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红卍字会在济南的兴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186
颗粒名称: 世界红卍字会在济南的兴衰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19
页码: 150-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世界红卍字会在济南的兴衰,“世界红卍字会”是二十世纪前期起始于济南等地的一个封建迷信团体。它标榜以儒、释、道、耶、回五教合一为教义,以“院、会并立”为组织原则(院、会,即红卍字会道院和红卍字会,前者是其神经中枢,后者专办慈善事业)。在解放前的二、三十年间,由于其主持人的大力宣扬和苦心经营,“红卍字会”曾在我市风行一时,并在国内外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关键词: 世界红卍字会 济南 兴衰

内容

“世界红卍字会”是二十世纪前期起始于济南等地的一个封建迷信团体。它标榜以儒、释、道、耶、回五教合一为教义,以“院、会并立”为组织原则(院、会,即红卍字会道院和红卍字会,前者是其神经中枢,后者专办慈善事业)。在解放前的二、三十年间,由于其主持人的大力宣扬和苦心经营,“红卍字会”曾在我市风行一时,并在国内外都产生过一定影响。现将“世界红卍字会道院”和“世界红卍字会”在济南的兴衰情况简介如下:
  (一)济南市世界红卍字会道院
  一、起源与沿革
  一九一六年由滨县县长吴福森(字幼琴,道名福永,江苏武进人)与军阀营长刘绍基(字绵荪,道名福缘,安徽凤阳人,地主),设坛于滨县县府,奉唐人尚正和为仙,以扶乩(亦称扶鸾)治病欺人。一时参与活动之幕友有周德锡(字晓涵,道名吉中,河南商城人),洪士陶(字亦巢,道名解空,江苏如皋人,济南道院经院掌籍),吴澄涛(曾任定南县知事),林可亭等人。一九一七年刘绍基移防济南,吴福森解职,即由县知事李振均(字海荃,道名智真,安徽合肥人,北京道院副统掌,母院名誉院监)继办。刘绍基来济后即在府东大街十四号设坛。一九二○年李振均卸职来济,遂将滨坛移济,与刘绍基合并继续活动。一九二一年由核心分子四十八人发起将院址迁于南关上新街,改滨坛为宗坛,府东大街之坛为母坛,济南道院即正式成立,并开始向外发展组织,首先发展至天津、北京、济宁等处。一九二二年先后成立上海、杭州、绥化、保定、武昌、潍县、太原、沈阳、开封、长春、安庆等五十五处,遍及长江以北及关外各省市。一九二三年又成立南昌、福州、重庆、察哈尔等四十七处。此后逐渐向各地扩展,至一九三九年止,国内共成立四百三十六院,散布全国。一九二四年日本大地震,该院即乘机设立“神户道院”进行活动,是为向国外发展之始,后渐向南洋扩展。一九三○年香港道院成立后,继扩展至马尼拉、新加坡等地。至一九三九年止,国外已发展二百余院。其负责人自称国内外道院共八百余处,信徒约四十万人。一九二二年该院成立“红卍字会”专办慈善事业,并规定各地院、会并立,因之卍字会的影响日益扩大。
  二、活动情况及历史背景
  初创时为滨县县长吴福森,后其同僚加入者亦多。来济后又拉拢杜秉寅(前清侯补道台),唐仰杜(日伪省长,抗战胜利后被处决),王子丰(日伪道尹)等为其支柱,一时上层人物如章松龄、韩纯一(电话局长)等均加入其组织,势力骤增。杜秉寅即借神之名将院址迁于上新街并制定院纲、院则,确定内部组织,称济南道院为母院,领导所有各地道院,杜秉寅自任统掌(即总负责人),钱能训(浙江人、政客),王芝祥(字铁珊、道名慧惠,河北通县人,富豪),何澍(道名素朴,益都人,清末侯补道,黄河下游总办)等为名誉统掌。一九二二年杜秉寅死后,该院诡称杜已成仙,封为默真人,以欺骗徒众,另以何澍为统掌。一九二四年将北京道院改为总院,领导国内道院,而母院则领导国内外一切道院、道务。军阀韩复榘统治山东时,该院又投靠其怀抱,拉其入道,奉之为卍字会名誉会长,藉势招摇,拉拢上层封建人物,如辛铸九(泰安县县长、济南商会会长)等,广肆劝募,扩大活动,为该道最盛时期。日伪时期该道统掌何澍,道赞长唐仰杜均背叛祖国,任敌要职,其核心分子王子丰、成逸庵副之,认贼作父,依靠日寇继续活动。国民党时期由辛铸九任统掌,拉拢国民党省主席王耀武为名誉统掌。
  该道院信徒以失意军阀、官僚及豪绅地主为主体,此外吸收一部分中上层人物。故自成立以来,即与历代反动当局勾结,奉之为该院名誉负责人,以各种方式投靠拉拢,并经常以神名写字、撰词、绘画相赠,藉以阿谀逢迎,增强声势。如国民党省主席王耀武与国民党外交部长王正廷去参观该院书画坛,当即由郑恒真(本市人、乩手,后去香港)扶乩,以老祖名义绘一老鹰独立海岛(暗示英雄独立之意)之画相赠,王耀武当即捐献法币数千万,以作活动经费。该院向各地扩展亦用此法博得军阀欢心。如福州道院统掌萨镇冰、西安道院责任统掌阚玉琨、杭州道院名誉统掌庐永祥、南京道院名誉统掌齐燮元、北京道院统掌江朝宗、武昌道院名誉统掌萧耀南、铜山道院统掌陈调元等,皆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该院即在其庇护下迅速扩展至全国。该院初成立时,即拉拢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李佳白(为来华之基督教牧师)为该院名誉道赞长,并于扶乩时赠以“古今两圣域,中外一家人”之联。
  道院以至圣先天老祖为正尊,以儒、释、道、耶、回五教合一为教义,设有出版机关慈济印刷所,出版刊物有《太乙北极真经》、《太乙午集正经》、《道德杂志》、《道德月刊》、《哲报》、《卍字日日新闻》、《青囊秘录》、《灵光报》、《胞与月刊》、圣训及宣传品等。其主要宣传内容为“以道化人”,说什么“欲涤除人类争端,必须发扬灵哲之理。”污蔑“唯物主义有碍和平与人道。”因之“欲明道院之义,必先承认唯神论”。在慈善外衣掩护下宣传“以道治世,而臻于大同”之邪说。该院除经常办理舍衣放粮等事外,有时也组织救济队举办临时救济。据其《道德杂志》、《卍联旬刊》登载,在淮河、黄河等水灾之后均曾捐款放赈,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亦曾参加过一些救治伤兵、收养灾民、掩埋尸体之类的活动。
  道院活动方式主要以扶乩假藉神意进行活动,一切事务皆须经乩训裁决,称为“人灵合作”。因此扶乩时耶稣降坛用英文,穆罕默德用回文,在中国都用汉文,到日本用日文,诗词书画无所不能。并于灵学研究会内附设纂识学社,专门训练扶乩人员,以便派赴各地欺骗群众,扩展道务。道徒入道须经老祖亲判,并赐以道名。入道后有特殊功绩者即聘为“籍方”(办道人员),以“静坐为内功”,“行善为外功”,“内功为体,外功为用”,即所谓“以道为体,以慈为用”,“无内不足以筑基,无外不足以园成”,故其修行之原则是“以道养慈,以慈助道”,并藉以搜刮民财。集会日期有公会(即各地代表大会),于每年立春日在母院举行,省院于正月上元日举行。大会无定期,常会半年一次,月会每月一次,每月朔望为正期,逢五教主及供奉神佛诞日均扶乩。
  三、济南解放后活动情况
  济南解放后,卍字会道院力图挣扎,企图取得合法地位,继续活动。一九四九年六月省府公布道会门非法后,该院于九月停办,表面向政府靠拢以取得信任,并请政府扶助以支持其附属事业。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该院曾私将摘去之“济南道院母院”招牌重新挂出。后虽经教育摘去,却进一步通过民主人士与政府交涉。道内并吹嘘“济南交涉不成,要到北京去交涉。”有的副会长等人并散发谰言,歪曲我人民政府政策。一九五○年六月曾派一乩手携带大批经卷到香港活动。并以办慈善为名向北京、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募捐二百万元(旧人民币,该会每月开支需一千五百万元),从中自肥。其所办“慈善事业”,情况极为恶劣,如该道恤养院文教科也不得不承认对收养孤儿十分苛刻,十余岁儿童每日要做工十四小时,但恤养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却均置私产。特别严重的是解放后虽声言停止道务活动,专办慈善事业,但有的主要分子却勾结匪特暗中进行破坏。说什么“世界大战起后各国要组织扫灭队,扫灭共产党”,匪首并允其成功后用他专办国家慈善事业。美帝侵朝后,该院掌籍继续散布反革命谣言。当我志愿军胜利进军时,他说“美国不愿打”。当战局一度逆转时,他说:“朝鲜要完,战局要转中国”。一九五○年九月该院院监扬言“本院早已停办,职、会员在外一切活动,皆由其个人负责”,藉以摆脱责任。
  四、组织状况
  世界红卍字会内部分为统、坛、经、慈、坐、宣六院分理道务,而以统院总之。在系统上分母院、总院、主院、省院、区(特)院、县院、镇院。规定母院永设济南,总院设每一国首都。唯对世界总院未规定地址,实际即济南母院。卍字会系统与道院同。其附属事业有:道德社、女道德社、灵学研究会、育婴堂、残废院、道化小学、化育小学、道生银行(停)、世界宗教研究会(停)等。
  五、道产情况
  1.母院:上新街五十九号,系仿北京皇宫式建筑,富丽堂皇,自一九二二年兴工至一九四五年分期竣工,费银数百万元。计地基四十二亩,楼和平房共二百零八间。此外尚有各公司、商号股票、银元十五万九千三百元。
  2.育婴堂:设永庆街二十八号,有家具及房屋二十余间。
  3.道德总社:麟祥南街二百零二号,有楼房、平房共七十七间。
  4.济南道院母坛:设府东大街(现泉城路)十四号,楼房、平房共三十一间。
  5.济南道院女院:上新街十号,有楼房、平房六十间。
  6.残废院:千佛山下十五号,房二十四间,地三十五亩。
  7.山东道院:魏家庄民康里四号,有楼房、平房一百五十八间,出租一部分。
  8.山东省妇女卍字会:魏家庄六十三号,房屋十二间。
  9.恤养院:县东巷七十二号,有宅基二亩三分四厘,平房七十余间(小梁隅首工厂在内)。宝华街有地基六亩五分五厘。织布机二十二台。资金二千八百四十一万元。并附设有工厂、小学。此外还有土地十八亩。
  10.第一施诊所:凤凰咀街二十八号。每日就诊者六、七十人,照常收费。
  道院在济所属共上述十个单位,总计有房屋六百六十余间、地一百零四亩(宅基在内)、股票银元十五万九千三百元,资金二千八百余万元、织布机二十二台,还有一部分其它物资。
  (二)济南市“世界红卍字会”概述
  济南市“世界红卍字会”计有“山东红卍字会”与“济南红卍字会”两大系统,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山东红卍字会,系于民国三十三年六月由历城卍字会扩组而成(历城卍字会成立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定名为“世界红卍字会山东分会”,地址设本市魏家庄民康里四号,初任会长张星五(在日伪时期任民政厅厅长)。于民国二十七年更换冯念鲁任会长至解放。另外还设有世界红卍字会全鲁分会联合办事处(系民国十七年一月由山东各地卍字会推派代表成立),已并于该会,事实上为同一单位。其业务范围,包括全省会务。在本市附属单位计有恤养院、施诊所、道化小学,山东卍字会妇女分会,及山东道院等单位。
  二、济南红卍字会,系于民国十一年由辛铸九、管相麟、郑婴芝等人创办,定名为“世界红卍字会济南分会”,地址设本市上新街五十九号(后迁南关凤凰咀街二十八号。其业务范围包括济南全市会务,其附属单位,计有第一、第二诊所,残疾教养所,育婴堂,化育小学,济南卍字会分会妇女分会,及道德总社等。
  三、红卍字会所属单位概况
  1.红卍字会山东分会系统:
  ①恤养院:地址在城内县东巷七十二号,系民国二十九年成立,院长马德领,解放前收容残老孤儿百余人。院内有织布机二十二台,工人五十九人,孤儿参加生产者达十五人。另外附设小学一处,解放后在文教局备案,有学生八十二人,教职员三人,其学杂费一律免收。院内一切开支均仰赖该院织布利润,但由于资金短少,工人技术较差,生产效率不高,每月入不敷出。在生产中存在着对孤儿高度剥削现象。
  ②施诊所:设于民康里卍字会内,系于民国十七年成立,渐次扩大,至民国三十一年改组为红卍字会附设医院。一九五○年按其设备情况,改为红卍字会诊所,所长杨祖芬,内部分中西医两部,计有工作人员八人。设备均不完善。由于经费不足,药品困难,在一九五○年曾由民政局补助小米一万斤,诊病者日达三十至五十人,全部免费者占五分之一。后由政府帮助修改了诊病条例,纠正了以往不分贫富对象一律免费诊病的旧慈善观点,规定了贫民免费就诊,须经区公所证明介绍的手续。
  ③道化小学:系完全小学,亦设于卍字会内,校长张大可,女,有学生二百七十一人,教职员八人,除学生每学期缴纳四十五斤小米学费外,不足款由卍字会补助,内贫苦儿童及军属子弟特别贫困免交学费者计五十余人。
  ④山东道院:是全国红卍字会发源之处称为母院,系卍字会内之迷信机关,为卍字会之神经中枢,研究所谓“五教一贯原理”及“玄学”,并设有大殿,供奉佛象烧香叩首,出刊迷信书籍,大肆宣扬卍字会功德,拉拢落后群众。解放初期尚在初一、十五按期集会,后因群众觉悟提高,会员日少,道院逐渐冷落。
  ⑤女卍字会山东分会:地址设魏家庄六十二号,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由历城红卍字会改组而成,系为卍字会上层内眷家属集会结社之场所,夏天曾施舍茶水作为慈善招牌。内部供有神像,初一、十五磕头集会。会长张界乘,副会长为冯念鲁之妻,会员有二百余人。
  2.卍字会济南分会系统。
  ①残疾教养所:地址设千佛山麓十九号,系民国八年修建,民国十一年定名为红卍字会第一残废院,后改为残疾教养所。解放前收容残老百余人,所内原有卷烟、制香等生产组织,后因资金缺乏停止。解放后收容七十一人,内包括生产教养院拨去残老三十人,经费由民政局按月补助小米一万八千斤。前任所长钱宝亨,后换萧和悟。所内作饭、担水、推磨等项工作,皆由残废人自己办理。
  ②育婴堂:设永庆街二十八号,系民国十四年五月成立,前任所长邹园音,解放后换为宫士珍,收容婴儿十一人,为济南市唯一婴儿收容机构。解放后因经费来源困难,不能维持,五○年十二月由民政局补助小米四千斤。在育婴方面,原有两个保姆,由于缺乏育婴常识,致使婴儿死亡率很高,如五一年五月份,收婴四名,死亡三名。政府派张竹真、李慎华等同志对育婴堂进行了整顿,使其真正有利于社会。
  ③诊所:一所设凤凰咀街二十八号卍字会内,二所设于城内府东大街十四号,系于民国二十六年成立,由辛铸九任所长,两处计有医务工作人员十八人,诊病者日达一百至一百二十人。其过去诊病方式及医药设备,与山东分会诊所相同,尚欠完善。五一年四月先后由政府帮助修改了治病条例,并对其业务亦进行了整顿。
  ④化育小学,系完小,设上新街二十号,有学生三百二十人,校长靳唐,学生一般除缴纳学费三十斤小米外,一切经费由济南卍字会分会筹办,内免费生约占五分之一。
  ⑤济南卍字会妇女分会:于民国十一年与济南卍字会同时成立,设于上新街化育小学内,其性质与山东妇女卍字会相同,理事长为唐春曦(即唐秋岩)。
  ⑥道德总社:设麟祥南街二○二号,为本市卍字会之总宣传部门,也是掌握会员思想的总枢纽,内有藏书楼,曾出版卍字会刊,印刷迷信书籍,大肆宣传。在日伪时期,极盛一时。
  世界红卍字会机构,在济南创办并发展至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解放后,群众觉悟不断提高,会众逐渐冷落,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山东卍字会”、“济南卍字会”乃相继在人民日报和地方报纸发表类似声明:“本会因不合社会需要,业经呈请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自即日起结束,将所有财产捐献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关于本会对外债务及一切未了手续,统希三天内来会办理,过期不再处理,特此登报声明”。起源于济南的“世界红卍字会”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注:作者在济南市民政局工作
  济南“广智院”始末
  王神荫
  济南“广智院”虽早于1950年改组成为山东省博物馆,但原先“广智院”所座落的那条街,至今还叫广智院街,它仍然可以引起人们对“广智院”的回忆。解放前几乎每个来济南参观访问的人,在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之后,也都要到那里看一看,借以“广其智识”。现在根据传教士自己所写的有关广智院的报告结合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扼要说明传教士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个机构,以及他们从事了一些什么样的活动。
  一
  广智院创办人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主要为济南史料,包括济南战役回忆、章丘县旧军镇孟氏家族史料、解放前济南市银钱业概况、济南红卍字会的兴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式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