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铁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802
颗粒名称: 夫妻铁匠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4
页码: 77-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夫妻铁匠的记事,作者在埠村镇集中了三百六十多名铁匠,组织了铁业社,我被选为负责人之一。我们生产的锄、镰、锨、镢、刀、斧、钩、铲,特别是我亲自仿造的“风葫芦”,受到领导和“社员”的好评。不久,我光荣地出席了县劳模大会,我同妻子杨宪英被评为夫妻铁匠,我们那支铁匠炉被评为夫妻炉。
关键词: 章丘 夫妻铁匠 史料

内容

过去,我们这里曾流传着这么几句话:“章丘哥,穷汉多,断奶就去学打铁。”
  我家四代以打铁为生,累断筋骨仍是代代受穷。祖父常说:“淘金的不富,打铁的常穷”。这是旧社会章丘铁匠生活的写照。我五、六岁时,就在祖父和父亲的铁匠炉边,摸锤弄钳,敲敲砸砸。他们高兴时,一边打着铁,一边教我唱:“叮噹叮,去打铁,挣了钱,腰里掖,买个馍馍给娘吃,买碗糊糊(粘粥)给爹喝”。七、八岁时,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上了学,我就给父亲鼓风扇火,当上了小铁匠。因为我是祖传亲授门里出身,所以不几年功夫,就掌握了打制锄镰锨镢的一般技术。十七岁那年,父亲叫我掌钳。我长的身短个小,人们都叫我小铁匠。
  记得第一次推着铁匠车子去东张官庄(今属旭升乡)下乡干活,刚盘好炉,一位头戴礼帽,身穿狐狸皮大衣,手拄文明棍的富老头,慢步来到炉前,搭着官腔说:“张官庄的钱太暄了,黄毛未褪,乳臭未干,就想来打铁挣钱,岂有此理!”父亲气得胡子直哆嗦,我也忍不住了,冲着富老头开了腔:“你别门缝里瞅人,把人看扁了,咱凭的是手艺,不是年纪大小个子高矮。他仍然说长道短呶呶不休。这时我忽然想起京剧里的几句道白(马春城系大冶村业余京剧团的名演员——笔者注):“甘罗十二为宰相,秦英十岁立劈展国老。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年。”老先生你打算干点啥活?请便!富老头瞪了我一眼:“好大口气,咱可是君子一言。”他马上令家人拿出了一个铧头,并一再说他这铧是芜湖大钢的,你要给我“钢一钢”,钢好了,如数拿钱,钢不好那就休怪我不客气。我满不在乎地说:“没有金钢钻,就不揽你的磁器活!”我立即点火动手,不消一个时辰,铧头钢好了,富老头左瞅右看,颠来倒去,实在挑不出毛病,“嗨!你这小孩还真有两下。好!你再给我‘煎’(给刃具淬火)一把菜刀。”我答应后,取刀在手细看,刀的刃部系芜湖小钢,质地脆硬,出快,不易淬火。我根据祖传,用“姜黄火”淬好后,刚要端平调直,富老头硬说“火软”,我怎么解释他也不听,他说什么章丘人谁不懂打铁,我自己来。结果,火太硬,锤头一敲,出了两个大豁口,他当众出丑,无颜争辩,拿刀就走。我阻拦道:“刀是你自己煎坏的,要照价给工钱!”他想耍赖,但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视之下,怕丢面子。“我还要钢铡刀,工钱一块算!”少顷,他从家里拖出一口破铡刀,要我包“钢火”包时限,我一一答应后,他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在打钢条时,父亲悄声对我说,这口铡刀已经钢过几次了,你要小心。还说,这个老头是出心找咱们的碴儿。当时,我只顾呕气,又有点“艺高胆大”,那里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第一火,还顺利,第二火,由于铡身薄,钢条厚,衔接不好,钢条和铡身脱了节。这下富老头可抓住了把柄:“我说你年轻毛嫩,手艺不成,你偏狗鼻子里插葱装象。我看你们如何还我铡刀!”说罢,扬长而去。此情此景,我为难了,父亲一旁叹着气。恰在这时,在一旁观看的张大爷(铁匠高手),花白的胡须,年纪六十开外,对我说:“小师傅,不要愁,是不是需要我帮帮忙?”旱苗盼甘霖似的我,当然是求之不得,忙说:“老大爷,你若肯出力相助,那就是我的再传高师和恩人了。”说着,张大爷扎好围裙,把我用的立火炉改成平火炉,他在炉前,我在炉怀,只用三大火,就把钢条上好,接着又是几火,一口象新打制的铡刀出炉了。富老头回来一看,未免有些吃惊,服气地说:“小马师傅手艺果然不错”。由此说明,在旧社会,打铁人挣碗饭吃是多么不容易。
  春去秋来,岁月交替,我已是三十壮龄,尚未成亲,父母为这事牵肠挂肚,到处求人。不料在我三十一岁那年,有青州府(今青州市)东关杨氏母女(回民)逃荒来到大冶,经人作合,杨大娘将二十二岁的女儿杨宪英许配给了我。婚后,夫妻和睦,从不吵嘴拌舌。后来双方父母先后下世,我们又生了孩子,日子更难过了。雇人怕付不起工钱,我就一个人“自拉自唱”没白没黑地打铁。妻子看我实在苦累,就帮我拉火打锤。开始,我怕人笑话,劝她说,天下哪有女人打铁的,还是我自己来吧。她坚决地说,一不做贼,二不“养汉”,下力干活混饭吃,谁笑话?就这样,我和妻子架起铁匠车子串四乡了。每到一庄,锤子一响,男女老少都来看女铁匠。有的说,女人打铁我还是第一回见来;有的说,这女人还真行,拉火打锤满好,总之议论纷纷。我们不理不睬,精心干活。日子久了,群众知道我们干活实在,修理的家什又好又便宜,打制的器具又漂亮又省钱,都愿意和我们“拉买卖”。
  解放后,我们虽然翻了身,日子好了,但仍不弃旧业,坚持打铁。农忙种地,农闲下乡,为群众打制或修理农具。一九五八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在埠村镇集中了三百六十多名铁匠,组织了铁业社,我被选为负责人之一。我们生产的锄、镰、锨、镢、刀、斧、钩、铲,特别是我亲自仿造的“风葫芦”,受到领导和“社员”的好评。不久,我光荣地出席了县劳模大会,我同妻子杨宪英被评为夫妻铁匠,我们那支铁匠炉被评为夫妻炉。
  马春城,年82岁,回民,大冶村人。

知识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铁匠之乡”——山东省章丘县历代铁匠的功绩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全书共分铁匠史话、铁匠缘起、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等4部分。其中“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是重点,整理收录部分老铁匠与知情者的回忆,及当代章丘锻造企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春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