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几件往事的回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97
颗粒名称:
三、几件往事的回亿
分类号:
G758.1
页数:
5
页码:
117-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高中部学习的几件往事。
关键词:
民族中学
校史
济南
内容
我们分别于1957年和1960年考入济南回民中学高中部。在回中学习的三年,正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三年,反右派斗争、大跃进,特别是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学校师生勒紧腰带,一面教书、学习,一面抗灾自救。在极端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学校师生情绪稳定,教学秩序井然,圆满完成了三年学习任务。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但许多往事仍记忆犹新。
一、回中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大课堂
1960年秋,济南回中(当时已改称六中)招收了第一批汉族学生,当时班里80%以上为回族学生,汉族学生反而成了“少数民族”。一些汉族同学由于对回族的历史与习俗不甚了解,开始有些担心,深怕搞不好团结,尽量与回族同学保持一定距离,可是回族同学却主动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一位汉族同学生病后,全体回族同学分批前往家中探视,使汉族同学深受感动。那时因为自然灾害,生活艰苦,全校师生采树叶、培植小球藻,千方百计填饱肚皮。家住市区的汉族同学尽量省去饭票帮助住校的外地回族同学,家居农村的回族学生每次回家都要背回大量地瓜面煎饼,分送给市区的回、汉族同学,回、汉族同学相互关怀互相帮助,形成了一派民族团结的气氛。
在生活习惯上,回、汉族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决不做损害民族团结的事,学校广为流传的马次唐校长主动协调民族关系,成为全体师生学习的楷模。有一位汉族女教师中午在食堂馏包子,造成部分学生误解,这时马校长已经下班回家,听到反映马上放下饭碗赶回学校进行调查,然后召开师生大会并发表演讲:“我们是回民中学,学生都是回族,但回中的汉族老师才真正是学校的少数民族,回中的建立与发展,与广大汉族教师的努力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讲民族团结,要求全社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但我们回族不也应该尊重汉族老师的生活习惯吗!”从而妥善地解决了这场“纠纷”。
1962年7月13日上午,我们正利用暑假在校复习功课,突然一场特大暴雨席卷了济南,回中北邻德胜南街一带大部分的回族居民,地势低凹,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大人孩子哭天叫地,回族同胞的生命安全就是命令,同学们放下课本、冒雨帮助居民搬运财物,抢救老人儿童,全部安置在学校大礼堂里,高四级三班学生在团支部书记王官旺的带领下,刚刚把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娘抬出门外,房屋便全部坍塌,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谱写了一曲回汉同胞共同战天斗地的凯歌。
三年的高中生活,回、汉族学生和睦相处,在一派民族团结的气氛中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共同劳动,没有发生过一起民族矛盾和纠纷,许多回、汉族同学至今联系密切成为多年挚友。
二、回中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回中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生产劳动,开展勤工俭学。
1959年秋,回中刚刚迁入新校址,楼前楼后仍有许多土堆土坑和水洼,师生们自力更生整平了楼前小院和操场,建造了一个整洁的校院。我们考入高中后,学校组织的第一堂劳动课就是到农村帮助秋收秋种,东郊的沙河、冷水沟、滩头、南郊的王庄、兴隆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汗水。兴隆庄位于玉函山东麓,谷壑幽深、层层梯田,满山的地瓜和玉米,在群山环抱之中,我们学会了刨地瓜,割玉米和种麦子,尽管手掌磨出了血泡,脖子被秫秸擦出了道道伤痕,汗水浸渍,又疼又痒,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吃饭时每人一份地瓜,没有菜只有咸菜和自带的炒盐。晚上在场院里为社员演出文艺节目,苦中有乐,其乐融融。
为了培养学生有知识、爱劳动,学校开展了养羊、养兔等课外饲养活动。学校还在西郊老马店建立了一所劳动基地,设有专人管理,师生们分期分批前去参加劳动,整土地、运化肥、割豆子、摘南瓜,并在田间上课,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们同吃同住,主食是南瓜黄豆,又香又甜,收获后用地排车分批运回学校,以供在校师生渡荒。被师生描绘为“发扬老区精神,校园南瓜汤更香”。通过劳动实践,既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又增强了集体主义思想。
高中毕业转眼30多年了,几位在回中辛勤耕耘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的形象仍然镌印在我们的脑海中,现记述几位,以答谢他们的教诲之情。
老校长井堪同志,山东宁津县人,是1946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担任回中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28年。我们在校时,他还不到40岁,但工作老练持重,俨然是一位蔼然长者。井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民族政策,勤勤恳恳严格要求师生,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兼任高年级政治课教学,经常结合国内外时事进行讲解,生动活泼,逻辑性强,深得广大师生尊敬和爱戴。
生物教员刘育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是回中的元老之一。刘老师一直担任生物教研组组长。他教学经验丰富,经常结合图片实物进行直观教学,深入浅出,趣味性极浓,感染力很强。特别是在劳动基地,刘老师经常在田间地头,给学生上课,结合生产实际,讲解生产知识,给学生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刘老师现任济南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并担任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和民进济南市副主委。
回族女教师金衍莲,从1952年开始连续20年担任各年级班主任,她做学生思想工作,深入细致,外地学生住校,金老师经常深入宿舍,开展谈心活动,往往都是安排学生睡觉后,亲自熄灭电灯再离开。不管是回族还是汉族学生,有什么思想问题和困难,都愿意找金老师,她就象有一把“万能钥匙”,什么“锁”都能开。从而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南市泉城园丁荣誉称号,并担任过济南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向阳老师,原名盖连云,是建国前从大学入伍的老兵,扛过枪、渡过江,1952年转业走上了教学岗位,先后担任语文和历史教员。向阳老师知识渊博,为人直爽,1957年蒙受不白之冤,在深陷困境的情况下,和学生们一起在农业基地辛勤耕作,他性格开朗,多才多艺,和每届学生关系都十分密切。落实政策后,向阳老师更加焕发了青春,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把余光余热留给了回中,表现出我国老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和高尚情操。
另外还有牟善亮老师和孔令耀老师,他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回中,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奋斗了40年,分别担任外语和数学教研组组长,他们教学态度严谨,俄语课和数学课讲得生动活泼,在济南的回族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他们多年担任高中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抓得很紧,不管是支农,还是在劳动基地生产自救都和同学们吃住在一起,共同磨砺了意志、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本书概述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解放前后的发展史,包括工业、商品贸易、教育、卫生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锐
责任者
杨玉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