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锦绣川水库库区移民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035
颗粒名称:
锦绣川水库库区移民纪实
分类号:
F299.275.2
页数:
4
页码:
111-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锦绣川水库水库始建于1966年,水库的兴建使隶属于西营公社的大庄、小庄、张家坡、石门、九曲村全部搬迁。移民的四个村:大庄、小庄、石门、张家坡共有660余户,近3000人,占可耕地1000余亩,改造道路5公里,迁坟1000多座概况。
关键词:
历城县
锦绣川水库
移民
内容
锦绣川水库座落在历城区锦绣川乡境内,距济南市区30公里,沿002线至仲宫镇东行便是。
水库始建于1966年,水库的兴建使隶属于西营公社的大庄、小庄、张家坡、石门、九曲村全部搬迁。移民的四个村:大庄、小庄、石门、张家坡共有660余户,近3000人,占可耕地1000余亩,改造道路5公里,迁坟1000多座。移民按山东省政府规定:每人建房0.8间,加5%的配房,每间补助标准为110元,每人搬家费10元,共补助2815万元,迁坟补助1.2万元。为利用好水库两岸的甬耕地,九曲村一分为三。
五个村的社会经济状况:
大庄村(现锦绣川乡白云村外北口)位于水库中间,村布局南北长,济南通往西营公社的土公路从街心穿过,设有大庄集市,是周围村庄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四个生产队、140户、500余口人,房屋有600余间(包括大门、栏),耕地350亩,产小麦、玉米、谷子、地瓜人均口粮500余斤,经济作物有板栗、苹果、山楂、核桃等,全村经济收入7000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苏克华同志。
小庄村位于大庄村东、两村邻接,土公路从村中穿过,有1个生产队、20户、70余口人,房屋100余间、60亩耕地,人均口粮400斤。经济作物有板栗、山楂等,全村经济收入1000余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董来良同志。
张家坡(现锦绣川乡槐家峪村西北口)位于库区南坡,有四个生产队,140余户,500口人。房屋600余间,耕地400余亩,人均口粮600斤,经济作物有核桃、柿子、板栗、花椒等,全年经济收入1.9万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盖廷泉同志。
石门(现锦绣川乡石门村南下口)位于库区北岸,布局为东西长,七个生产队,190余户,800口人,房屋1000余间,耕地600亩,人均口粮500斤,经济作物有柿子、核桃、花椒、梨、栗子等,全年经济收入2.2万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李焕章同志。
九曲(现锦绣川乡九曲村西下首)有五个生产队,146户,600余人,房屋500余间,人均口粮500斤,主要作物:栗子、梨、苹果、山楂等,全年经济收入9000余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刘长才同志。建水库后由1.5个生产队、200余口人,分到现在的新石门村,由0.5个生产队、70余口人,分到了槐家峪,剩下的户留在现在的九曲村。
历城县人民政府为了更好的兴建水库和搬迁移民,成立了锦绣川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三个组。一是移民小组,二是政治工作宣传小组,三是工程技术质量监督检查小组。为配合好水库的兴建工作,早于一九六五年春,西营公社便组织召开了库区内五个村的干部会,参加人员由各村支部书记、大队长,进行宣传发动。随后,由公社负责水利建设的同志深入到各村召开党员会,大队和生产小队干部会,宣传兴建水库的重要性、必要性,组织社员进行广泛讨论,开始部分干部想不通,80%的群众不愿搬迁。谁能愿意离开祖祖辈辈遗留下来赖以生存的故土呢?针对这种现状,西营公社便组成了五个工作组,深入到每家每户中,反反复复地做工作,耐心细致地讲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有舍小家、顾大局的思想观念,打消群众不愿搬迁及搬迁后的生活顾虑,采取了先党员干部,后群众的办法,经过艰苦细致的做工作,大部分群众的思想开始转弯了,但谁先带头搬呢?于是,张家坡党支部书记盖廷泉、副书记盖廷久、革委会主任盖廷奎先到为库区移民新划给的新址(现郭店镇东风村)看了看,见是一排排新瓦房,周围全是一片平整肥沃的土地,而交通条件又便利,回去给大伙一说,大部分群众都愿意搬迁。各村见张家坡开始搬了,知道早晚也是搬,不如趁早搬。于是县政府组织了近百辆汽车,各户积极主动配合,拾掇好一户、搬一户,各村的干部们更是舍小家顾群众,先照顾年老体弱或五保户先搬,方圆五、六里,汽车、骡马车、地排车、太平车等所有的运输工具都全部用上了,路上尘土飞扬,汽车轰鸣,夜晚打上卧铺,点着马灯,一路上邻里街坊啦家常、叙友情,几乎每个家人都是流着热泪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那片故土的。
四个村搬迁完毕,原九曲村一分为三,就是现在九曲、新石门、槐家峪这三个自然村,政府并按原计划为他们几个村修建了提水站和学校。至此,库区移民工作全部完成搬迁任务。
转眼间,三十年过去,已搬迁到郭店镇、董家镇的四个村如今怎样了呢?原张家坡、石门、小庄就是现在的郭店东风新村、锦平一村、锦平二村;原大庄就是如今董家镇的张安村和卫东新村。现如今他们都过着较富裕的生活,据了解这几个搬迁村的生活水平较富裕,人均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这些迁出去的村民,虽然已到别处安居乐业,但他们还是乡情未改,旧情难忘。每逢重要节日,都来祭祖,婚丧嫁娶、走访亲友、往来不断。每当看到设计新颖、宏伟壮观的水库大坝似一条巨龙横卧在锦绣川之上,配套的干渠穿越峡谷迂回曲折延伸到市区,作为生活用水,流入了城里的千家万户时;站到大坝上再看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波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时,倍感到欣慰和自豪。
是啊!饮水思源,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会感谢你们——顾全大局高风亮节的库区移民们。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历城县,历史足音、委员撷英、史海存真、施政纪实、往事回眸、风云录、人物春秋、史林探幽、文教史话、时代新貌、名人续补12个栏目,其内容翔实,形式新颖,既有“三亲”特色,又有综合性特征。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富海
责任者
李占文
责任者
屈风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