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打铁的一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90
颗粒名称: 我父亲打铁的一生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4
页码: 49-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父亲打铁的一生,父亲的一生是打铁的一生,其中甘苦备尝,炎凉受尽。他在同辈章丘铁匠中,有其一定代表性。
关键词: 铁匠 生活回忆 章丘

内容

父亲李方田,兄弟四人行三。自幼家贫,十三岁给人家拉火,一年三斗玉米(每斗60斤,共180斤)。两位年长的伯父也是出外打铁,辛苦一年来,混不了多少钱。年幼的叔叔,未谙人世,天天嚷着念书而不能得。守寡的祖母看着四个由她用眼泪和乳汁抚养起来的儿子,长子该婚因贫而不能配;小子应上学因穷而不能读,想前思后,柔肠百转,肝胆碎裂,几不欲生。性情暴烈的父亲忍着悲愤,对两位伯父说,咱们兄弟数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堂堂男子汉,既不比别人低,又不比别人矮,为什么不能为老母分忧解愁?你们好好照顾母亲,我远走高飞闯关东,不混出个人样来誓不回家。
  第二天一早,父亲告别了两位伯父,又悄悄走到正在熟睡中的祖母炕前,仔细看了看老人那日益增多的白发和加深的皱纹,心不由主地两腿屈在炕沿下,磕了三个头,离开家门,赤手空拳下了关东。
  父亲初次踏上北大荒的土地,确有“北大荒,北大荒,十里不见人百里不见庄”之感,不管怎样,既然来了,就要死心塌地的混下去。父亲给人家“吃劳金”,一年四十块大洋。具体工作就是打锤兼抢磨。他个子虽不高,但是很有力气。他打锤快慢有节,轻重有致,钳工师傅曾将一粒黄豆放在砧顶上,让父亲用“抡锤”将豆粒打一半留一半。父亲毫不犹豫,抡起十二磅的铁锤轻轻一落,豆粒一半碾为齏粉,一半丝毫不损,博得伙计们的称赞。此外,父亲对抢磨一类的活儿也是很出色的,比方磨镰刀,一般来说,平均每人每天磨四十个,快的能磨五十个左右,而他呢,一天磨六十个尚不黑天,因此,掌柜的当年就把他的“劳金”(工资)提到五十元。
  由于父亲治富心切,白天干完铁匠活儿,晚上租“洋车”(人力车)拉脚。节假日不休息,驾着“洋车”拉着达官贵妇、红男绿女穿街入巷,进进出出,牛马似的奔跑不息。这样拼命,一天的收入能超过一个月的“劳金”。三年的时间,父亲节衣缩食,用自己的血汗积攒了五百余元现洋。一年岁底,父亲回到家,祖母望着数年不见面的儿子,摸着白花花的银元,把父亲搂在怀里放声大哭。此后,日子逐渐好起来,两个大伯先后成了“家”,初步摆脱了贫困的折磨。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父亲在东北被雇当了“华工”,应招到苏联,历时四年之久。父亲在华工队里,主要是打铁,例如为战马挂掌,为士兵制造锨镐,为修铁路锻打道钉等。回国后,币值暴跌,白辛苦一场。
  父亲三十二岁,才与二十二岁的母亲结婚。这时,兄弟四人各有家室,不久祖母归天,一家分成四份,父亲带着母亲又回北大荒谋生。当时,他与大伯父李福烈等人,在通北县的“三道沟子”组建了义合铁匠炉。共有十几人干活,父亲领总,伯父负责业务并任第一钳工。经营顺利,生意兴隆。
  一九三一年秋,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了沈阳事件,人们称之为“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深陷汤火,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炮火和刺刀的威逼下,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四处流亡。就在这年的旧历十月二日,母亲生下了我。为保全性命,于十月五日,全家在章丘铁匠老乡的帮助下,投入了逃难人群的洪流。白天潜伏,躲避敌机的轰炸,夜晚奔波。历尽艰难,好容易到达山海关,才乘上驶向山东的列车。
  一九四〇年,父亲进入天命之岁,最后离开东北,依然靠打铁为生。记得一九四二年,日寇以当地伪乡镇政权的名义招募劳工,实际上是煤炭工人。父亲不明就里,出于混钱养家,毅然应招。到了天尊院煤矿(日伪经营),日伪当局命新招来的劳工立即下井,人们方知受骗。第一次下井,父亲亲眼看到两名工人被巷道顶塌下的煤矸石活活砸死。许多人向把头苦苦哀求改变劳作,结果被毒打一顿,下井后,永不叫上来。父亲在井下熬了四个昼夜,几乎要进“鄷都”城了,一个把头问道,你们这些苦力谁会打铁?父亲应声我会!把头走到父亲身边仔细端相了一下,说:“你要撒谎要你的狗命!”
  父亲上井后,折磨得简直弱不禁风。把头将他领进烘炉房,经试工,完全合格,父亲这才死里逃生摆脱了下煤井的苦差。父亲生前常对我说,他两次卖身(一次当华工一次下煤井)为苦力,绝路逢生,都是沾了他会打铁的光。因此学点手艺在身是有好处的。俗话说艺不压身帽不压重嘛。
  一九四四年——一九四六年是我家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种地无地,出卖劳力无门,一家四口人的吃穿全靠父亲一个人。在这艰难竭蹶之中,父亲“自拉自唱”地打制些农用物件,除了锄镰锨镢之外,经常生产的是钉门板用的长钉。披星戴月地干,一天能打五斤左右,纯收入能买到十斤玉米。勉强保住一家人的温饱。
  一九五八年大搞钢铁,父亲以六十八岁的高龄参加了铁木业生产合作社,操钳抡锤,天天劳动在烘炉怀抱。一九六〇年因病去世。总之,父亲的一生是打铁的一生,其中甘苦备尝,炎凉受尽。他在同辈章丘铁匠中,有其一定代表性。

知识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铁匠之乡”——山东省章丘县历代铁匠的功绩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全书共分铁匠史话、铁匠缘起、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等4部分。其中“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是重点,整理收录部分老铁匠与知情者的回忆,及当代章丘锻造企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兆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