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丘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703
颗粒名称: 麦丘辨
分类号: K878.3
页数: 4
页码: 225-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古城遗址麦丘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麦丘 古城遗址

内容

公元前220年前,商河县为齐国麦丘邑。清道光年间曾在内城北门里建麦丘书院,知县龚延煌并留有“纵横百里,古邑麦邱”的诗句。
  麦丘(邱)之名,史书多见,《史记·赵世家》(西汉司马迁)载,惠文王十九年,“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新序·杂事》(西汉刘向)有“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人问之”。另外《新论》(东汉桓谭)等也有记载。
  东周的麦丘邑位于今何地?历来说法至少有三:其一,《水经·汶水注》引《从征记》曰:“自入莱芜谷,夹路连山百数里……,出谷有平丘,面山傍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麦。齐人相承以殖之,意谓麦丘所栖愚公谷也……”。而郦氏以为“麦丘愚公。在齐川犹传其名,不在鲁,盖志者之谬耳”。《四书释地续》(清阎若璩)谓此麦丘愚,正齐鲁二国之境,“霸主越境而田,其孰御之”,但缺乏证据。其二,《太平寰宇记》(宋乐史)卷十二谯县下载麦丘城,引《新论》叙齐恒公行见麦丘人事。宋之谯县,即安徽亳县。春秋时在宋国之南。其地去齐很远,当为后人附会。其三,《读史方舆纪要》(明顾祖禹)商河县下云:“麦丘城亦在县西北,志云即春秋时齐之麦丘邑。”清《嘉庆一统志》引旧志“麦丘城在商河县西北”。明、清时期纂修的《商河县志》概谓在“县西北”,明清商河县即今县,故古麦丘邑,在今商河县西北。
  今考,商河城西北方向,离城二十多里的怀仁镇古城村东南有一古城遗址,占地约3000平方米,东面有高出地面两米多的城墙,长百余米;西边有南北大道,相传为“跑马道”。临近老农迄今仍以“城海子”、“城东”、“城南”、“杀场”等旧名区分周围地块。近年来,遗址下曾多次发现东周时期较为完整的恢陶瓦当及陶豆残片(今藏县图书馆多件)。更为重要的是,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上,“麦丘”二字恰恰就在该遗址的方位上,由此可见,麦丘当在今商河县,故城即今县西北怀仁镇古城村东南遗址。
  然而,在民国二十五年纂成的《重修商河县志》上,除转载麦丘城在县西北外,还自相矛盾地提出“治东十二里清水之中,十里坞之南,即清道光十四年十月三日辰见隐城之处。父老相传旧时尚有遗址可寻,今土人犹呼此地为大堂,道路四通八达,今称八股道。以前此曾为城者”。但经实地查寻,既无明显的遗址地形地貌,又无出土实物,难以确认。所谓“隐城”,更不得为证,因为“隐城”即“海市蜃楼”,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反射或折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气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是一自然现象,绝非传说中原城的再现,故此说不得成立。另说,在县东二十里的王彦章城,“周定王五年河决胥宿口,东行漯川,原城(指清水洼)被水,因迁于此,迄今城址尚存,惟变为土圩,其四周附近如周家城、艾家城、石胡同、赵家庙似当日四关。”本来,历代以及他们自己重修的民国志都认定此城由“王彦章所筑,今称为古城”,有王姓,即其遗裔;附近有王彦章墓,或葬其衣冠。然而在没有重新提出任何新的理由,如史料记载、东周文物等等情况下,又说也长谓麦丘古城,文末并加“未知孰是”自圆其说,愈加令人难以置信。同时,志者大概忽略,王彦章(363——923)是五代人,周定王五年即公元前602年,两者相距1480多年,差之太久、太多了。故此说亦当否认,惟麦丘古城在商河县西北之说可取。
  也许有人问,城西北的古城不是汉代鬲城吗?怎么又成为麦丘呢?诚然,古城村1956年以前属德平县,原《德平县志》曾载,“汉置,北齐天保七年废。东汉建武十三年,封朱祐为鬲侯,鬲即其地也”。这里,确否志者所言,尚待考证。即定是,与麦丘之论也不矛盾,一在东周,一在东汉,间隔秦、西汉共二百四十多年。再说,春秋战国时的残物多出自地下,地表的汉代绳文陶片俯拾即是,可见,汉代的鬲城是建在古麦丘邑之上的。
  (本文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付所长钱林书修正)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商河文史》

本书收录了《商河县教育机构的沿革》、《抗日战争前商河县的教育情况》、《县立女子小学简况》、《县立第一小学》、《龙桑寺乡农学校》、《县立第七完全小学的建立》、《我所了解的商河县立模范初级小学情况点滴》 等回忆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姜国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商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