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寸草心·报国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012
颗粒名称:
寸草心·报国情
其他题名:
记省政协委员、大正示范小区党委书记山东大正集团董事长于锡俊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1
页码:
4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政协委员、大正示范小区党委书记山东大正集团董事长于锡俊,艰苦创业,科技领域“弄潮儿”、成立济南大正乡镇企业示范小区、发展思想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实践“三个代表”的简介。
关键词:
历城县
于锡俊
山东大正集团
内容
省优秀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于锡俊,个头不高,年龄五十左右,双眼炯炯有神,既充满了长者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又透射出特有的精明、干练、睿智与坦诚。
艰苦创业,科技领域“弄潮儿”
1946年,于锡俊出生在历城孙村镇东郑村。当时的东郑村有40余户人家,190多口人,270亩耕地。村里的全部家当就是五间茅草房,三头老黄牛,一眼旧机井和一架破马车。村民只是单纯地从事粮食生产,由于农业基础差,生产条件落后,粮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乡亲们食不卒岁,穷的一分钱能攥出水来。于锡俊一来到人世间就饱尝了贫困的滋味,即使善良的父母拚死拚活地干,从贫瘠的土地里刨出的食物也难以填饱饥饿的肚皮,因为家里穷,于锡俊只上了几年小学。
长大了,于锡俊成了个实实在在的庄稼汉,整天在黄土地上不停地劳作,一天下来工值还不到两角钱。傍晚收工时,他常常望着村子里低矮的草房呆呆出神,多想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裕日子,让父辈们脸上的愁苦换成舒心的笑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华大地吹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于锡俊这个跃跃欲试的热血青年,早已按捺不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的热情,全身心地扎进兴办乡镇企业的漩涡。
他先是在村办砖瓦厂当业务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打听到章丘某单位与某厂协议办包皮电线厂因承办人信心不足而搁浅。于锡俊见缝插针,找到当事人要求承办这个项目,对方因他一无技术,二无设备,怕他说空话,但他诚恳的态度溢于言表,在他的再三争取下,人家答应了。其实,于锡俊心里明白,自己这是硬撑,一些整天和土坷垃打交道的人,离土不离乡办工厂,谈何容易?
揭了皇榜就别怕见天子,是鸭子也得赶着上架。于锡俊与弟弟于锡海带领一班人,兵分三路:一路在家打坯建厂房,一路外出买设备,一路到外地取经学技术。紧锣密鼓,经过四十多天的筹备,一个简陋的包皮电线厂硬是在村头建成了。
于锡俊带领大伙刻苦钻研,反复试制,终于拿出了合格产品。几个月过去,会计一结算,创产值七万元,纯收入三万元。这样不但还清了银行贷款,留下了扩大再生产资金,还有一部分分给职工和村民。有位老大爷第一次领到这么多的钱,高兴得眼里盈满了泪花。
于锡俊是个从来就不知道满足的人,他的信条是“争创一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他仔细分析了国家的发展趋势,从众多的市场信息中了解到通讯电缆生产在山东省尚属空缺,且通讯事业发展前景广阔,后劲十足。一个大胆的念头萌生了:上通讯电缆。但由于我国通讯事业发展缓慢,通讯电缆是一种高科技、高精度产品,许多人根本没听说过,要上这个项目是有些风险,于是,当于锡俊提出这个设想时,面对的是家人的担心,外人的讥讽,一时间,他四面楚歌,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然而,他那股子不服输的犟劲上来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并立下军令状,大家这才算将信将疑,勉强同意。
然而,当于锡俊一行人满腔热情来到上海电缆研究所探索技术来源的时候,却挨了当头一棒,对对方询问的设备、产品、资货等问题,他答非所问,有的几乎一无所知,立即便遭到了人家的白眼、冷漠和嘲笑。于锡俊并不罢休,他开始背着干粮走南闯北,白天磨破嘴皮子托人求情,夜晚露宿车站街头。经过几番努力,终于使产品到了试制阶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把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厂里,当技术人员看到这高洼不平的乡村土路,简陋不堪的土坯厂房,立即对于锡俊是否有能够生产出通讯电缆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想要退缩。接连的挫折,没有把于锡俊这个坚强的汉子摧垮,他反复对技术人员做工作,表示了他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技术人员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同意留下来试试。
那些日子,大家心里象抱着一团火,昼夜加班,于锡俊更是卧薪尝胆,象一个在产房外等待妻子分娩的丈夫,又喜又急,他的眼睛熬红了,身子消瘦了。
经过半年的时间,电缆厂生产出了合格的通讯电缆,东郑人欢腾了,请来的工程师被感动了,连过去那些说风凉话的人也不得不在铁的事实面前悄悄地伸出了大拇指。
在大家欢庆胜利的时候,于锡俊却累得病倒了,他的脑血管壁增厚,心脏严重供血不足。人们来到他的床前,给他带来了新出的产品,于锡俊硬撑着坐了起来,用手抚摸着纤细的五颜六色的电缆,象是当年抚摸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憔悴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济南通讯电缆厂”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齐鲁大地上,并在同行如林的竞争中迅速发展起来。
于锡俊,这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以他的胆略和才干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他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在厂里大胆改革,科学管理,使事业蒸蒸日上。他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向管理要效益”的治厂原则,使企业在市场疲软、原材料涨价等不利条件下仍保持产品畅销,企业发展稳中有升,不断进步。
于锡俊任人唯贤,求贤若渴,他四处网络优秀人才,并把工程技术人员的重用和提升放到首位,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使他们心情舒畅,人尽其才。由于他的真诚与坦直,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都与他交上了朋友。在厂里的几名工程师被他奉为上宾,他们有的舍家撇口,与于厂长共谋大业,这无疑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他严格招工办法,每次招工都要进行严格的文化考试、面试和体检,并经过定期的试用,合格后方可正式录用。这样使济南通讯电缆厂职工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这就为生产过硬的高技术产品打下了基础。他还不惜重金进行职工培训,选送优秀人才到大专院校深造,使企业后劲不断增强。
于锡俊还认识到,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他不惜下大力气狠抓这两个关键环节,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在价格上不但合理而且还略低于同行厂家同类产品的价格,在销售服务上,无论大小用户都一律平等对待,不管产品数量多少都一律免费给用户送货上门,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他们不但包退包换,还偿还用户的经济损失。由于该厂生产塑料电缆管理严密、经验丰富、工艺先进、力量雄厚,对产品进行严格控制、精心制作,质量上乘,该厂生产的HYA型市内通讯电缆深受广大用户欢迎,销路畅通无阻、供不应求。
人们常说,顾客是企业的上帝,为了侍奉好这些上帝,有些企业用的是请客、送礼、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于锡俊却没有这样做,他除了依靠质量和信誉,还找到了一个用老客户来带新客户的办法,使产品销路不断扩大。于锡俊常说:“用小恩小惠拉拢用户,势必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企业在这种怪圈中做无谓的消耗,也损害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是绝不可取的。”与于锡俊打交道,想从他这里捞点便宜的人都打错了算盘。
1984年,于锡俊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勤奋地工作,不懈地追求,他要用自己的拼搏去换取东郑人的幸福,去丰富自己尚还贫弱的父老乡亲。
熟悉他的人说:于锡俊是个能人。
于锡俊自己却说:我是个凡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在工作中,他意识到: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的决策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于是,他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捧起厚厚的《现代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分析》,一本本硬是让他啃了下来。为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他还自修法律,并获得了律师资格证书。于锡俊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熟读古典名著,了解天文地理,他旁征博引,谈吐不凡,以至一伙来厂搞社会调查的研究生,以为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有时工作之余,他便欣然命笔,写了厚厚一本诗集,有许多已经达到发表水平,而他以诗会友也早已传为佳话。
他似乎有超人的精力,工厂的各种计划、管理制度他都亲自搞,每天上班都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去做,有时这部电话刚刚拿起,另一部电话又响了,赶上实在忙不过来,他就干脆吃住在厂里,在车里啃一个面包当一顿饭是常有的事,家离厂子只有几步之遥,而碰上紧急任务,几天不回家也不稀奇。因为忙,于锡俊养成了夜间办公的习惯,每晚必到深夜甚至凌晨,为了提神,他时常要喝象汤药一样苦涩的浓茶,劳累使他显得未老先衰,眼睛常常布满殷红的血丝,头发也变得越来越稀疏,妻子、孩子心疼他,劝他休息,他却总是淡淡一笑:
“小车不倒继续推嘛。”
80年代末,济南通讯电缆厂在于锡俊这个“拼命三郎”的率领下,已成为山东省生产通讯电缆的专业制造厂家,年产全塑市话电缆20万对公里,拥有固定资产900万元,职工340多人,产值可达4000万,年上缴利税1100万,企业也被评为“特级信用企业”、“明星企业”。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春云同志曾两次来厂视察,对该厂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9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国际经济重点转移到亚洲,而中国又因稳定的政治环境、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成为国外客商投资开发的风水宝地,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此时,于锡俊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自1992年起,投资650万美元,与香港合资建立济南华盛光电通讯有限公司,年产通讯电缆240万个芯线对公里,光缆5000皮长公里,年产值通讯电缆3.1亿元,光缆1.3亿元;投资740万美元,与美国合资建立济南派克线缆有限公司,产特种电缆2.8万皮长公里,出口交货值达3000万美元;投资25万美元与台湾合资建立济南锡锋线缆插件有限公司,年产线缆接插件160万件,创汇500万美元。1994年10月投资180万美元与美国派克摩城集团公司协商建立了济南GDS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486微机165台,招聘计算机专业人员26名,并由2名国外专家负责全面技术指导,后投资200万元,进口关键检测设备,建成一座高标准的科研所,确保新产品研制,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淘汰一代”。为了保持产品领先地位,于锡俊果断决策由生产市话电缆发展至光纤电缆,并研制和生产特种电缆,紧跟国际最新技术潮流,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畅销不衰。于锡俊通过大搞横向联合,把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企业腾飞的“助推力”,架起了乡镇村工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顶梁柱。
此时此刻,更多的针对企业与于锡俊个人的荣誉,铺天盖地而来,面对这些,他非常的冷静,在他的双眼里,时时处处是日益激烈的国内与国际竞争趋势,在他的脑海里,思考最多的是企业如何抵御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冲击,与此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形成:必须走多种经营,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将分散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舰队”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经过他的努力争取,1994年,由山东省体改委批准,以济南通讯电缆厂为核心,辐射济南派克线缆有限公司、济南华盛光电通讯有限公司、济南锡锋线缆插件有限公司、济南市历城区社会福利电信电子器材厂、济南西卢实业公司、济南GDS有限公司组建山东大正实业集团公司,形成国家级企业集团,于锡俊任公司董事长。从此,企业由单一的电缆产品生产扩大到光缆、特种电缆、电子接插件、信息处理等产业,生产出多个品种近百种规格的产品,迅速在国内外市场占领了一定的份额,达到了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壮大企业的目的,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直挂云帆,热土一方撒情怀
90年代中期,人们纷纷如潮般涌向繁华都市时,于锡俊预见到农村市场将成为将来各路兵家必争的风水宝地,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与争取,1996年4月28日,经济南市委、市政府和历城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了济南大正乡镇企业示范小区,这是依托山东大正实业集团按匹配发展的格局设立的行政小区和科技工业、生态经济示范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于锡俊任党委书记。
对于锡俊来说,党委书记的官衔不是为自己攫取个人私利的“绿卡”,更不是可为之骄傲的资本,而是更沉重的担子和更大的压力,小区的成立为于锡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舞台,他立志要倾注全力在小区这张宏伟蓝图上谱写出更加美好、灿烂的篇章。于锡俊提出了“报国家以天下为己任,兴大正以富民为根本”的宏伟远大的目标,制定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艰苦创业、共创辉煌”的方针,在于锡俊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小区党委、管委始终以“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奉献精神和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敬业精神,树立民本思想,搞好换位意识,时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威信。
企业的发展是孕育小区成长的沃土,是小区发展的坚实后盾。于锡俊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活动,全面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济南通讯电缆厂1997年10月成功地通过了国际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2月6日,社会各界代表和大正集团各地用户的代表云集济南南郊宾馆举行颁证仪式,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向集团总裁于锡俊颁发了证书,从此,于锡俊的企业获得了对外贸易的一张王牌,领取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于锡俊不失时机深化企业改革,在集团内部全面实行股份制改造并通过兼并再投资的方法,建立灵芝制药厂和保健品有限公司,用科技之笔圈出生物工程和医药工业,让中华瑰宝在现代科技的裂变中成为高新技术产品。
于锡俊还着力改造小区的外部环境,让人民群众拥有超前的思想与理念。四年来,先后共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了连接济青、济王两条公路干线,贯穿小区南北的宽敞的“大正路”和四条横跨东西的交通要道及“村村通”柏油公路,建成了纵横交错的小区“公路网”,修建起了具有欧式建筑风格、挺拔漂亮的小区管委会办公楼;3.5万KVA变电工程、程控电话传输系统、汽车养护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处处体现着高标准、高起点与超前性。高耸的路牌广告,花团簇拥的小区广场及路旁绿化,沿街房屋的欧式样风格、光辉灿烂的“灯亮工程”及有线电视“村村通”,使小区已初步显现出别具一格的现代商住区的迷人风采。
“三个代表”,宏图再展争朝夕
于锡俊的大胆探索与成功实践,得益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充分体现和印证了于锡俊建立小区的初衷和市、区两级党委、政府设立示范小区这一战略决策的正确与英明。在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和“双思教育”中,于锡俊率领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小区发展四年回头看”的对照提高活动,在总结经验的同时,重点在于寻找思想观念上、发展思想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实践“三个代表”。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推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大正小区的党员干部在于锡俊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付出艰辛的劳动与心血,细致深入地调研工作,使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一改过去的小农经济意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全体党员干部成为小区腾飞发展的领头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他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抓好教育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辖区内有4所完小,还将配套高标准的国办中学,师资雄厚,倡导科学,崇尚文明,反对迷信。他还注重绿化环保,将小区建设成为花园式小区,并经常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卡拉OK大赛等各类文体活动,陶冶了人民群众的情操,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得人民群众的好评和支持。
于锡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宗旨,认识到只有真正从根本上把群众的利益,老百姓的呼声放在首位,切实为人民办实事,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因此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快地富裕起来,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银杏,自己投资建成银杏叶深加工厂,为人民群众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引导农民建设大棚,鼓励、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勇闯市场,农民的年收入人均已实现3600余元,多数村庄实现了小康。于锡俊还重点在为农民减负方面做文章,自从小区成立以来,每年为农民减免总集资款的50%,同时小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未向群众收缴一分钱,深受人民群众的赞誉。正是于锡俊这些顺民心、合民意的行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才得以使小区各项重大决策能够顺利及时实施,能够保证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入世,在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状态下,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于锡俊面前,他意识到,竞争是残酷的,机遇则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为了实现小区的第二次腾飞,于锡俊正在竭尽全力构筑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招商引资”,建立“济南市外商投资工业园”。他坚信小区已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配套功能,已基本完成向经济强区目标全面进发的前期准备,且济南市“五年大变样”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改造力度加大,一大批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将外迁,而大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势必成为企业等单位外迁的首选,同时小区管委按“精干、廉洁、高效”的原则配置,人员精干,政令畅通,机制新颖、灵活,小区有独立而完备的行政职能,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在招商引资的具体运作上具有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因此,在我国日益成为外商和外企投资的热点这一大环境下,于锡俊盛情邀请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经贸界人士来大正参观考察,他们普遍对小区的发展前景看好。
回首过去,于锡俊值得骄傲自豪,展望未来,他却不敢有丝毫懈怠,面对责任与使命,光荣与梦想,他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会以百倍的信心和一颗报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在济南市郊的东部描绘出一幅宏美的蓝图,让大正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历城县,历史足音、委员撷英、史海存真、施政纪实、往事回眸、风云录、人物春秋、史林探幽、文教史话、时代新貌、名人续补12个栏目,其内容翔实,形式新颖,既有“三亲”特色,又有综合性特征。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贤斌
责任者
杨敏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