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节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52
颗粒名称: 一、年节习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5
页码: 214-218
摘要: 历城人对年节特别重视,每到年节,各家必盛情欢度,特别是对过“年”,更为重视,尤为隆重。
关键词: 习俗 节令习俗 历城

内容

历城人对年节特别重视,每到年节,各家必盛情欢度,特别是对过“年”,更为重视,尤为隆重。
  【过年】农历元旦,为岁首,俗称过“年”。过“年”是几千年形成的风俗习惯,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腊月三十日晚上,称“除夕”,为“月穷岁尽之日”。天擦黑,家家要先请家堂、接祖先回家过年,用黄表纸写“三代宗亲之位”或将家谱供在堂屋的桌上,大门口放一根拦门棍,以防其他鬼神混进。除夕夜,合家围坐一起守岁,畅叙往事,展望未来,吃罢午夜饭,燃放鞭炮。初一早上吃水饺,饺子一般为素馅,取新年里素素净净之意,下锅饺子煮破了忌说破字,要说挣了,挣钱的意思。天亮开门后,身着新衣,相互拜年,长辈们要掏出崭新的票子,发给孩子,叫压岁钱。建国后,祭祖拜神之俗渐废,仍盛行张灯结彩,衣着更新,全家欢聚,走亲访友的习俗。
  【贴春联】春联,又名桃符、门贴、对联、门联,每到年根下,家家户户张贴春联,以宣扬节日的喜庆气氛。春联多用红纸黑墨书写,一般人家多贴“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书香门第多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商家店铺多贴“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除贴春联外,还有贴“福”字的习俗,用正菱形大红纸中间书一大“福”字,贴时要将福字倒着贴,取意“福”到了。
  【回娘家】历城把女婿称为“姑爷”,年初二这天,嫁出去的女儿要携夫回娘家。女儿回娘家拜年,父母要备办酒席招待“姑爷”。“姑爷”这天是岳父家的“贵客”,要坐上首椅子,并有内兄或同辈亲友陪席。女儿陪母亲拉知心话,夜幕降临、女婿向岳父母拜别,带妻儿回家。初二回娘家的习俗至今仍在历城流行。
  【破五】正月初五,历城有过“破五”的习俗,这天家家都包饺子,叫“捏破五”,合家饮酒吃团圆饭,畅谈年事,忌说不吉利的话;燃放鞭炮,俗称“送年”,这天一般不串门访亲。旧俗初五以前不许动刀剪,破五前所吃饭菜都是年前备好的,吃时加热即成。初五晚间“送家堂”,供奉水饺,焚香叩头,取回“拦门棍”,送走祖先,意味着年过完了。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又名上元、元夜,也叫灯节。入夜,家家户户悬灯,燃放鞭炮和花筒,庆祝元宵。较大村镇举办灯会,有舞龙队、高跷队表演,人们踩在高跷上,分别扮成戏剧中的“武松”、“林冲”、“青蛇”“白蛇”“许仙”等人物,高跷队出动时红灯前导,锣鼓喧天,非常热闹。元宵节历城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也称汤圆。分甜、咸两种,正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围桌团坐,热热闹闹吃元宵,象征阖家团圆。
  元宵为汉武帝的宫娥元宵制作,糯米圆球,故名元宵。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为“龙头节”,又名“青龙节”。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人们把龙当成“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崇拜。这天早上,人们把草木灰从大门外曲曲弯弯撒进院内,叫做“引龙回家”,以使百虫不敢动。撒灰时要边撒边念“二月二,撒青灰,蝎子蚰蜒死成堆”。也有的用草灰打囤,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谣。二月二历城还有炒“蝎子爪”(料豆)吃的习俗,据说吃了“蝎子爪”能一年不被蝎子蜇。也有“二月二,吃豆豆,人免灾,地丰收”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图吉利有刮脸剃头的习俗。
  【踏青】阳春三月,清明前后,历城人有外出踏青的习俗。古时叫探春、寻春,“清明踏了青,一年不生病”,踏青不仅可以解除春天的困倦,增强身体器官的功能,还陶冶情操,尽赏桃红柳绿的大自然风光。过去,每年三月初,历城各地都举办山会、庙会,人们便携儿带女出游,女人荡秋千,孩子放风筝,热闹非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明节】清明一指节令,二指节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过去人们多在这天植树,门上插柳,以柳枝青焦验晴雨;给儿童头上戴柳圈,以驰毒明月。民谚有“戴朵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之说。清明节也是缅怀先人和英灵的节日,有扫墓祭祀的习俗。是日,人们带着供品到祖坟祭供,焚香化纸,为坟墓添新土,意为祖先修屋,表示后继有人,这一习俗相沿至今。解放后,清明节也成为人们拜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各界人士扫墓献花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清明节注入了新的内容。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阳节,又名端午、端阳、重五、始也。是民间三大节日之一(春节、端午、中秋),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城最为流行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屈原投汩罗江后,沿江百姓为避免其遗体被鱼虾所伤,纷纷包糯米粽子,以彩线缠绕投入江中,意为鱼虾吃了粽子就不再吃屈原尸体。以后逐渐沿变为悼念屈原形成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以红枣、粽米、黍米为馅,用苇叶或竹叶包之)。另外,在历城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能杀菌治病,而菖似箭,俗说能镇恶,因此,端午各家门前有插艾蒿的习俗。过去,端午节有饮雄黄酒之俗,因该酒以多种中药泡制而成,具有驱虫毒、杀菌的作用。还有带香包、扎五丝、驱五毒的习俗。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晒书曝衣,此日不按节过,但照俗行。这天民间晒衣服,农家晒麦粮,士人晒书籍,僧人晒经卷。六月六晒物品可防毒、防虫蛀,起到杀菌的作用。《续修历城县志》载:“六月六日食炒面,用白糖调和,香甜、解暑”。据说吃了这天日出前炒的面可以补肚子,防痢疾。
  【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习称“乞巧节”,也叫“女儿节”。民间有“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喜鹊填河渡织女”的神话传说,传说七月七晚上,躲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说的悄悄话,如果这夜下雨,那雨水就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对哭的泪水。早有民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广为流传。
  【中秋节】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团圆节,圆月节。这天晚上,以饼果祭月,聚欢赏玩,俗谓圆月。古诗云“此日若无月,一年虚度秋”。此晚举家团聚,吃月饼,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对旅居异乡的亲人,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寄托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在异乡的文人都会诵这首名诗。中秋节这天,出嫁的闺女都要回婆家过节,有“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之说,家中有人外出不归,在吃月饼时切下一小块留着或寄出,表示一齐团聚。
  【重阳节】九月九日,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历城文人墨客有登高远眺、赏菊赋诗,宴饮的习俗。王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说明重阳登高的习俗流传已久,是日,千佛山有山会,城郊人多去登千佛山、华山、玉函山游览。
  【寒衣节】“十月一,家家上坟烧寒衣”。十月朔日祭扫垄墓,以纸衣焚化谓之“送寒衣”、“十月里、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人都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这一歌谣千百年来一至流传着,唱的是孟姜女为其因修长城而累死的丈夫送寒衣的故事。它感动了长城内外父老乡亲,从而约定成俗把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寻夫送寒衣的日子称为“寒衣节”。这天人们上坟除烧纸外,还为自己的已故亲人做纸衣烧之,为其御寒。
  【冬至】又名:长至,与夏至统称“二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全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是寒冷的开始,从此,进入数九寒天。俗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离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冬至后,昼渐长,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农谚。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称腊八节,这天做腊八粥,又名腊八饭。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也有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栗子、红枣合水煮熟,再配果品等。腊八凌晨,家家都吃腊八粥,有的人为了行善,给老人祈寿,向神许愿,在这天施粥,周济穷人。
  【祭灶】原名:纪灶,是纪念最早发明钻木取火,吃熟食的先炊者燧人氏。人类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后演化为祭灶。有云:灶王爷,本是天上一星宿,因有过玉帝贬其到人间做“东厨司命”,监督人间,每到腊月二十三回天述职,到腊月三十晚再奉旨回人间,人们据此便安排了“送灶”、“接灶”,因灶王爱吃又粘又甜的糖瓜。人们投其所好,送灶时都要供上糖瓜,为的是让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旧社会徇私纳郁的人怕恶行败露,而善良人希望苦去甜来给特意安排的。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延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
相关地名
历城过年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贴春联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回娘家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破五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元宵节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二月二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踏青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清明节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端午节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六月六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七月七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中秋节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重阳节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寒衣节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冬至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腊八节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祭灶习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