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匠生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88
颗粒名称: 我的铁匠生涯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后至一九七八年铁匠生涯的记事。
关键词: 铁匠 生涯 章丘

内容

旧社会,在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富人经商吃香喝辣,穷汉打铁讨吃要喝”。我家祖传十代打铁,到我这一辈,从没有发迹,只是过着丰温半饱的生活。解放后,我家才彻底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我十四岁跟着伯父彭连杰在历城县龙山(今属章丘)一带打铁。提到彭连杰百里之内皆闻其名,他手艺出众,特别是瓦铁轮大车,那是他的拿手好活儿。一年到头找他瓦车的人可以说是天天不断。为人耿直,干活儿实在,从不偷工减料。不过他的脾气太暴,徒工或伙计操作上少有差错,他便大声斥骂,有时还动手打人。我就是因忍受不了伯父的粗暴,才于三年后离他而去,同别人搿夥打铁谋生。常言说“严师出高徒”,伯父脾气虽暴,但他对人要求严格,干活儿仔细认真,对徒工的一闪一失从不放过。因此,我跟伯父学徒三年,就学会了掌钳。
  十九岁那年,我去上海开铁匠炉,主要的活儿就是钢肉斧。四个人每天钢十五把,每把现洋一元五角,收入相当可观。因为我不服水土,时常生病,只干了一年就回了家。
  转年,我搭好夥驾着铁匠车子下了青州府(今青州市),在益都地区串乡打铁。其间,我们常听到当地居民流传的几句话:“张家的剪子任家的刀,齐家的锥子不用挑”。意思是当地有家姓张的铁匠专门打制剪子,远近驰名,就是人们所说的青州府剪子。任姓铁匠锻造的菜刀,齐姓铁匠制造的锥子,均属青州特产。我们为开发生财之道,曾登门拜访聆教,都被婉言谢绝。追其原因,就是张、任、齐几姓艺不外传,专利经营。诚所谓“同行是冤家”,由此可见旧社会工匠艺人搞技术垄断之一斑。
  数年后,我又去昌乐县尧沟镇一带打铁。在这里曾碰到这样一件事:约在一九五二年上半年的一天上午,有一志愿军同志来到炉前看打铁的,他见我们锻打一件大料十分吃力,于是拿起“旁锤”熟练地打了起来。围观的群众好奇地望着他说,解放军会打铁?他笑而不答。我问他家乡贵姓,他说他是章丘苏家滩村,名叫许焕章(现在埠西卫生室看门),一九四七年参军,一九五〇年赴朝作战,五二年回国。我高兴地拉他坐下,说原来老乡到了,我是章丘大站村姓彭名道生。他攥着我的双手,一时心情十分激动:回到祖国到处是亲人,可是见到你,就象回到我大哥身边(许焕章兄弟二人,参军前和大哥在家打铁),就感到分外亲切了。从此,我们成了知心朋友。
  一九五五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带动下,尧沟镇成立了铁业生产合作社,共设四盘烘炉,有十几人,原籍都是章丘,我任合作社主任。一九五八年,我回乡探亲,适值章丘在大搞钢铁运动,当地党政负责同志要我参加轴承工作,我提出探亲几天,到期需要马上回昌乐。负责同志说在哪里也是打铁,现在家乡需要你,你就在家乡干吧,将昌乐的工作辞退。我看领导态度坚决,只好照办。
  当时,大站村属于东风人民公社,在垛庄村成立了农具修配厂,领导任命我为厂长。共安四十七盘烘炉,每盘三人,计一百四十多名。生产任务主要是打制农具。当时领导号召农具改革,提出要制造一种刨地用的三齿镢,并搞来了样板。那时,大家都没打造过这种农具,信心不足,不敢承担,我只好“冒险”尝试,结果获得成功,于是开始了三齿镢的批量生产。半年以后,我又负责专打镰刀,每天生产七十五把,由供销社出售。
  一九六一年,厂子进行整顿,只剩二十盘烘炉,厂址迁到大站村,厂名为平陵农具修配厂。一九六二年,厂子取消,人员迁散。一九六三年,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我们又成立了铁业生产服务组,设两盘烘炉,虽是修修补补小打小闹,却大大方便了群众。曾记得这年的六月十五日,县手工业管理局局长牛培起同志,看了我们的服务组,感到很满意,便鼓励我们扩大经营,增添设备。不久,建立了枣园铁业社,设烘炉四盘,与供销社签订合同,按计划制造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如锄、镰、锨、镢等等。一九六六年,根据上级指示,将埠村、水寨、宁埠、城关(今绣惠)四处铁业社并入枣园铁业社,更名为章丘农具三厂,厂址迁枣园镇西首路北,有职工二百多人,厂长是李凤桂。生产设备有了夹板锤、空气锤以及各种车床、刨床,生产进入了机械化。主要产品有细钢磨和摇臂钻,经营情况良好。
  一九七八年,章丘农具三厂转产并入章丘皮革厂,到此,结束了我的铁匠生涯。

知识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铁匠之乡”——山东省章丘县历代铁匠的功绩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全书共分铁匠史话、铁匠缘起、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等4部分。其中“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是重点,整理收录部分老铁匠与知情者的回忆,及当代章丘锻造企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彭道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