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济南榨油业的历史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58
颗粒名称:
济南榨油业的历史演变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9
页码:
15-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榨油业的历史演变,包括解放前的济南榨油业、解放初期的情况、个别业户实现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国营济南榨油厂几部分内容。
关键词:
榨油业
工业经济
济南
内容
一、解放前的济南榨油业
榨油业是济南工商业中较早的行业之一。20世纪20年代就产生了油业公会,会员数量和负责人姓名不详。1931年2月再次成立。1934年5月改选时全业共有从业者262人,公会主席宋希儒。沦陷期间公会主持人是宋希儒与张缙卿。抗战胜利后,济南榨油业有所发展。1946年2月油业同业公会改选,理事长尚兰亭。此时共有会员179户,比1936年的榨油工业企业48户和经营酱菜、调料、食油的商业业户67户还增多64户。应当说,经过日本侵略者的八年蹂躏,恢复得还是较快的。户数虽多,其资本和生产力却极为薄弱。多数业户属手工作业,设备简陋,产量低下。有的是夫妻店,只能日产几斤或10余斤香油;有的店厂合一,前销后产;有的兼营商业,除销售自产食油外,还兼营食盐、酱醋、日用杂货、磨坊或其他业务。可以说是工商不分或工商兼营,只是形式上都归属于油业公会。1946年底市商会呈准旧济南市府社会局核定的企业资本为法币32795万元。这时已出现通货膨胀,12月份二等机制面粉每袋(44市斤)零售价达2.3万元,企业资本仅约值面粉14258.69袋,平均每户资本值为79.65袋。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济南已成为孤城,原料缺乏,开工不足,再加上捐募摊派纷至沓来,因而破产歇业者时有所闻。也有的业户转向投机囤积,整个市场出现了工不如商、商不如囤的现象。
二、解放初期的情况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1946年产生的油业公会经人民政府许可仍然保留,在协助政府组织复工复业、整顿市容、支前捐献、慰问伤病员、完成税收、发放与收回贷款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以捐献来说,据1949年3月29日《新民主报》登载,榨油业的捐款额达33.5万元(北海币,下同),其中裕生油坊5万元,同兴油坊4万元,鸿源昌4万元,华东油厂4万元,同丰泰4万元,公益油坊3万元,正大油坊2万元,庆昌油厂2万元,益盛恒1.5万元,同生油坊1万元,恒兴油坊1万元,裕昌祥1万元,裕泰油坊1万元。
油业生产方面,在党和政府保护民族工商业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指引下,食油行业有很大发展。但当时正处于解放初期,旧的注册登记失去效用,新的工商业登记尚未办理,旧社会遗留的无证经营、工商不分、数业兼营、资金不明、投机倒把、欺行霸市等现象严重存在,不利于发展生产和市场稳定。
1949年1月开始,根据济南特别市市政府的指示进行全市工商业登记,不论公营、私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均在登记范围。经市工商局批准于2月上旬成立油业登记委员会,尚兰亭任主任委员,迟明新、品之正为副主任委员,下设八个小组。经过宣传教育、填写登记表初稿、自报公议、大会评议、市登记委员会审查、市工商局批准等步骤,于2月底结束。这时登记的有油坊28户,油店、油栈85户。此后还有不少业户开业。至7月底全市登记工作结束。这次登记,食油行业分为工商两业:工业48户,总资本34,379,851元;商业154户,总资本13,766,960元。各业户都在工商局领到了营业执照,初步纳入了正规管理的轨道。但这次登记的基础工作薄弱,许多业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怕露富”和“宁肯少报资本也别实报”的想法,因而登记的资本总数都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据摸底估算,登记资本额油工业约占其实际资本的80%,油商业约占其实际资本的50%。
1949年2月,济南特别市市政府颁布工商字第三号布告,明令宣布取缔油业公会操纵的“油关”,改组为食油交易所;同时颁布了《济南特别市食粮食油交易所暂行办法》16条。从此粮油交易建立了新秩序,保障了居民供应,稳定了粮油价格,投机倒把分子无机可乘。来食油交易所成交的城乡各户都感到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确实好,表示非常欢迎和拥护。
济南市商会一份关于1949年1至3季度各业缴纳营业税的材料,表明了济南榨油业和食油商业的发展。到第1季度的3月底,油工业达48户,税额164,000元;2季度50户,23,625,000元;3季度51户,21,600,000元。食油商业1季度154户,税额250,000元;2季度162户,320,300元;3季度182户,22,000,000元。榨油业第3季度税额为1季度的130倍,食油商业第3季度税额为1季度的88倍,可见营业额的迅猛增加和营业的兴盛。
在采取行政措施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调集了大批的油料运进济南,分配给各榨油厂加工生产。1950年市工商局与油业公会共同组织油业加工委员会,根据各油坊的生产能力分配加工任务、研究工缴标准和产油比例。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夕,加工任务达到80%以上,自产自销部分约占20%左右。在加工过程中20余户生产技术落后、出油率低的业户被淘汰歇业,继续生产的26户。食油商业业户则在粮油统购统销后全部为国家代销。
油业同业公会于1949年11月解放后第一次进行改选,取消理事制,实行委员制,主任委员为尚兰亭。1952年下半年又进行了一次改选,尚兰亭不再担任主任委员,由迟明新接任。一年后由我接任主任委员,直至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公会予以撤销。
三、个别业户实现公私合营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后,组织工商业者进行了学习,他们对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了初步认识。1954年3月14日,中财委提出的《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由党中央批准颁发,继而济南党政机关展开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至7月1日,市政府批准同兴、公聚、禾丰三个油坊和大同植物油厂与同生油坊共五户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前三厂合并定名为榨油一厂,公方代表林可学,私方代表尚兰亭;后两个合并定名为榨油二厂,公方代表纪玉椿,私方代表耿翰升、荆百城。两个厂都隶属于市轻工业局。签订协议书后由一厂的党代表杨文忠指导财产清估工作。至1955年4月清估工作结束,私方资产13万元(新人民币,下同),公方投资8000元(仅二厂有公方投资)。
四、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发展,这种一户一户实行公私合营的办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1956年1月10日新华社播发北京全市35个私营工业行业和42个私营商业行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的消息后,济南各业也纷纷响应提出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20日得到市人民委员会的批准。此次参加公私合营的有榨油厂21户,连同上述单户合营的5个厂共26户合并为一个厂,定名为公私合营济南榨油厂。公方代表满玉泽为厂长,私方代表耿翰升为副厂长。这26户榨油厂的状况如下表:
公私合营济南榨油厂组成后,厂总部设于丹凤街六合里原同兴油坊。厂长室以下职能机构有生计、供销、总务、人事、劳工、财务六课。下设五个车间:一车间在官扎营中街原大同油厂,二车间在天桥东街原同丰泰油坊,三车间在经一路原益圣恒油坊,四车间在经九路原华新油厂,五车间在铜元局前街原裕生油坊。全厂共有职工461人,其中生产工人345人。设备方面有3处151型螺旋榨油机,22处人力榨,共25个生产点,分布在南至经八路、北至北坦、东至大明湖、西至纬十二路广阔的区域内,企业管理很不方便。
1956年起作了许多调整。①厂部迁至官扎营西街,扩大了场地。一些分散的厂房、宅基除留下天成路、成丰街、经一路3处作为职工宿舍外,有13处估价移交市房管局。②将原3台151型螺旋榨油机与新购进的1台同型的榨机集中在一个场地,定名为1至4号机榨车间。③建立了机修车间,除自已维修机具外,还仿照151型机榨自制了4台,安装后机榨达到8台。④建立了精练水化车间,增添了预热锅、大蒸锅、绞龙、变电室等设备,形成了较先进的生产流水作业线。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管理工作的改善,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产量最高时期年榨大豆1.8万吨,榨麻籽可达2.1万吨。
在生产设施增加的同时,职工福利也有相应的改善,如建立了职工食堂、澡塘与保健站,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有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有所下降。
1958年“大跃进”时期,搞多种经营,建立了冶炼、翻砂、水泥、耐火材料、丁酸菌肥、淀粉、固氮菌肥、葵一酸、炭酸、乙酸、葡萄糖等11个生产车间,职工增加到1314人。但这些车间都未形成定型产品,不久即停产,职工精简到475人。
1958年6月榨油厂由轻工局移交粮食局领导。1962年因原料不足自9月份起缩小生产范围,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1963年上级调整全省食油生产布局,将停用的5至8号榨油机调往外地,调往农村人力榨250台。此时全厂职工减少到127人。
1964年筹建香油生产车间,日产量2.7吨,但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五、国营济南榨油厂
1966年9月定息期满,公私合营性质的济南榨油厂转变为国营企业。1967年1月在厂的临时工转为正式工。1977年济南榨油厂与济南油脂公司合并,1979年又分开。1984年由上海购进一套香油生产附属设备,直接用于芝麻榨油,不再用储酱池,香油生产流程趋于完善,日产量达3吨多,不仅产量有所提高,而且改善了卫生状况,促进了文明生产。1988年新建浸出车间,职工增加到300余人。1993年榨油厂再次并属油脂公司领导,实行独立核算。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本书概述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解放前后的发展史,包括工业、商品贸易、教育、卫生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耿翰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