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电影事业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長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494
颗粒名称: 长清电影事业的发展
分类号: J992
页数: 10
页码: 168-177
摘要: 长清县电影队,成立于1956年,两个小队9人,担负全县10个区的放映任务。1957年成立了第3小队,同年组建长清县电影中队部。1959年成立第4小队,同年10月因区划变更合并历城,两个小队分到肥城。1961年长清县恢复,原分走人员大部回长清。1964年重新成立第4小队,1966年新增第5小队。1968年电影队下放各公社,1970年收归县统一管理。1979年改为长清县电影管理站,1982年改为长清县电影公司。至1986年,已配有干部10人,职工60多人。已发展乡镇办、企业办、村办、个体办电影队(组)46个。乡、镇放映人员32人,企业放影人员12人,村办放影员75人,个体办10人,共计129人。新建长清影院,于1979年9月2日正式开业。
关键词: 长清县 电影事业 发展

内容

长清县电影队,成立于1956年,两个小队9人,担负全县10个区的放映任务。1957年成立了第3小队,同年组建长清县电影中队部。1959年成立第4小队,同年10月因区划变更合并历城,两个小队分到肥城。1961年长清县恢复,原分走人员大部回长清。1964年重新成立第4小队,1966年新增第5小队。1968年电影队下放各公社,1970年收归县统一管理。1979年改为长清县电影管理站,1982年改为长清县电影公司。至1986年,已配有干部10人,职工60多人。已发展乡镇办、企业办、村办、个体办电影队(组)46个。乡、镇放映人员32人,企业放影人员12人,村办放影员75人,个体办10人,共计129人。
  长清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看上电影,还是从1950年以后开始的。1950年,有省文化局专门组织的山东省电影教育工作队,到全省各大系统和县城放映。影片多为纪录片,加演宣传幻灯片,故事片很少。省电教队放映的范围,仅到大企业和县城驻地,每年二至三次。1952年至1955年,泰安地区文教局组建了电影中队,到各县巡回放映,每年到各县、区、镇放映三、四次,所放映的影片,除宣传幻灯片、纪录片外,还有“抗美援朝战争”实况片,国产故事片有《赵一曼》、《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夏天的故事》、《桃梨劫》等。外国故事片有苏联的《被开恳的处女地》、《列宁在一九一七》、《列宁在一九一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都是黑白片。当时泰安地区电影中队长是刘勋同志(后为地区局副局长),干事王瑞轩。1956年8月在地区电影队扩大的基础上,组建了长清县电影队。
  长清县电影队刚成立,有9人分两个小队,担负全县十个区的放映任务。电影队办公室和宿舍相当简陋,住原文化馆后院(老酒厂门里)两小间破瓦房,一间马棚。一辆马车一匹马,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年夏季回县集训,大家撑起行军床,睡在露天地里;冬天回县,四、五个人挤在两张木板床上。后来又借住文化馆文庙的东厢房两间,算有了个落脚处。第一小队队长程广智、放映员许延年、杨金荣。第二小队队长李文德,放映员王友三、刘继印。一队负责赵庄、崮山、张夏,万德、马东区。用一辆马车拉着全套放映器械和行装。放映机为乌克兰式,发电机是,东德造大园盘,约一吨重。二队负责小王、城关、归德、段家店(双泉)、孝里5个区,他们的运输更为艰难,用人拉着两辆旧式地排车,载上电影器具和锅,碗、瓢、盆全部生活用具徒步运行,因地排车不是新的,常常坏在运行的途中。由于放映点很分散,运行也很频繁,隔一两晚上就要换一个地方,有时每天一换。特别赶上阴雨天,行路困难,有时很晚才赶到放映点。电影队的同志们生活没有规律,非常辛苦。就是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克服各种困难,不论天气好坏,都要按时到达放映点。如因雨、雪天实在不能演,就延期再放,深得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好评。为满足广大群众看电影的要求,1957年又成立了长清县第三分队(小队),由李士珍同志负责。同年成立了长清县电影中队部,程广智任中队长。1959年,又增设第四小队。同年10月因行政区划变更,撤销长清县建制,合并到历城。历经22个月,于1961年7月又恢复长清县,原放映人员,除部分外仍回长清做放映工作。同年10月,为充实电影队伍,将原文化馆3名同志调电影队。1964年重新组建第4小队,王柯敏(部队转业干部)任中队长,李文德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孙存杰任中队副;汪守恒任会计。1966年上半年,又新增第5小队,有庄延全同志负责。同年10月“文革”开始,所有影片都封存,只有“毛主席9次接见红卫兵”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个小队搞复线放映。因“文革”所致,于1968年以“斗、批、改”的名堂,将全民所有制电影队变为集体所有制,下放到各公社。1970年,根据中央的规定精神,将下放公社的电影队收回,恢复全民所有制。1979年长清县电影队改为长清电影管理站。新建长清影院,于1979年9月2日正式开业。1982年,电影管理站改为长清县电影公司。
  长清刚成立电影队后的1957年,因农村经济基础很差,放映收费也很困难,为了让群众看上电影,始终坚持上山下乡演出。3个小队均采取售票的办法。票价3—5分。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认真总结农村放映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经领导协调,电影队主动做工作,遂采取了公社由公益金统一支付包场看电影的办法。不久,因大炼钢铁,农民集中大兵团作战,种“卫星田”,电影即不好开展放映活动。县里下达政治任务,三个队全部投入大炼钢铁活动。
  1963年后,电影工作逐步纳入正规,是电影事业发展的高潮时期。对全县所有村队进行了全面调查规划,按人口,户数,经济条件等,分为定时放映,定点放映和免费放映三种类型。各村根据规定,一年看电影的次数和时间以及分为一、二、三等的收费办法,都书写上墙,放映费由大队公益金中预付。经过实践,实行村,队统筹预付放映费的办法,反映很好,确见成效,基本上解决了山村看电影难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既普及了电影,也能让农民看上科教影片,学到科学种田的知识和经验,电影队下乡很受群众的欢迎。从县电影队起,到发展成为长清县电影公司,都是由于领导班子有干事业的开拓精神,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和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上级的关心下,特别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工作人员努力,新建成能容1321人的影院一座,省拨款27万元,县自筹23万元。建办公楼924平方,宿舍面积1196平方。扶持发展了乡、镇影(剧)院4座,售票点11个。乡镇露天售票点有双泉:3500平方米,尹庄300平方米,靳庄300平方米,纸房360平方米,潘村约500平方米,赵庄1500平方米。电队放映器材设备的发展是:电影公司有35mm固定式东风牌座机1套,35mm提包机一套,16mm提包机2套,工矿企业有35mm固定式座机一套,16mm提包机6套,8.75mm提包机一套。乡镇办有35mm固定式座机1套,16mm提包机11套。村办有16mm提包机21套,8.75mm提包机5套,35mm提包机1套。个体办有16mm提包机6套。
  电影放映宣传工作,从五十年代起,就坚持紧跟党的中心工作,在放映的同时,积极开展为中心服务的活动,真正成为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宣传窗口,充分发挥了纪录影片和自制幻灯片在银幕上进行广泛深入宣传的作用。自建电影队以来,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二百方针”,把基点放到为全县人民服务上。如1961年对“农村工作六十条”的宣传,1963年大力宣传毛主席批示的“愚公移山,历家寨是个好例”,“农业八字宪法”、“工业学大庆”,1964年“农业学大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学雷锋”,还有“新兵役法”,社会治安、文物保护,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喜事新办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反复宣传等,均收到良好效果。并针对当前政治形势,有关县委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映前宣传。还利用自编的快板、对口快板、山东快书等艺术形式,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宣传,尤其对当地好人好事的宣传,群众反映很好,公社、大队干部都很满意。
  对看好电影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是放映工作必不可少的,不仅让人们进行电影艺术的欣赏、娱乐,有个较高的上座率,更重要的应是对人们开展精神文明的宣传教育,作为电影艺术,它是寓教于艺术、娱乐之中,是意识形态的接受,转移、升华的大事。在这方面电影队的同志们工作很出色,他们把新动向,上级新精神,除积极主动向业务主管领导部门汇报外,并同时向县委请示汇报,主动争取工作,争得领导要大力支持,较为深入地开展看好新影片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1952年秋至1953年春,对抗美援朝战争实况纪录片的放映宣传,工作非常深入,为了防止电影结束时挤、踩死人,当地区政府花了好大气力作好安全保卫工作。如万德、张夏、孝里、归德、马东几个区驻地放这部影片时,看电影的人多达两三万,组织工作做得很好。对“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的宣传、发动、组织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社会效果很好。
  长清科教片的发行、放映、宣传工作,随着电影的上山下乡,为广大农民服务,逐渐深入开展。到1965普及科教片达到高潮。在全省举行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科教片汇映活动中,取得可喜成绩。县城、农村场场放科教片,加场和专场相结合,对口对路多遍放映。在农村组织专业人员加演的专场放映普及了工农业科学知识,发挥了科教电影的教育作用,取得突出成绩,受到地、省表扬和奖励。1965年全省在济南珍珠泉召开的汇映总结表彰大会上,长清受到表彰。
  1976年章丘县科教片放映宣传现场会后,县内科教片放映为之巩固和发展,积极地学习外地经验,认真开展放映宣传。发行放映科教片的重点放在了农村,有“小麦创千斤”、“防治小麦锈病“、“速生树的栽种”、“棉花的病虫害与防治”、“地膜复盖”、“果树的栽培”、“病从口入”等60多部科教片,动员全县各乡镇放映单位采取普遍加映和专题放映相结合,送片到单位,送片到地头,送片到户,广泛放映宣传。
  1976年和1979年又两次参加了地、市科教片汇映活动,原长清电影管理站发行组,孝里电影分队,归德分队,县防疫站,获得两次汇映先进集体奖,有15名同志分别获汇映一、二等和纪念奖。
  1980年济南市举办《科教电影为四化建设服务实效展览会》,长清的“长毛兔饲料”,“以螟治螟”、“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西仓大队试种“速生树”的成果,县供电局的“安全用电”成果,“地膜复盖”技术的推广,裁培西瓜的经验,孟李、王宿两个大队的实效,县防疫站利用科教电影宣传防病治病事例的实效,被市选定后,制作七个版面在济南市工人文化宫参加了展出,受到表扬。
  1984年4月,组织了全县性的“杂交玉米”片的宣传推广,放映效果显著,使科教片成为普及农业知识的教科书,成为推广、宣传先进科学技术的有力工具。科教电影,越来越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所欢迎。对促进长清的工农业生产和四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建电影队起,在坚持制作幻灯片,采取立足当地,着眼现实的办法,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经验和事迹,在向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学习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从1963年到1985年的二十二年间获市级以上奖的幻灯节目,如《一个美国兵》、《全家红》、《杂交高梁》(照像)、《红旗电灌站》(归德)、反映先进人物的《强者》(张海迪),反映新风尚的《喜退婚》等就有17个。
  长清电影事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确实经过了艰难、大干的历程,特别是培养了一批能适应形势,能吃苦拼搏、坚持上山下乡为群众服务的队伍,这是值得欣慰的。他们无亏为六、七十年代的县和泰安地区的先进单位。在这里还要声明一下,以上事迹仅是与电影公司同志们座谈和个别走访老同志记录而整理的,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电影界的老同志指正。

知识出处

長清文史资料

《長清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山东省长青县近现代历史上人物、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资料。共设立人物春秋、抗日史话、艰苦岁月和文教文生四个板块。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振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长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