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功臣——张文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897
颗粒名称: 革命功臣——张文举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88-92
摘要: 16年革命战争生涯,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尽管现在他的名字已不再像当年那样被人熟知,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张文举。张文举,历城区柳埠镇葫芦套村人,今年79岁,1939年参军,1944年入党,1955年复员回家。先后参加过泰安、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大小战役百余次,曾被华中军区通令嘉奖一次、嘉奖令两次,被鲁中军区授予一等功三次、二等功四次,三次被评为战斗模范……从参军入伍,到突围失利,前后不到一年,然而,这近一年的战斗经历却使革命的种子在张文举的心中深深扎根。
关键词: 张文举济南市 历城

内容

16年革命战争生涯,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尽管现在他的名字已不再像当年那样被人熟知,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张文举。
  张文举,历城区柳埠镇葫芦套村人,今年79岁,1939年参军,1944年入党,1955年复员回家。先后参加过泰安、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大小战役百余次,曾被华中军区通令嘉奖一次、嘉奖令两次,被鲁中军区授予一等功三次、二等功四次,三次被评为战斗模范……
  参军,老人传奇人生的起点
  张文举生于1922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由于国家的不安定和家庭的贫困,他从八、九岁开始就给地主老财放牛,受尽了剥削压迫,饱尝了屈辱欺凌。直到1939年的春天,张文举刚好16周岁,在革命党人的指引下,他参军入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此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壮丽人生。“那时候当兵,一心想的就是如何打鬼子,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不能做亡国奴啊!那时根本就没想到会过上今天的这种幸福生活。”老人讲的很动情,也很实在。入伍后,他先是分在鲁中军区十团,后来到了十一团,再后来又到了十二团。在十二团里,他经历了一次几乎是全团覆没的大突围,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那是1939年下半年,他所在的十二团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取得水北战役胜利后,各部队回防。也不知是因为胜利后思想麻痹呢,还是有人走漏了消息,反正现在谁也讲不清了。一天晚上,他所在十二团突然被3000多名鬼子兵包围起来,全团战士全力突围,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战斗异常激烈、残酷,整个战斗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战场上血流成河,一个个战士倒下去了,全团五、六百号人到最后仅剩下11个人了。在那次突围到最后时,他与鬼子互拼刺刀,由于身单力薄,被敌人一刀刺中左肩部,鲜血直流,剧痛难忍,幸亏班长翟绪本(博山人)及时赶到,才将张文举从鬼门关上救了回来。那一次,他大难不死,却从此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再次参军,放牛娃当了侦察员
  从参军入伍,到突围失利,前后不到一年,然而,这近一年的战斗经历却使革命的种子在张文举的心中深深扎根。在回到家乡的那一段日子里,他没有一日一夜不想着寻找大部队。苍天不负有心人,1940年初,他徒步跑到泰安城,二次参加了革命。当时部队里缺少侦察人员,考虑到张文举的那次特殊战斗经历,连队领导便安排他到鲁中军区侦察科学习侦察。一天下午,在博山南野外训练结束后,大伙原地休息。这时候,张文举远远的看到两个人朝这边走来。看那姿势和走走停停的样子,他凭直觉认为这两个人不地道。等她们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两名中年妇女,张文举冷不丁地叫住了她俩,并按照老师平时讲的仔细盘问,由于她们早有准备,对答如流,一点儿破绽也没露、一点可疑的东西也没发现。学员们都说他多心了。但张文举就是感觉两名中年妇女不对劲,便没有放松警惕,一直细心留意二人的一举一动。当两名中年妇女走出几步远时,细心的张文举终于看出了破绽:走路的样子怎么这样别扭,一定有问题,张文举心里暗自揣摩。“站住!”他再一次叫住了这两个人。又一次被叫住,两个人慌了神,神情和语言也不像刚才那样自然了。经仔细盘查,最后在她们身上搜出了两支手枪和一份重要情报,原来真是两个女特务。那一次让张文举名声大振。学习结束后,张文举回连队在侦察班干起了侦察员。1942年下半年侦察班班长调走,他任代理班长。1943年,日本鬼子在泰安南王庄修筑据点。接部队命令,张文举带领三名战士化妆成普通民工混了进去。名义上是为鬼子修筑工事,实际上是找机会消灭敌人,破坏修筑工事。装模作样地干了三、四天,他们对鬼子的人数、人员分布、活动规律及据点周边的环境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头一天晚上,他将有关情况向连队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并一起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第二天中午趁鬼子们聚在一块吃中午饭的时候,张文举冷不防掏出手枪,击毙了值班站岗的鬼子兵,紧接着向正在吃饭的鬼子连投两颗手榴弹,还没等鬼子们弄清楚是咋回事儿,就全部“报销”了。之后,民工们抄起家伙将眼看就要完工的碉堡,变成了一堆废墟。与此同时,根据张文举他们提供的情报,连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全歼日本鬼子5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整个连队的士气。
  两颗门牙的故事
  交谈中,张文举老人几次谈到自己“命大”,比起那些永远倒下去的战友来说,真是幸运啊!他除了在十二团突围时挨过鬼子一刀和扭伤腰以外,印象最深的一次负“重伤”,就是被手榴弹砸飞两颗门牙的事儿啦。那是淮海战役刚刚开始,已经担任特务连连长的张文举,带领他的特务连,作为第一梯队首攻郯城。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刚上城头,敌人的一颗手榴弹迎面飞来,正好砸在他的嘴上,当时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从5米多高的城墙上摔了下来,晕了过去(手榴弹就在手旁炸响,他愣是没事儿)。他满口是血,两颗门牙被砸飞了。醒来后,大家劝他不要再参加攻城了,好好休息一下,但他坚决不肯,再次爬上城墙,带领战士们攻城。最终,他率领全连战士率先攻开南城门,为整个战斗的胜利打下了基础,那一次,他被鲁中军区评为战斗模范。
  出身贫困的张文举,住了两个月的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可谓豪华之极,出身贫困的张文举还在里面住了一段日子呢?并且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央军委决定开始进行渡江战役,给国民党军队致命一击,直捣蒋介石的南京老巢。此时,张文举已担任鲁中军区35军(济南战役中国民党将领吴化文带领部队起义后改编而成)的特务连连长。一天凌晨4点,张文举带领战士们从浦口渡江,命令传来,全连战士像入海的蛟龙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争先恐后勇猛渡江。等到了对岸,城内的国民党守军已开始弃城而逃,大伙一气追了三四里。直到接到命令,要求他们立刻赶回总统府,等着收集俘虏,大家才一个个毫不情愿地停下来,果然,回到总统府还不到一个小时,负责阻击国民党军队的我方兄弟部队开始押着一队队的俘虏回来了。当时,没地方看押大批的俘虏,上级安排张文举的特务连在总统府里看押他们。于是,张文举就在总统府里住了下来。因为当兵的大多都是穷苦人出身,像总统府这样的豪华地方根本就没进过,结果出了不少笑话。一天晚上,有位战士值班巡查,他持枪走到一间大厅时,发现对面有一持枪人迎面而来,情急之中,战士赶忙射击。枪声惊动了张文举,他循声走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值班战士错将门镜中的自己当成了敌人,结果出了笑话。
  只身入虎穴,张文举没在战场上倒下,却险些在短暂的和平时期丢了“性命”
  1945年,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文举所在的部队先是到长清万德驻扎,为防止日本兵反扑卷土重来,他们连日破坏铁路几十里。随后,部队到泰安城北关岱家庵驻扎。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和平,张文举差一点在这一时期牺牲。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泰安城里,为了解情况,上级安排张文举进城打探。他二话没说,只身入虎穴,不成想,在门岗上,他就被心怀鬼胎的国民党守军司令宁春仁部下抓住,关押起来。期间,张文举遭受了各种非人的折磨,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查胁骨等酷刑,他都一一领教。然而,他始终咬紧牙关,一句有价值的话也没向敌人说,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一直被关押了三、四个月,直到后来国共两党及美国三方组成的执行小组到泰安出面调停,张文举才被解救出来。这一回,他再次大难不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欢呼雀跃。然而,此时还不到30岁的张文举由于长年征战,东奔西走,身体状况大不如前。1950年他得了严重的胃病,病魔折磨得他不成样子。重庆市内的大小医院他都住遍了,但病一直没治好。到了1955年,他的病情开始有所好转,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再加上自己没文化,张文举决定离开部队回家,不给国家添麻烦。尽管部队首长和战友们再三挽留,但倔犟的他就是铁了心,最终离开了培养他成长的连队,回到了阔别已久、生他养他的家乡——葫芦套村。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回首往事,老人感慨万千:“比起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们,我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化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文举
相关人物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