,改滨坛为宗坛,府东大街之坛为母坛,济南道院即正式成立,并开始向外发展组织,首先发展至天津、北京、济宁等处。一九二二年先后成立上海、杭州、绥化、保定、武昌、潍县、太原、沈阳、开封、长春、安庆等五十五处,遍及长江以北及关外各省市。一九二三年又成立南昌、福州、重庆、察哈尔等四十七处。此后逐渐向各地扩展,至一九三九年止,国内共成立四百三十六院,散布全国。一九二四年日本大地震,该院即乘机设立“神户道院”进行活动,是为向国外发展之始,后渐向南洋扩展。一九三○年香港道院成立后,继扩展至马尼拉、新加坡等地。至一九三九年止,国外已发展二百余院。其负责人自称国内外道院共八百余处,信徒约四十万人。一九二二年该院成立“红卍字会”专办慈善事业,并规定各地院、会并立,因之卍字会的影响日益扩大。
  二、活动情况及历史背景
  初创时为滨县县长吴福森,后其同僚加入者亦多。来济后又拉拢杜秉寅(前清侯补道台),唐仰杜(日伪省长,抗战胜利后被处决),王子丰(日伪道尹)等为其支柱,一时上层人物如章松龄、韩纯一(电话局长)等均加入其组织,势力骤增。杜秉寅即借神之名将院址迁于上新街并制定院纲、院则,确定内部组织,称济南道院为母院,领导所有各地道院,杜秉寅自任统掌(即总负责人),钱能训(浙江人、政客),王芝祥(字铁珊、道名慧惠,河北通县人,富豪),何澍(道名素朴,益都人,清末侯补道,黄河下游总办)等为名誉统掌。一九二二年杜秉寅死后,该院诡称杜已成仙,封为默真人,以欺骗徒众,另以何澍为统掌。一九二四年将北京道院改为总院,领导国内道院,而母院则领导国内外一切道院、道务。军阀韩复榘统治山东时,该院又投靠其怀抱,拉其入道,奉之为卍字会名誉会长,藉势招摇,拉拢上层封建人物,如辛铸九(泰安县县长、济南商会会长)等,广肆劝募,扩大活动,为该道最盛时期。日伪时期该道统掌何澍,道赞长唐仰杜均背叛祖国,任敌要职,其核心分子王子丰、成逸庵副之,认贼作父,依靠日寇继续活动。国民党时期由辛铸九任统掌,拉拢国民党省主席王耀武为名誉统掌。
  该道院信徒以失意军阀、官僚及豪绅地主为主体,此外吸收一部分中上层人物。故自成立以来,即与历代反动当局勾结,奉之为该院名誉负责人,以各种方式投靠拉拢,并经常以神名写字、撰词、绘画相赠,藉以阿谀逢迎,增强声势。如国民党省主席王耀武与国民党外交部长王正廷去参观该院书画坛,当即由郑恒真(本市人、乩手,后去香港)扶乩,以老祖名义绘一老鹰独立海岛(暗示英雄独立之意)之画相赠,王耀武当即捐献法币数千万,以作活动经费。该院向各地扩展亦用此法博得军阀欢心。如福州道院统掌萨镇冰、西安道院责任统掌阚玉琨、杭州道院名誉统掌庐永祥、南京道院名誉统掌齐燮元、北京道院统掌江朝宗、武昌道院名誉统掌萧耀南、铜山道院统掌陈调元等,皆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该院即在其庇护下迅速扩展至全国。该院初成立时,即拉拢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李佳白(为来华之基督教牧师)为该院名誉道赞长,并于扶乩时赠以“古今两圣域,中外一家人”之联。
  道院以至圣先天老祖为正尊,以儒、释、道、耶、回五教合一为教义,设有出版机关慈济印刷所,出版刊物有《太乙北极真经》、《太乙午集正经》、《道德杂志》、《道德月刊》、《哲报》、《卍字日日新闻》、《青囊秘录》、《灵光报》、《胞与月刊》、圣训及宣传品等。其主要宣传内容为“以道化人”,说什么“欲涤除人类争端,必须发扬灵哲之理。”污蔑“唯物主义有碍和平与人道。”因之“欲明道院之义,必先承认唯神论”。在慈善外衣掩护下宣传“以道治世,而臻于大同”之邪说。该院除经常办理舍衣放粮等事外,有时也组织救济队举办临时救济。据其《道德杂志》、《卍联旬刊》登载,在淮河、黄河等水灾之后均曾捐款放赈,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亦曾参加过一些救治伤兵、收养灾民、掩埋尸体之类的活动。
  道院活动方式主要以扶乩假藉神意进行活动,一切事务皆须经乩训裁决,称为“人灵合作”。因此扶乩时耶稣降坛用英文,穆罕默德用回文,在中国都用汉文,到日本用日文,诗词书画无所不能。并于灵学研究会内附设纂识学社,专门训练扶乩人员,以便派赴各地欺骗群众,扩展道务。道徒入道须经老祖亲判,并赐以道名。入道后有特殊功绩者即聘为“籍方”(办道人员),以“静坐为内功”,“行善为外功”,“内功为体,外功为用”,即所谓“以道为体,以慈为用”,“无内不足以筑基,无外不足以园成”,故其修行之原则是“以道养慈,以慈助道”,并藉以搜刮民财。集会日期有公会(即各地代表大会),于每年立春日在母院举行,省院于正月上元日举行。大会无定期,常会半年一次,月会每月一次,每月朔望为正期,逢五教主及供奉神佛诞日均扶乩。
  三、济南解放后活动情况
  济南解放后,卍字会道院力图挣扎,企图取得合法地位,继续活动。一九四九年六月省府公布道会门非法后,该院于九月停办,表面向政府靠拢以取得信任,并请政府扶助以支持其附属事业。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该院曾私将摘去之“济南道院母院”招牌重新挂出。后虽经教育摘去,却进一步通过民主人士与政府交涉。道内并吹嘘“济南交涉不成,要到北京去交涉。”有的副会长等人并散发谰言,歪曲我人民政府政策。一九五○年六月曾派一乩手携带大批经卷到香港活动。并以办慈善为名向北京、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募捐二百万元(旧人民币,该会每月开支需一千五百万元),从中自肥。其所办“慈善事业”,情况极为恶劣,如该道恤养院文教科也不得不承认对收养孤儿十分苛刻,十余岁儿童每日要做工十四小时,但恤养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却均置私产。特别严重的是解放后虽声言停止道务活动,专办慈善事业,但有的主要分子却勾结匪特暗中进行破坏。说什么“世界大战起后各国要组织扫灭队,扫灭共产党”,匪首并允其成功后用他专办国家慈善事业。美帝侵朝后,该院掌籍继续散布反革命谣言。当我志愿军胜利进军时,他说“美国不愿打”。当战局一度逆转时,他说:“朝鲜要完,战局要转中国”。一九五○年九月该院院监扬言“本院早已停办,职、会员在外一切活动,皆由其个人负责”,藉以摆脱责任。
  四、组织状况
  世界红卍字会内部分为统、坛、经、慈、坐、宣六院分理道务,而以统院总之。在系统上分母院、总院、主院、省院、区(特)院、县院、镇院。规定母院永设济南,总院设每一国首都。唯对世界总院未规定地址,实际即济南母院。卍字会系统与道院同。其附属事业有:道德社、女道德社、灵学研究会、育婴堂、残废院、道化小学、化育小学、道生银行(停)、世界宗教研究会(停)等。
  五、道产情况
  1.母院:上新街五十九号,系仿北京皇宫式建筑,富丽堂皇,自一九二二年兴工至一九四五年分期竣工,费银数百万元。计地基四十二亩,楼和平房共二百零八间。此外尚有各公司、商号股票、银元十五万九千三百元。
  2.育婴堂:设永庆街二十八号,有家具及房屋二十余间。
  3.道德总社:麟祥南街二百零二号,有楼房、平房共七十七间。
  4.济南道院母坛:设府东大街(现泉城路)十四号,楼房、平房共三十一间。
  5.济南道院女院:上新街十号,有楼房、平房六十间。
  6.残废院:千佛山下十五号,房二十四间,地三十五亩。
  7.山东道院:魏家庄民康里四号,有楼房、平房一百五十八间,出租一部分。
  8.山东省妇女卍字会:魏家庄六十三号,房屋十二间。
  9.恤养院:县东巷七十二号,有宅基二亩三分四厘,平房七十余间(小梁隅首工厂在内)。宝华街有地基六亩五分五厘。织布机二十二台。资金二千八百四十一万元。并附设有工厂、小学。此外还有土地十八亩。
  10.第一施诊所:凤凰咀街二十八号。每日就诊者六、七十人,照常收费。
  道院在济所属共上述十个单位,总计有房屋六百六十余间、地一百零四亩(宅基在内)、股票银元十五万九千三百元,资金二千八百余万元、织布机二十二台,还有一部分其它物资。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主要为济南史料,包括济南战役回忆、章丘县旧军镇孟氏家族史料、解放前济南市银钱业概况、济南红卍字会的兴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式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