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槐荫区历史情况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18
颗粒名称:
槐荫区历史情况简介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7
页码:
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槐荫区历史情况简介,槐荫区位于济南市市区西部,东邻市中区,北接天桥区,西、南两面与郊区相连。辖区东起纬五路,西至兴济河,南达刘长山至青龙山北麓一线,北到张庄路。南北最大距离5.44公里,东西最大距离4.24公里。辖区面积十三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5.5——58米等情况。
关键词:
槐荫区
历史情况
简介
内容
槐荫区位于济南市市区西部,东邻市中区,北接天桥区,西、南两面与郊区相连。辖区东起纬五路,西至兴济河,南达刘长山至青龙山北麓一线,北到张庄路。南北最大距离5.44公里,东西最大距离4.24公里。辖区面积十三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5.5——58米。
槐荫区作为市区只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在槐荫区所属区域内的几个古老村庄可上溯到宋、元时期。较早的文字记载有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修《历城县志》,其“里社”篇载:“段店:城西南十五里,地沃水浅,民治瓜蔬。东,大槐树、新庄(今南辛庄);南,红庙;西南,朱家庄……”。由此证明,当时大槐树庄、南辛庄均属历城县管辖。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历城县志》就有了:“正西乡仙台二之半领村十二,曰南大槐树,曰严千户……”、“西南乡仙台三上领村三十三,曰辛庄,曰中大槐树,曰王官庄……”、“西关北保二领街庄十,日铁塔街,日五里沟,日北大槐树……”等记载。可见当时的大槐树庄已一分为三,辖区人口也大为增加。
一八九七年,德国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兴建胶济铁路,占用了北大槐树、五里沟等村的大片农田,致使许多村民弃民就工或作小生意维持生活。另外,由此而迁入的大批铁路工人和逃荒谋生的穷苦群众,使这片地区人口剧增,开始由乡村向市区过渡。
一九〇四年济南自辟商埠时,我区北大槐树庄以东地区都列入商埠区,归属商埠三、四区。一九二九年济南改为市建制后,全市设十个区,本区为第七、第八区的一部分。这时的商埠已初具规模,辖区内形成了经三路纬八路和西市场两个较繁华的商业区。商埠西部也出现了五里牌坊、道德街、营市街、昆仑街等新的居民区和津浦线铁路工厂、辛庄营垣等,基本具备现辖区的雏形。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济南沦为敌占区。日伪政权在区下设坊,本辖区为第七区1——8坊和第八区1—6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大肆掠夺,强收了大批的民族企业,如本辖区的铁路大厂(原津浦铁路工厂)、致敬洋灰厂、面粉厂、齐鲁火柴厂以及许多商号。在政治上残酷镇压人民群众,辖区仅杀害革命志士和和平居民的刑场就有两三处之多。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济南设十二个行政区,辖区分属于六、七、十区的一部分。
一九四八年九月济南解放,成立济南特别市人民政府,全市设十一个分区,本辖区属第六、第七、第九、第十分区政府。一九四九年七月,根据济南市政府《关于变更市区街政权组织机构的决定》,统一将各分区政府改称区公所。一九五〇年七月,经省政府批准,济南市划为六个区。其中以原第七区为主,将第九区、第十区各一部分划并成立济南市第六区政府(即今槐荫区前身),下设街闾政权。一九五一年八月,第六区政府召开首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成立了第六区政府。这时区域范围确定为;东界纬六路,西界津浦铁路线,南界水泥厂,北界万盛街。人代会后又将原街闾政权组建为十一个居民委员会,由区政府统辖。
一九五四年,根据民政部颁发的《关于城镇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将十一个居委会改建成立了第一至第七街道办事处。
一九五五年九月,根据市政府通知,各区政府统一改称人民委员会。同年十一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市辖区名称应改按地名称号的规定》,将第六区改称槐荫区(从辖区之古有大槐树庄而得名)。全区所辖第一至第七街道办事处〓按所驻街道依次改称为“经三路”、“中大槐树”、“道德街”、“振兴街”、“营市街”、“北大槐树”、“西市场”。
一九五六年济南市政府将原属市中区的的五里沟街道办事处和原属郊区的五里牌坊乡划归槐荫区。一九五九年又将原市中区大观园、四里村、岔路街、杆石桥,经七路、经二路、魏家庄、馆驿街八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槐荫区,同时将原属北大槐树办事处的万盛街划归天桥区。一九六〇年城市公社化时,大观园、四里村、岔路街、杆石桥、经七路、经二路、馆驿街七个街道办事处(魏家庄合入馆驿街办事处)复归市中区。同时,历城县西郊公社及南郊公社部分地区划归槐荫区,成立槐荫区人民公社,全区组建为“机车工厂”、“机床二厂”、“振兴街”、“经三路”、“西郊”五个人民公社分社。一九六一年,西郊公社复归历城县,原机车工厂分社划分西市场和机车工厂两个分社。一九六二年三月,区人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报请市人委批准,将全区所属五个分社调整恢复为经三路、西市场、中大槐树、道德街、振兴街、营市街、北大槐树、五里沟和五里牌坊九个街道办事处(亦称分社)。一九六三年撤销五里牌坊办事处,同时将振兴街办事处分出的一部分组建成立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槐荫区更名为东风区,所辖九个街道办事处也依次更名为东方红、东风、向阳、创新、红星、红卫、大庆、太阳升、红旗等名称。一九六七年三月,区人委被取消,成立东风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
一九七三年,恢复槐荫区名称,政权机构仍为革命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也恢复了原用名称。
一九七八年十月,市委批准将原历城县英雄山公社南、北辛两个生产大队划归槐荫区,一九七九年九月新建南辛庄街道办事处。
一九八〇年十二月,槐荫区召开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槐荫区人民政府。至此,全区共辖十个街道办事处,一〇三个居委会。此区划延用至今。
知识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本书为从戊戌变法至“文革”前期槐荫区综合性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工商、民族、华侨、宗教、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