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枪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88
颗粒名称: 漫话红枪会
分类号: K260.7
页数: 5
页码: 138-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漫话红枪会、其中包括红枪会又分为红纱会和黄纱会、红黄二会都设有会坛、求体、红枪会组织在军阀混战后期、八路军开始在柳埠地区的偏远山村泥淤泉、卧龙池、黄巢等处活动等情况。
关键词: 红枪会 柳埠 混战

内容

红枪会何时传入柳埠地区已无从考查,据说开始是一种自卫性质的群众团体。在军阀混战时期,有些被打败的散兵游勇变为小股土匪,骚扰乡里;费县流匪刘黑七就曾啸聚柳埠一带,抢劫奸淫,无所不为。处于贫苦灾难之中的广大群众,在不堪兵匪骚扰的情况之下,便组织自卫团体红枪会,抵御匪徒抢劫,维护乡里治安。
  红枪会又分为“红纱会”和“黄纱会”,其实都是迷信的武装组织。会众临战时都佩带一件白里红表大约四十多公分长的兜兜,遮住胸部和腹部,据说只要佩带上这件东西,就可以刀枪不入。红黄二会各自的特点是:(一)红会在兜兜的上端缀有四、五公分见方的两块白布,而黄会没有两块白布,是一个纯红的兜兜;(二)红会的武器除枪、刀剑、戟之外,还用土枪土炮等武器,而黄会则不用枪炮;(三)红会行军中可以随意讲话,而黄会行军不准大声讲话,因而显得肃穆些。
  红黄二会都设有会坛(群众叫做坛屋),会坛里摆着香案,供着协天大帝(即关羽)什么的,两面墙上满挂着会众的武器和红兜兜。会众需轮流守坛,焚香叩头。有时每到晚上会众聚集在坛屋里,集体跪拜后,再用一遍砖功。所谓砖功,就是在香案旁设一小单桌,上面放着几块砖,用功者离开小桌数步,立正、运气,然后手一舞,脚一跺,一个箭步窜到小桌前,将一只胳膊平放在小桌上,另一手拿起砖将平放的胳膊猛砸数下,再曲起胳膊砸肘部数下,而后再照样砸另一根胳膊,砸完胳膊再蹲成骑马式,两手拿着砖的一端,悠起来砸脊梁,将前后胸砸完,最后两手握砖的两头砸头顶,砸完头顶,砖功方告结束。要逐个进行一遍。他们有的人知道手下留情,不管砸哪个部位,都是煞有介事猛起轻落,而有的人却傻乎乎地,噼哩啪啦,,猛砸起来,故每次用砖功后,受伤者时有之。
  还有一种热闹的表演叫做“求体”,求体者,即求某某神灵附体也。他们几个人一起,站在院子里,手呈作揖式,口中念念有词,一会儿跺一下脚,掉转方向再念,大概是东西南北都要念一遍,跺一下脚。祈祷完,一般是求体不着体,不了了之。而有的时候,忽然有人怪吼一声:“我神来也!”此人便带是神灵附体,称带体者。人们便赶忙跪拜,询问,带体者或说是关公或说是赵云、周仓等。于是立即接至坛屋里,请示指示。带体者信口开河,乱说一遍,会众再拜后,神灵离体,表演才算完结。
  红枪会组织在军阀混战后期,反对土匪骚扰的时候,起过一些积极作用,后来便自动解体。抗战以后,随着地方杂牌军霸占一方,要枪、要钱、要粮。那时候糠菜都填不饱肚子的群众,为反对他们的压榨,又组织起红枪会,先打活动在南部山区的吴子珍(当时在南部山区的小股土匪武装),打败吴部以后,王启祯(号称三营的杂牌军,群众则称其为窝窝队)的触角又伸向柳埠,于是红枪会又对抗三营的侵扰,组织自卫。在这过程中,日本侵略者已在仲宫、柳埠、桃科等地设立据点,区、乡、保等伪政权亦逐步建立起来,统治了城南一带山区。在敌人的欺骗宣传和残酷镇压下,红枪会便沦为日伪的帮凶,走向了反动。
  一九四〇年以后,八路军开始在柳埠地区的偏远山村——泥淤泉、卧龙池、黄巢等处活动,红枪会也在伪政府的组织下,多次协助日伪扫荡八路军,自此红枪会彻头彻尾地变成了日伪和反动势力服务的工具,成了人民的敌人,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主要记录了历城区名人传略、文化发展史料、医疗卫生事业概况等内容,有文章回忆先父景琳、我所知道的景琳先生、忆李聚五县长、怀念季书深烈士、著名电影导演景慕逵、以身殉职、永垂青史、四位村干部的牺牲、历城县图书馆、柳埠会门暴动事件二、三事、稻池惨案梗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品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