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村的土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887
颗粒名称: 回忆我村的土改
分类号: K266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9年到1950年济南市郊五区王庄乡土改历程。
关键词: 土改 历程 历城

内容

我的家乡在未划入历城县前,属于济南市郊五区王庄乡,土改是在1949年到1950年期间进行的。记得第一次进村的土改工作队员姓孙,进村就教我们唱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运输队长蒋介石》等。第二次进村的土改工作队由区指导员薛其萍带队,工作队员有侯金水、郑继泉等。当时形势还很紧张,邻村安家庄发生了把贫农会长落井下石谋害事件。工作队进村后召开贫下中农会、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土改政策,启发大家的阶级觉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区长李同居也曾来俺村指导编排宣传文艺节目。
  我那时是儿童团员,每人发了两条白羊肚子毛巾,成天扭秧歌,搞宣传,贴标语,唱“八路军独立营,谁参加谁光荣,骑着马披着红,你看光荣不光荣?”斗争地主的时候,儿童团长小玉带领我们走在队伍前边,他进门一石头把地主家的穿衣镜砸了,然后,牵牛的牵牛,抬柜子的抬柜子,浩浩荡荡,我们只能搬个抽屉什么的。那几天是我们孩子的节日,学不用上了,成天跟着大人闹土改,在大人中间穿来穿去,专门在大衣柜里找铜制钱玩。斗争来的浮财都存放在郭老六家的大院里,由“颇有文墨”的潘春鹏、潘金盈父子登记总帐,我们小孩子就围着桌子看热闹。
  划分阶级成份,分土地,分房子,分浮财,乐坏了贫下中农。一辈子没房子住的,分上了四合院。统一焚烧旧地契,随着一片火光,旧的土地制度消灭了。颁发盖着区人民政府红色关防的新土地证,给新分土地户吃了定心丸。丈量土地,分地块,我们学生也插上了手,用毛笔写木牌子,“东至谁家西至谁家,南至谁家北至谁家”,写得清清楚楚,乐得分到土地的贫下中农合不上嘴。
  我村是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庄,500多人,经过土改,划了八户地主,三户富农。我家当时八口人,15市亩土地,划了个中农,既没分出土地,也没分到浮财。
  土改后,我村出现了三多:青年参军的多,铆劲种地的多,娶新媳妇的多。土改运动极大地调动起贫下中农参加抗美援朝的积极性,十多个青年踊跃报名参军,要求上朝鲜前线打美国鬼子。土改后,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过去没地的农民,有了用武之地,把地种得像插花一样,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还积极交售爱国粮。贫下中农通过土改,社会地位大有提高,十多家找不上媳妇的青年,娶上了新娘,幸福的生活开始了。为了巩固土改成果,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政府适时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活动,我村逮捕三人,其中镇压了二人。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永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郭永顺
相关人物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