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的“三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79
颗粒名称: 铁匠的“三难”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旧社会章丘铁匠有“三难”,即难穿新衣,难理发,难找媳妇。
关键词: 铁匠 三难 章丘

内容

旧社会,我们章丘铁匠有“三难”,即难穿新衣,难理发,难找媳妇。
  难穿新衣。为铁匠者,一年到头除逢年过节,都是同“火神爷”打交道。铁块在火炉里烧炼到一定火候,便放在砧子上师徒数人拼命锻打,锤头一落,钢花四溅,铁星喷洒。衣服鞋袜被烧的窟窿眼子。因此,铁匠们很难穿件新衣裳。
  难理发。打铁者特别是打行炉的,终日在外,栉风沐雨,天天和煤炭交友,与钢铁为伍,煤屑铁沫扑面入发,难以洗净。每当理发,理发师傅便说你是打铁的,头上有炭渣铁沫,需要分外细心,否则,刀和推子就被损坏。因此铁匠理发不但多花钱,而且理发师傅还不欢迎。
  难找媳妇。铁匠难找媳妇并不是说找不上媳妇,打一辈子光棍,更不是说所有的铁匠清一色都是如此。个别打铁的发迹后娶小老婆的也有,不少人打了一辈子铁未见过老婆面的也有。铁匠难成亲的根本原因是个“穷”字,俗话说,“穷打铁富经商,不穷不富当木匠”。穷家孩子学打铁从拉火到掌钳,一般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不少人抡一辈子大锤,到老拿不起钳子来),到自己领炉开业,能养家糊口,大都在三十岁左右,这时“红娘”才上门提亲。女方一般是贫寒人家,如富人家的使女,乡宦者的丫头,逃荒要饭的苦女,父母抚养困难需要拿女儿换钱来度日的等等(当然少数中户人家的女孩也有嫁给铁匠的)。这种婚姻一般不讲什么彩礼陪送,明争明讲多少钱或多少粮,不折不扣的买卖婚姻。
  铁匠成亲,大多数是男大女小,三十多岁的汉子,十六、七岁的少女是司空见惯的,不惑之年成个二三十岁的小寡妇是屡见不鲜的,年过半百与半路失夫的老孀结合的也是常有的。老大少妻要效那举案齐眉或鱼水之欢是有些困难的,再加上打铁者多半是面黑肤糙,粗手大脚,火烤铁烙,皮肉多疤。五冬六夏挥汗如雨,衣服一溻半截,时时散发着汗臭味。因之常常遭到少妇的厌恶。为着过日子,丈夫只好顺从将就,委屈求全,此所谓“老汉疼少妻,不爱也娇惜”。迨至生下男女,就算是家成业就了。
  关于铁匠的“三难”,我是深有体会的。我给人家打了二十多年的“下锤”,直到三十七岁,才找了个三十一岁的哑叭寡妇为妻。就是这样的一个媳妇,还常常打着“哑叭禅”嫌我身黑汗臭。解放后,铁匠成了工人,受到人们的尊敬,过去的“三难”已经销声匿迹了。
  附:
  过去铁匠找媳妇难,在章丘部分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现附录于下供参考。
  有女不嫁铁匠郎,
  一年四季守空房。
  正月初三出门去,
  临走做些狗(糇)干粮。
  煎饼摊下一大罗,
  鞋袜带上好几双。
  没有盘缠难起脚,
  无奈去求丈母娘。
  “贵客借钱实没有,
  碍得闺女口难张。
  把心一横里屋进,
  打开箱子找衣掌。
  罗裙本为送老用,
  忍疼也得去当上”。
  交了腊月郎回转,
  破衣臭袜扔一床。
  有女不嫁铁匠郎,
  免受委屈和凄凉。

知识出处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铁匠之乡”——山东省章丘县历代铁匠的功绩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全书共分铁匠史话、铁匠缘起、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等4部分。其中“忆昔抚今”和“锻造企业”是重点,整理收录部分老铁匠与知情者的回忆,及当代章丘锻造企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夏云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