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清工作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374
颗粒名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清工作的回忆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长清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清工作的回忆的情况。
关键词: 长清县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在长清工作,下边把回忆的情况说一下:
  (一)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长清党组织正确地执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了统一战线,加强了党的建设,从而带领全县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下面我重点讲一下统战工作的政权建设问题。
  一九三九年夏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是张耀南同志。县政府建立以前或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抗日民主动员委员会(县动委会主任是张仁卿),各区也都成立了区动委会,下设组织、宣传、动员几个股,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县区抗日联合救国会(简称抗联),农会、工会、青救会、儿童团、妇救会、自卫队等,负责宣传抗日救国,组织识字班,站岗放哨、查日货、动员募捐,做军鞋等方面的任务。当时,在未被敌人占领的农村,抗日民主气氛也相当浓厚(包括各阶层在内)。
  一九四〇年以后,为了团结抗日,孤立打击顽固派,毛
  主席发表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实行“三三制”的指示,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把一切赞成抗日的开明士绅也吸收到政府中来。当时峰山县政府(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把原长清县划为峰山县,长清县河西部分叫长清县)民政科长尹××建设科长孟××,司法科长王××等当时都是非党人士,家庭都是富农或地主成份。当时有的地区的区长也不是党员(七区区长吴佑亭,四区区长蔡伯衡当时都不是党员)。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对于团结开明士绅,团结地主、富农同我们一齐抗日救国起了巨大作用,那时在敌人占领的地方的乡以下政权(由于我们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加上我们在根据地内政权建设实行三三制),他们虽然有的是地主、富农或上层人物,但多数为我们所控制,有些地方进行选举也是我们掌握的,为我们办事(缴粮款、送情报,掩护我们工作),叫做革命的两面政权。这种政权从乡到村均如此,个别区政权也是如此。当时我们统一战线政策执行的很好,绝大多数的地主、富农,开明士绅都为抗日而出力,表现顽固、反对抗日的汉奸是很少的。由于我们的统战工作做得好,就是在敌人占领地区,我们都发展了党的组织,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工作,包括四、五区在内,实际上是靠他们掩护的。甚至在敌人安设据点的地方(如七区的尹庄,八区的孝里铺的据点内也有我们党的支部),我们都能进去开展工作。
  当时的敌伪工作(主要是伪军工作)做得也很出色。各级都设有敌伪军工作机构,县委有敌工部,区有敌工站,为了利用伪军为我们工作,八区区长张元昌同志,与八区伪区长马振纲拜为八兄弟。当时敌伪军大小据点几乎都有我们的
  关系。如他们掩护我们开展工作,有的缴了我们干部的枪,暗地里又还给我们,(县敌工部长范辉同志、七区宣传委员铁华同志,他们的枪被伪军弄去以后又都归还了)还掩护过我们的同志。由于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对我们坚持在敌占区进行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敌人进行扫荡,我们通过伪军关系事前可以知道,这即保证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少受损失和有效地打击敌人。我们党根据当时民族战争的特点与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正确的政策,才保证了我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能够进行宣传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进行抗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彻底战胜敌人。由于我们方针、政策的正确,日本帝国主义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进行分割封锁蚕食政策(也叫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到处增设据点,迫使我们武装力量在无法公开坚持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小部队活动,一个班,最多一个排,深入敌区,还是坚持下来了,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有群众,群众是拥护我们的,敌人没有办法消灭我们。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到处宣传、教育群众,进行工作。
  在抗日战争这一时期,长清的党组织发展了,党组织认真执行了统一战线,坚持了游击战争和执行了对敌伪军工作的方针,在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四年一段时间内,还进行过减租减息土地回赎政策。由于认真执行了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团结贫雇农参军参战,保证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八年抗日战争,我们党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作为济南沿铁路的据点和长清城这些地方,日本侵略者则把政权缴给了国民党来统治,因此这些地方始终未得到解放。长清城只有很短时间空着,由于长清城离济南很近,东边又是铁路,属长清的一、四、五区及三区、六区铁路沿线的一部分,可以说始终有敌人占领着,只是由伪军变成国民党的部队罢了。作为长清县全境来说,日本虽然投降了,但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仍为敌人占领着。长清城内的敌人经常到二区沙河以南地区进行骚扰,敌人虽不在此驻防,他们却经常到那里抢掳财物。日本投降后,地方上进行了一段反奸诉苦斗争。一九四六年中央发布了“五·四”指示(即土改指示),一段时间,反奸诉苦与土改并在一起进行。作为土改来讲,记得长清二区沙河以南即开始进行,沙河以北因有敌人,形势动荡而未进行。至一九四七年旧历二月,当时国民党新五军北上,长清敌人也活跃起来。为了应付敌人大举进攻的形势,地委决定组织基层干部、民兵、积极分子大转移(转移到河西去)。一面组织转移,一面到处开大会宣布坚持阵地,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形势虽然日趋恶化,但从上到下却不客观地分析形势,研究斗争策略,并且继续提出一手拿枪一手分田(游击结合复查)等口号。随着形势逐渐恶化,,敌人力量继续增加,据点越安越多,我们的部队无法坚持了。时隔不久,我们一团与县大队先后两次被敌人合围,险遭歼灭。一次(旧历九月初五)一团驻尹庄,大队驻傅家庄,一早即打响,多于我们数倍的敌人又四个方向合围,
  我们被迫突围去历城,中途在小屯北沙河滩遭受了几十人伤亡的损失。在这一时期内各区的还乡团也加紧活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我们八区区委书记孙枫林、三区区委书记张振华,一区区委书记孙仲三都光荣牺牲了。大部队无法坚持,被迫进行挖地道,采取白天在山上,夜间到村里活动的办法来坚持。到了冬季,敌人还乡团到处安据点,七区马西一条峪即安了崮头、马西、小邹庄、尹庄等数处据点,进行残酷的四十五天坐剿,我们许多积极分子被杀害,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与我们政策上犯“左”的错误是有关系的。就群众来讲是多么好啊,葛条峪战斗牺牲的同志,都在五红庙一带被群众掩藏起来,未被敌人发现。我们无法坚持,住到山上,党员群众给我们送干粮。所以,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群众,离开群众是根本无法坚持的。
  在解放战争这一段时间,我们在执行政策方面的偏差,教训是深刻的,但我们坚持了阵地。在那样艰苦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北部有济南长清之敌,东面是铁路,西部是黄河,南部有肥城之敌,长清南部又到处是敌人据点)我们县、区党的组织均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白天不能在本区活动(如四区、三区以及后来的二区),晚上也要回去活动。在七、八区白天不能在村里活动,即住在山洞里,晚上下山与党员群众见面。党组织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坚持,这一点也是当地人民群众所共知而深有体会的;形势再严重也没有跑掉。当时那种不怕牺牲,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指示的精神是值得赞颂的。可以这样说,群众是好的,干部是有骨气的,干部没有离开人民,人民始终是保护干部的。问题在于缺乏斗争经验,不讲究政策与策略,给党与人民事业造成了损
  失,现在重温毛主席的“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则更感亲切了。时至一九四八年全县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并且大量的发展了地方武装补充了主力,并动员群众大力支前,为全国解放做出贡献。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长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出版者:山东省长清县印刷厂

本刊收录山东省长清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工商、民族、华侨和宗教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有4个栏目,分别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清的工作回忆、文物古迹、原国民党统治区资料和黑网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高逢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长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