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奖励学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642
颗粒名称: 三、奖励学习
分类号: G622
页数: 2
页码: 77-78
摘要: 大概是为了照顾贫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吧,中山街小学施行奖学办法。第一种名曰公费生。公费生的评比条件主要有两条:1、家境贫寒,上学有困难。凡具有以上两个条件者,可以参加评选,而全校仅有四个名额,只有条件突出者才能被选。被选上的公费生除了不缴纳学费外,每人每学期还发给奖金三元,在那时,三元钱足够买书、纸、笔的费用,有时还稍有结余。被选的免费生,只享受免缴学费的待遇,没有其它奖励。这种免费生名额较多,大约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自从实行这个奖学办法以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商河县 小学 奖励学习

内容

大概是为了照顾贫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吧,中山街小学施行奖学办法。办法规定:被奖励的学生分为两种,每学期评选一次。第一种名曰公费生。公费生的评比条件主要有两条:1、家境贫寒,上学有困难。2、积极好学,各科成绩平均85分以上。凡具有以上两个条件者,可以参加评选,而全校仅有四个名额,只有条件突出者才能被选。被选上的公费生除了不缴纳学费外,每人每学期还发给奖金三元,在那时,三元钱足够买书、纸、笔的费用,有时还稍有结余。第二种叫免费生。免费生的评选条件主要也有两条:1、家境贫寒。2、各科成绩平均75分以上。被选的免费生,只享受免缴学费的待遇,没有其它奖励。这种免费生名额较多,大约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自从实行这个奖学办法以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农民当中认为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的思想开始动摇了,有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家长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加劲学吧,只要有志气,今后是有出息的!”(有出息,表示有知识、有作为)对这个问题,我体会很深,我就是因家庭贫困而寄居在舅父家中上学,同时也是被评为公费生而继续上学的。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商河文史》

本书收录了《商河县教育机构的沿革》、《抗日战争前商河县的教育情况》、《县立女子小学简况》、《县立第一小学》、《龙桑寺乡农学校》、《县立第七完全小学的建立》、《我所了解的商河县立模范初级小学情况点滴》 等回忆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仁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商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