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槐树《清真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54
颗粒名称: 北大槐树《清真寺》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2
页码: 146-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大槐树《清真寺》,北大槐树《清真寺》位于北大槐树北街西端,占地亩余,座西面东,分前后院,内有礼拜堂、浴室、大殿等,为这一带回民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等情况。
关键词: 槐荫区 北大槐树 《清真寺》

内容

北大槐树《清真寺》位于北大槐树北街西端,占地亩余,座西面东,分前后院,内有礼拜堂、浴室、大殿等,为这一带回民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清真”一词为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的常用语。明、清时代,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该教教义,曾用“清净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称颂伊斯兰教所崇奉的真主。故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寺曰清真寺。
  此清真寺建筑的确切年代不详,据寺内现有清代同治十三年《重修清真寺碑记》载。
  “五(即吾)邑城西北大槐树庄迤西之有清真寺昉于前明宏(疑为弘之误)治”。证明此寺至少已存在四百五十余年。又载:“国朝同治年间寺师崔君荣显倡修清真寺于城西北大槐树庄迤西”。此后民国二十年,民国二十九年又进行过两次重修。据当地回民群众提供,原清真寺建筑十分简陋,只有三间厅房供做礼拜,现存的大殿是民国二十年修建的,距今仅五十余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被改做生产组,使寺内设施遭到很大破坏。一九八〇年七月政府拨款,群众出工,将寺院修饰一新,并恢复了宗教活动。

知识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槐荫文史资料》

本书为从戊戌变法至“文革”前期槐荫区综合性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工商、民族、华侨、宗教、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安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