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的育英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88
颗粒名称: 三、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的育英中学
分类号: G639.285.2
页数: 6
页码: 85-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的济南育英中学发展史。
关键词: 育英中学 校史 济南

内容

(一)复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育英中学先由驻安徽阜阳校友联名,后由董事长张公制呈请山东省政府发还校舍,12月1日得批示:发还全部校舍及校产。随之组成育英校友复校筹委会,办理接收事宜。接收校舍后,一方面向社会募集捐款,一方面修葺残破的校舍,购置校具,安排教职工,准备开学。1946年2月改组校董会,张公制继续任董事长,曲太一辞校长职,转任事务主任,另推刘幼亭任校长(当时他是省参议会的秘书长)。当即招收初中插班生三个级别,6个班,324人,继承“七七”事变前的编班序列,将新招插班生分编为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级。2月下旬校具初备,校容重现,得以开学上课。因房舍有余,将小学部由二院迁到校内,出租一部分学生宿舍以补经费。
  (二)在动荡中前进
  1946年初复校时,只有6个班、324人,1947年秋增设高中一级,至1948年春已有12个班,共523人,改校名为“私立济南育英中学”。1948年春将教务、训育、事务三处扩为教务、训导、事务、体育四处。因临近解放,体育处未能设立。
  1947年春恢复了校图书馆,地点仍在东楼上东间,至1948年秋已购置书籍3000多册,但仪器标本则无力购置,只有37件,凑合上课而已。
  校务虽有进展,但学生变动甚大。因大批学生为逃亡来济者,加之物价飞涨,很多人经济困难,学杂费成为沉重负担,上不起学,只好转上公立学校或找工作。学生流动人数最多时几乎占全校学生数的60%。兹将当时学生经济负担情况列表如下。
  因为国民党政府加紧对公教人员的政治控制,内设“防匪防奸”小组,监视师生言行,外有特务不时“光临”学校,给师生造成心理压力。如1946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济南执行小组”共方代表成员亓象岑来母校探视。此本为常情,但继之而来的却是特务查询,不时抓人。其次因教职工中存在派别,勾心斗角,无心教学。更因物价飞涨,薪资难于维持生活。从下列表中,可以看出当时教师的生活情况。
  当时教职员们盼领薪资,也怕领薪资,终日为柴米油盐而焦虑,不能专心教学。自1946年起,济南市各私立中等学校的校长组织了“私立中等学校联谊会”,会址设在育英中学,参加者有育英、正谊、泺源、齐鲁、立达、崇新、惠商及重生、红十字会助产等校,此一组织就是专为应付困境,统一行动而设的。
  学生中形成明显的两派,初复校时因人数少不明显,至1947年下半年设立了高中,学生中的两派对立逐渐明显。一派是思想进步、主持正义的。他们多被选入学生会(如史润芳、张吾弟、尹乐泉、何晋炎等)。一派则是国民党三青团委派的骨干分子。他们依照反动党团的指示行事,压制进步学生,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斗争。1948年春,进步学生何晋炎代表学生会办了一期壁报,揭露了师生中反动党团分子的丑恶行径。这触犯了负责训导工作的王迺桐,他做出了对何晋炎除名的决定。布告贴出后,学生大哗,他们晋见校长刘幼亭,加上进步教师据理力争,校长不得不撤销除名的决定,以平息风潮。刚登上训导主任宝座的王迺桐却因此大失面子,又因已临近解放,他只好趁暑假逃之夭夭。
  这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基本上是按“七七”事变前的课程标准进行,但任课教师可选补部分教材。由于学生程度不齐,加上局势动荡不安,故无显著特点,亦无明显的成绩可言。
  (三)盼黎明,迎解放。
  泰安、潍县解放后,济南已成孤岛。当时的育英中学有少数教员南逃,多数教职工盼望解放,更有部分人员早已与党取得了联系,成为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如教师许宝笃、王振麟,工人韩玉桂、杨秉文等,他们为解放军提供情报,为做好接管工作准备条件,为稳定人心做宣传。
  1948年9月16日,济南解放战役开始。17日,国民党军青年教导总队一个营强住育英。当晚炮火甚急,约10时,国民党军纷纷退向圩子门里。为躲炮火,留校师生四五十人避于东西两楼地下室。21日黎明,解放军进入学校。在解放军走后,附近的市井流氓乘机将校内存放的面粉及办公用品抢掠一空。25日,市军管会派员进驻育英中学,召集原育英职工整理校舍,督促复校开课。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私立育英中学走向了新生。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市中文史资料》

本书概述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解放前后的发展史,包括工业、商品贸易、教育、卫生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新宇
责任者
谢均之
责任者
于澄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