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放初期的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60
颗粒名称: 二、解放初期的情况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3
页码: 16-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期济南榨油业的历史演变过程,油业生产方面,在党和政府保护民族工商业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指引下,食油行业有很大发展。
关键词: 榨油业 解放初期 济南

内容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1946年产生的油业公会经人民政府许可仍然保留,在协助政府组织复工复业、整顿市容、支前捐献、慰问伤病员、完成税收、发放与收回贷款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以捐献来说,据1949年3月29日《新民主报》登载,榨油业的捐款额达33.5万元(北海币,下同),其中裕生油坊5万元,同兴油坊4万元,鸿源昌4万元,华东油厂4万元,同丰泰4万元,公益油坊3万元,正大油坊2万元,庆昌油厂2万元,益盛恒1.5万元,同生油坊1万元,恒兴油坊1万元,裕昌祥1万元,裕泰油坊1万元。
  油业生产方面,在党和政府保护民族工商业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指引下,食油行业有很大发展。但当时正处于解放初期,旧的注册登记失去效用,新的工商业登记尚未办理,旧社会遗留的无证经营、工商不分、数业兼营、资金不明、投机倒把、欺行霸市等现象严重存在,不利于发展生产和市场稳定。
  1949年1月开始,根据济南特别市市政府的指示进行全市工商业登记,不论公营、私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均在登记范围。经市工商局批准于2月上旬成立油业登记委员会,尚兰亭任主任委员,迟明新、品之正为副主任委员,下设八个小组。经过宣传教育、填写登记表初稿、自报公议、大会评议、市登记委员会审查、市工商局批准等步骤,于2月底结束。这时登记的有油坊28户,油店、油栈85户。此后还有不少业户开业。至7月底全市登记工作结束。这次登记,食油行业分为工商两业:工业48户,总资本34,379,851元;商业154户,总资本13,766,960元。各业户都在工商局领到了营业执照,初步纳入了正规管理的轨道。但这次登记的基础工作薄弱,许多业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怕露富”和“宁肯少报资本也别实报”的想法,因而登记的资本总数都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据摸底估算,登记资本额油工业约占其实际资本的80%,油商业约占其实际资本的50%。
  1949年2月,济南特别市市政府颁布工商字第三号布告,明令宣布取缔油业公会操纵的“油关”,改组为食油交易所;同时颁布了《济南特别市食粮食油交易所暂行办法》16条。从此粮油交易建立了新秩序,保障了居民供应,稳定了粮油价格,投机倒把分子无机可乘。来食油交易所成交的城乡各户都感到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确实好,表示非常欢迎和拥护。
  济南市商会一份关于1949年1至3季度各业缴纳营业税的材料,表明了济南榨油业和食油商业的发展。到第1季度的3月底,油工业达48户,税额164,000元;2季度50户,23,625,000元;3季度51户,21,600,000元。食油商业1季度154户,税额250,000元;2季度162户,320,300元;3季度182户,22,000,000元。榨油业第3季度税额为1季度的130倍,食油商业第3季度税额为1季度的88倍,可见营业额的迅猛增加和营业的兴盛。
  在采取行政措施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调集了大批的油料运进济南,分配给各榨油厂加工生产。1950年市工商局与油业公会共同组织油业加工委员会,根据各油坊的生产能力分配加工任务、研究工缴标准和产油比例。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夕,加工任务达到80%以上,自产自销部分约占20%左右。在加工过程中20余户生产技术落后、出油率低的业户被淘汰歇业,继续生产的26户。食油商业业户则在粮油统购统销后全部为国家代销。
  油业同业公会于1949年11月解放后第一次进行改选,取消理事制,实行委员制,主任委员为尚兰亭。1952年下半年又进行了一次改选,尚兰亭不再担任主任委员,由迟明新接任。一年后由我接任主任委员,直至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公会予以撤销。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市中文史资料》

本书概述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解放前后的发展史,包括工业、商品贸易、教育、卫生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耿翰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