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长清县卫生事业简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長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493
颗粒名称: 建国初期长清县卫生事业简况
分类号: R19
页数: 6
页码: 162-167
摘要: 由于解放前连年战争,致使我县解放初期经济、科学文化落后,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封建迷信、巫医、神婆盛行,广大群众深受其害。五峰山乡马庄村中有棵古槐,被封为“观音老母”,树上挂满了红绿丝绸布条,上写着有“有求必应,普救众生”。贫穷人生了病,无钱看,对树上供许许愿,小病熬过了,归树有灵,病重死了,则心不诚。小孩惊吓着,请人叫叫魂……凡此种种村村可见。1948年9月17日长清解放,次日县委、县政府迁进县城办公。一九四八年长清解放时,县卫生工作由县教育科兼管。崔峙、马玲两人负责社会卫生工作。经几天准备,于当月底政府批准成立了县人民医院。医药技术人员四人,其它职员2人,共计6人。对性病由医院治疗。
关键词: 长清县 卫生事业 简况

内容

由于解放前连年战争,致使我县解放初期经济、科学文化落后,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封建迷信、巫医、神婆盛行,广大群众深受其害。五峰山乡马庄村中有棵古槐,被封为“观音老母”,树上挂满了红绿丝绸布条,上写着有“有求必应,普救众生”。贫穷人生了病,无钱看,对树上供许许愿,小病熬过了,归树有灵,病重死了,则心不诚。小孩惊吓着,请人叫叫魂……凡此种种村村可见。
  1948年9月17日长清解放,次日县委、县政府迁进县城办公。人民政府大力宣传,动员并组织人民群众医治战争的创伤、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关心群众的生老病死,在卫生工作中带领群众不但要同疾病斗,还要同封建迷信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帮助群众从旧思想、旧习惯中解脱出来,做新中国的主人。
  一九四八年长清解放时,县卫生工作由县教育科兼管。崔峙、马玲两人负责社会卫生工作。县委进城第二天,吕子洲副书记向刘光臣、吴希贤交办,在旧县卫生院家底上速建长清县人民医院。经几天准备,于当月底政府批准成立了县人民医院。吴希贤为院负责人,泰安行署拨款北海币伍佰元作为办院资金。医院设在东门外路南的一个四合院内,有房21间,面积312平方米。医药技术人员四人,其它职员2人,共计6人。技术设备虽极为简陋,但奠定了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成了全县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心和基地。全院同志情绪高昂,克服种种困难,“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防病治病,为全县军民服务。医院接收的首批病人是解放长清、济南时负伤的解放军伤病员……医院的业务受专署中心医院领导,行政和财政由县政府负责,经费每季造预算,报县府审批,实报实销。1952年4月,长清与河西县合并,河西县卫生院迁来,成立了“长清县人民医院”。尹毅武兼任院长。1953年增设化验科,1955年设中医科,修建门诊室,会议室、手术室。病房有床位13张,人员增加到29人,并设有医疗、防疫、妇幼、业务、总务五个股,负责全县医疗、科研、防疫、社会卫生等工作。
  1950年毛主席为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长清县为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这支力量,让其发挥各自的一技之长,对全县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普查登记,摸清了底子,全县约计各类医药工作者419人。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县政府委派马秀云、崔峙、王忠臣三人,筹建县卫生科。经认真准备,于1950年10月成立了长清县人民政府卫生科。属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全县卫生事业的开展。首任科长尹毅武,科员陈荣、张明轩,办事员李玉春。科员会计陈吉泉,会计谢玉昌。在各区组织了卫生工作协会。于1951年组成了“长清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尹毅武为主任,王万杰为秘书,这是全县医务者自己的组织,是群众性的,但对团结教育,学习科学技术,开展群众防病灭病,爱国卫生等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2年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成立了“长清县防疫委员会”,后改为卫生委员会。1954年成立爱国卫生委员会,李元明、张风荣任正副主任。鲁秀峰、陈涛等为委员。这是县委领导的强有力的爱国卫生的指挥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办公室设在县卫生院防疫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对危害人们的严重疾病,在公安,民政等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强制性治疗。对旧社会遗留下的暗娼,给予打击取缔。对性病由医院治疗。经治疗,到1956年基本得到控制或杜绝。
  对妇幼保健工作,党和政府极为关心,卫生院妇幼股有两名大夫负责这项工作,重点是宣传推广普及新法接生,培养农村接生员,从而大大减少了新生儿破伤风死亡,产后感染等。1956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站单独工作。首任站长刘德静,有专业人员5名,负责全县妇幼卫生保健,区卫生所有一名妇幼人员,先后为农村培训1552名新法接生员,形成了县、区、村三级妇幼保健网,保证了妇女儿童的健康。
  对人们惧怕的麻疯病,县医院防疫股有专门一人负责,1956年6月正式成立了长清县麻疯病防治站。设在东门外路南,征购民房14间,王殿和任站长,王德宽、刘延文、刘崇绪任医生,在全社会关心下深入农村,全面调查,摸底,发现患者210名,搞清了发病地区和流行情况。在牛山庄、翟庄南山、孝堂山、陈家沟等地设点、集中患者免费治疗。到1955年治愈115人,死亡20人,其他继续治疗。
  在农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大搞“两管五改”,通过对水、土、粪便环境改良和管理,提搞卫生水平。推广免疫接种,有效地控制杜绝了天花、白喉、黑热病、丝虫病等。危害人民健康的霍乱病,建国后未曾发生流行,其它传染病也大为减少。为强化防疫。1956年7月成立了长清县防疫站。站长孙长修,大夫4名,它是卫生战线上的尖兵和参谋部,用卫生监督监测,宣传教育等方法,在全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在农村,解放后约有337名中医药人员,其中171人坐堂售药。中医医德好,有的药当地可取,副作用小,深受群众欢迎。1952年县召开了中医药工作者代表会。共举办了六期中医进修班,有200多人参加学习,推动了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县城西医眼科有个石云华大夫(女),医德好,技术精,各地来求医的甚多,并设立“云华医院”(1956年石云华大夫到县卫生院工作)。
  双泉、大峰山是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于1952年首先建立公办区卫生所,设在王庄。新建房5间,少量设备,董长道为负责人,业务人员4名。1953年3月该区又成立了三处联合诊所,方便了山区群众。广大卫生工作者积极要求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希望组织起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先后各区成立联合诊所66处,公办区卫生所11处。到1956年基本上实现了全县性医药工作者大联合。
  卫生事业经费来源有三种:公办即全民性的,由县财政拨款加业务收入;集体的主要是国家补助加业务收入和自筹;个体的自负盈亏,国家按批发价格,给价格优惠。在国家困难的情况下,各方对卫生事业很关心,积极给予照顾,基本上保证了卫生事业的活动和发展。

知识出处

長清文史资料

《長清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山东省长青县近现代历史上人物、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资料。共设立人物春秋、抗日史话、艰苦岁月和文教文生四个板块。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希贤
责任者
董敬斋
责任者
张传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长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