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李祖年及其反洋教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090
颗粒名称:
李祖年及其反洋教斗争
分类号:
K827
页数:
11
页码:
127-137
摘要:
本文记述李祖年及其反洋教斗争,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初夏,在义和团的推动和影响下,李祖年也开始了自己的反洋教活动。
关键词:
历城
李祖年
反洋教斗争
内容
李祖年:江苏省武进县人,出身进士。光绪二十二年(一九八六年)任文登县知县,此间曾一再出面与英国传教士为难,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控其“久蓄固执抗洋之心”,要总理衙门将其“参撤”。不久他果因教案而去职。至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复署利津县知县。翌年秋末,因原历城知县秦应逵调署恩县知县,经巡抚毓贤保荐,遂署理历城县知县。此时正值济南义和团初期发展之际,他同情义和团的反帝活动,因而他坐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他憎恨帝国主义,所以当时他对洋教也无好感。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初夏,在义和团的推动和影响下,李祖年也开始了自己的反洋教活动。六月初九日,他亲自率差役多名,赶赴城东洪家楼教堂,勒令中国籍教士,教徒出教,并指出:“出教、不出教,均须跪答”。因教士教徒均答“不出教”,便立遭李祖年严厉痛斥。负掌教全权的中国籍司铎商某,闻李祖年有“天主教不善,惹出这多大祸”之言,意欲辩解,更激怒了李祖年,李祖年下令将其拘拿进城,差役们上前揪住其发辫,就欲“扭送衙门”,以其他教士代为求情,始得释放。李祖年借势下令教士、教徒“各回本家,或投亲友家,不准逗留堂中”。于是,(教士、教徒)散去颇多,仁兹堂贞女有家者亦各归家,……幼女辈或随教友去,或投本庄外教家,惟数十人未去”。李祖年又下令将教堂院屋封锁,并在大门外贴上“天主堂产业充公”长条,始离去。午后,袁世凯为保护教会产业,竟派其防营中路炮队进驻修道院。据《拳祸记》称:当洪家楼教士、教徒及仁慈堂贞女散去途中,“所携衣物,均被匪人抢掠”,与此同时,“堂中所有钱物,失去不资。”事后,天主教即以此为借口,向官府大肆勒索。
李祖年在处理了洪家楼教堂以后,又马上进城封禁高都司巷一带的天主堂总堂,“悬‘官书局’字样,将大门上铁十字架卸下,又欲拆堂顶上十字架,因无法上升,遂罢。”几天后,李祖年又雇工匠三百,意欲拆毁总堂大堂,一面又禀知山东巡抚袁世凯,结果遭到袁世凯的严厉训斥,只得暂且作罢。
早在六月初之日(七月五日),李祖年往洪家楼教堂进行反教行动的同时,济南义和团也曾开赴高都司巷,包围了天主教总堂。正当义和团要焚毁教堂之际,李祖年即由城东赶回,对义和团好言劝慰,将总堂大门上“天主堂”匾额改为“官书局”,方使众人散去。可见,李祖年当时将天主教总堂充公等一系列反洋教举动,是在义和团的推动下付诸实施的。
李祖年在义和团运动推动下所从事的一系列反洋教举动,尽管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客观上对济南一带的义和团却仍是很大的鼓舞。因而继包围高都司巷天主教总堂事件之后,各处义和团又在进一步酝酿更大规模的斗争。鉴于洪家楼教堂己成为济南天主教势力的中心,内有不少教士、教徒不肯离去,故济南义和团决定围攻洪家楼教堂,以便摧毁天主教在济南的残余势力。六月初十日(七月六日),济南义和团便集众五百余人,手执大刀、长矛等武器,围攻洪家楼教堂。因教堂内有袁世凯的重兵把守,且教堂外有产业充公之告示,义和团遂又转至教堂附近茔地,铲平教士坟墓,砸毁墓前石碑,并将茔地数百棵松树“砍伐殆尽”,临走时,又将树林旁的教会房屋亦付之一炬,于是,济南义和团声威大震。
此后,济南义和团又分头行动,把矛头又指向各处为非作歹的教徒,抢了他们的部分财物,以示薄惩。
袁世凯闻悉义和团在洪家楼一带开展反洋教斗争的消息后,立饬李祖年加以镇压。李祖年无法,只得暂且“饬拿数人到署看管”。而济南天主教势力经此一击,元气大伤。负掌教全权的商司铎,被迫自行将仁慈堂之女孩陆续疏散,送往平阴县胡家庄教堂。但“尚有多名无处可往,坚言‘宁死不出仁慈堂”,虽经官兵再三逼出,也未能达到目的。商司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便将仁慈堂墙中“另开一门,以送柴米”。
在义和团攻打洪家楼教堂事件的影响下,署理历城县知县李祖年又曾策划一起反洋教行动,雇三百工匠欲拆天主教总堂大堂,以遭袁世凯干预而罢(事见前)与此同时,一些流氓无赖,无业游民也闻声而动,意欲乘机劫掠教会财物。如历城县署某青年,即曾率众数人,“腰藏铁尺”,欲“强入仁慈堂”抢劫,官兵阻之不听,逐将其逮捕,送往营官雷震春处发落。雷震春“喝令鞭答,并命斩首”,这些人“始求绕命,卒以取保释出”。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致在八国联军进攻下连吃败仗,天津、北京相继失陷。西大后在逃往西安途中,一面派李鸿章等人向八国联军乞和,一面又下令对义和团“严行查办,务净根株”。于是,袁世凯遂出动所部各路清军,对济南及各地义和团运动施以残酷镇压。济南义和团运动很快陷入了失败。
济南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袁世凯便写信给正在青岛、烟台“避难”的济南等地传教士,向他们赔礼谢罪,并献媚地相邀说:“现在一切都平定了,尊敬的先生们,如望回到内地,敬请先为通知,我一定命令军队到处谨慎保送护卫!”在他的盛情邀请,保卫护送下,原在济南传教的各派教士“陆续归来”,并争先恐后地向官府敲诈勒索。
还在传教士返济之先,袁世凯就曾多次札令李祖年保护好教会产业,保障即将归来的传教士的人身安全。李祖年意识到传教士回来后一定会进行反攻倒算的。为使无辜百姓少受连累,他便违心地为洪家楼教堂“捐廉(先后达三千五百余千文)栽新树,修碑碣,重修墓旁房屋”;另外,又“(将)省堂大门之十字架,重置原处,饰以金,光辉夺目,(欲)借以消教士之气”。十、十一月(十一、十二月)间,天主教总司铎陶万里回到济南,“袁中丞(世凯)与洋务局(总办唐绍仪)先后送席”。李祖年也被迫随后应酬”,除送席外,又送佛手等果,并以洪家楼(教堂)失于防范至受亏累等情来堂赔罪”。陶万里乘机进行讹诈,声称:“省堂及洪家楼(教堂)所失财物,多至万余两,……”要求赔偿。李祖年只好“托洋务局员余则达、前平原县(知县)杨德成再三调处”。结果,除赔补教堂财物损失一万六千串、坟地周围以一千六百串修建圩墙外,“并备席一桌补商司铎所受之辱”。席间,由余则达代为“赔礼”,并表示要将“毁坏碑碣之人,分别严惩”。
至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夏初,洪家楼教堂“诸工告竣,另立一碑,以志其事”。其碑文内容如下:
“此茔地向无圩墙,自光绪庚子(一九〇〇年)夏间,拳民群起灭洋,附迎奸徒乘机损坏石碑、树株。迨各国联军将拳匪剿办,官长以失于防范自引为咎,除捐廉重修外,四周建圩墙,以为久远稳固之计,遂觉焕然改观焉。是为记。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五月上浣立。”
但是,事件至此,尚远远没有结束。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一九〇一年五月)马天恩自青岛回到济南,又借口教民被抢,于六月(七月)间由驻华法国公使鲍渥(PAULBEAU)(向清政府提出了赔偿要求,并由马天恩亲自与山东洋务局总办唐绍仪具体商办。七月(八月)间,马天恩病故,改由署理主教陶万里与唐绍仪继续商办。陶万里声称:历城等州县在教民人,“几至无一不受拳匪之害,当时和议未定,惟恐滋生事端,有碍地方太平,未敢令其向地方声诉,索求恤款,当将教堂所存银两,随时拔垫赈抚”。护理山东巡抚胡廷午为防与英美教会牵涉含混,遂礼饬济南府知府徐世光等分别查明办理,经徐世光查知:“历城县李祖年任内,捐廉修理法国洋楼用京钱一千九百五十千文;修理洋坟围墙用京钱一千六百千文,两共京钱三千五百五十千文。又交赔款济平银六千二百两”。当时对济南总堂所辖教民被扰被抢的抚恤款项,陶万里一张口就是百余万两,经唐绍仪再三力争,双方终以十七万余两作结,稍后,在陶万里主持下,这些银子陆续发放教区各县,其中济南府历城县一带教徒抚恤共动支白银四百五十八两。也就是说,天主教又通过所谓教民损失,又额外讹取了四百五十余两银子。教会之节外生枝,贪得无厌,由此可见一斑矣。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历城区文史资料,主要为该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史、当地抗日史料、人物传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晓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