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灵岩寺的主要文物古迹和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154
颗粒名称:
灵岩寺的主要文物古迹和现状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9
页码:
210-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灵岩寺的主要文物古迹和现状,灵岩寺是一组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群,明代前期仍存有伽蓝殿、地藏殿、药师佛殿、思议佛殿、韦驮殿、观音堂、弥勒殿、十王殿、般舟殿、后土殿、藏经殿、达摩殿等三十余所。
关键词:
灵岩寺
文物古迹
现状
内容
灵岩寺是一组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群,明代前期仍存有伽蓝殿、地藏殿、药师佛殿、思议佛殿、韦驮殿、观音堂、弥勒殿、十王殿、般舟殿、后土殿、藏经殿、达摩殿等三十余所。
这些殿宇均在主体建筑千佛殿东、西分列,有的殿舍连接成组,有的单独成院,依山筑殿,鳞次栉比布局合理。这些因长年失修,仅能辨其遗址。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辟支塔、御书阁、积翠证盟龛、墓塔林、五花殿石柱等,还有唐宋以来历代雕刻及石碑,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寺院内外的汉柏、朗公石、摩顶松、一线天、可公床、对松桥等胜景,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奇观也都别具异彩。
千佛殿:是寺中保存最完好的规模较大的建筑。始建于唐,宋又拓修,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万历十五年重修,柱础等建筑构件当为宋时遗存。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彩绘斗拱,疏朗宏大,出檐深远,仍保留宋、金风格,柱础精丽。殿内正中置毗卢佛,志称“为滕胎髹漆塑造”(现查明实为木雕)。东侧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用铜五千斤铸造。西侧阿弥陀佛,为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铸造。周壁上下各有无数高约30厘米的小木佛(明代所置,现存不足半数)故名千佛殿。在殿内四壁台座上置四十尊罗汉泥塑。台座高80厘米,皆坐像,敷以彩色,像高101—120厘米。塑造技法精湛,线条流畅,身体比例相称,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塑像以现实人物为基础,摆脱了一般佛教造象的固定程式,喜怒哀乐,神态逼真,无一雷同,是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艺术珍品之一。梁启超游览至此,曾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关于四十尊罗汉的塑造年代,近年来论者意见不一。1982年市文管会在维修四十尊罗汉的工程中,在泥塑腔体内及展壁上发现了大量宋代文物和题记,证明该四十尊罗汉确为宋塑无疑。
辟支塔:位于灵岩寺西北坡,始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成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连同基座并塔刹计九层,通高五十四米。第一至三层为重檐,余皆单檐。塔檐由华拱两跳组成,朵数逐层变化。塔各层高度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挺拔雄伟。塔内底层有塔心柱,至第四层内设登塔阶梯,自第五层起为实砌塔体,登塔时须沿塔檐平座绕转而上。塔顶置铁制塔刹,由复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组成。另有八根铁炼分别由九层塔上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登临九层塔檐,可尽览灵岩风光。
墓塔林及慧崇塔:位于灵岩寺西,存有自唐至清灵岩寺历代主持高僧的墓塔一百六十七座,志铭石碑八十一通。反映出历代不同时期的建筑特征及寺宇悠久历史。塔形制多样,造型优美,雕工细致,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及碑碣。一般墓塔也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方形或圆形,雕刻成莲瓣式,金刚、力士顶托,多至几层,有的做成须弥座式。塔身一般较高大,有圆形、长方形、上刻祖师僧之名和年号;塔顶一般做成长方形,雕刻莲花瓣的复钵和圆形相轮,上置宝瓶或相轮式宝尖。是研究我国佛教历史的重要资料。
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唐贞观中高僧慧崇之墓塔。为一重檐单层方形石塔,高约5.30米,塔平面为3.74平方米。上雕狮头、飞天、武士等。塔身南面辟真门,东、西门系雕凿半掩假门,内半出一人作启门状,券门上为火焰状浮雕。塔顶为重檐以石板迭涩挑出又逐层内收,上置露盘、仰莲、宝珠组成的塔刹,古朴优美。
在历代志铭石碑中,有日本和尚邵元于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为灵岩寺第三十九代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碑文洋溢着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邵元和尚三十三岁时(公元1327年)来中国留学二十一年,先后到过佛教圣地天台山、天目山、金山、五台山、少林寺以及元大都。是中日两国人民自古友好往来的珍贵实物资料。
积翠证盟龛:亦称证明功德龛、方山证明殿。在方山之巅,依山凿壁而成,龛上绝壁如削,状若斩云,山下塔影殿廊,交相辉映,为灵岩十二景之一——“方山叠翠”。据龛内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修方山证明功德记》载,龛为唐初开凿。龛平面呈椭圆形,正中雕有高约5米的释迦坐象,面部硕圆生动,体态丰满自然,身着袈裟,结跏趺坐。龛东、西两壁各有菩萨一桌(原有四尊,两桌已佚)雕刻手法与释迦佛同,皆为唐初所造。龛内唐、宋题记颇多。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龛外增修方形石室,叠涩出檐一坡水顶,墙垩朱红色,更为壮观,故龛亦俗称红门。
大雄殿:亦称献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是硬山顶,连成勾连搭式,上施黑瓦,其沿用了原倾塌的宋代柱础,与柱很不相称,系清中业以后建筑。
五花殿:又名五花阁,阁上建筑已毁,只存四面辟门的高大石台。据文献载:“五花殿,亦曰五花阁,阁架两层,上祀三大士,下祀圆通菩萨,四面各五间,四门,龟首四出,回廊壮丽,宋景祐中琼环创建。”明正统、清乾隆年间均曾重修。阁用石筑。现仅存门前八棱石柱及复莲柱础。石柱上刻龙、儿童、牡丹花、宝相花、卷草等图案花纹,刻工精细。石鼓下为宝装莲花柱础,当为宋代遗存。
御书阁:为唐慧崇和尚所建,现为明代建筑。志称唐僧陈玄奘译经处,纯系附会。阁门前有大观时仁钦篆书阁额,明万历间重刊,而志误为贞观御笔。阁壁上下嵌历代石刻,尤以宋蔡卞所书园通经,蔡安持灵岩题咏墨迹石刻为佳。
此外尚有一山门(金刚殿),清建。二山门(天王殿),明建,单檐硬山顶,房架为五架梁,两边以穿插枋连成一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是沿用了宋代遗物。内壁左、右嵌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十七通。中立宋皇祐经幢一座。另有钟、鼓楼等附属建筑。
寺内至山巅沿途可见题咏灵岩的碑刻,初步调查共有碑碣四百二十三块。这些都出自历代名人的手迹,如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灵岩寺颂》,宋代苏轼、苏辙、蔡卞,元代白话文碑等,仅清代乾隆的手迹石刻就有二十四块之多。是研究灵岩寺和我国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金石珍品。
总之,灵岩寺文物古迹和历史资料极为丰富,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寺内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解放初期,1950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对“四十尊宋代罗汉塑象”加装玻璃隔扇保护措施,派专人管理。十年浩劫期间,灵岩寺为驻军区,幸未遭严重破坏。1972年维修加固了辟支塔,1978年国家列为开放单位,国务院及省文化局、市政府等前后拨款百余万元,对灵岩寺进行了全面整修和复原维修。对主体建筑、自山门起至千佛殿,御书阁,泉水、院落、拱桥等复原翻新,使面貌大为改观。1979年后连年整修,前后复原了唐代慧崇塔,修筑登山盘道两条,特别是对四十尊宋塑罗汉象在国家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协助下,省、市、县组织了专业班子全部进行了加固、复原维修工程,使古代艺术珍品焕然一新。中、外人士来此游览者络驿不绝。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为济南综合性史料,包括济南的革命活动、裕兴化工厂的沿革、机器染厂史料、学校发展与沿革、灵岩寺介绍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乔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