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359
颗粒名称: 千佛殿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3
页码: 67-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千佛殿,千佛殿位于寺的后部,座北朝南,是寺内保存最完好的规模较大的木构建筑。其名始见于宋庆历间(公元1042—1048年)张公亮《景德灵岩禅寺记》:“千佛殿、般舟殿、辟支塔皆古刹”。据道光修《长清县志》云:“唐时慧崇僧所移建者,宋拓修之,乃寺之大殿也。唐、宋时为大雄宝殿。”现存之殿,是明嘉靖间(公元1522—1566年)重建,万历间德藩重修,梁间存有“时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九月八日德府重修”的题字。其后又几经修葺,但仍具宋代建筑之风姿等情况。
关键词: 长清县 千佛殿

内容

千佛殿位于寺的后部,座北朝南,是寺内保存最完好的规模较大的木构建筑。其名始见于宋庆历间(公元1042—1048年)张公亮《景德灵岩禅寺记》:“千佛殿、般舟殿、辟支塔皆古刹”。据道光修《长清县志》云:“唐时慧崇僧所移建者,宋拓修之,乃寺之大殿也。唐、宋时为大雄宝殿。”现存之殿,是明嘉靖间(公元1522—1566年)重建,万历间德藩重修,梁间存有“时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九月八日德府重修”的题字。其后又几经修葺,但仍具宋代建筑之风姿。
  殿建于高二米的台座上,可拾级而上。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上施黑瓦及绿琉璃瓦,彩绘斗拱、疏朗宏大,出檐深远,檐角长伸高耸,柱础古朴、雕琢精丽,整座大殿整洁秀美、宏伟壮观。殿内正中置长方形的须弥座,上供有大佛三躯,中为毗卢佛,《长清县志》日:“漆藤为之”。现考为宋代木雕。东侧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用铜五千斤铸造。西侧为释加牟尼,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以铜铸之。四壁有千佛环列(故名千佛殿),今已不足半数,高约30厘米,多为木雕,少数为铜铸,为明代雕饰。壁前台座上置四十尊罗汉和高僧祖师的彩色泥塑,合座高80厘米,像高101—120厘米。这些塑像,以现实人物为基础,雕刻细腻,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喜、怒、哀、乐,神态逼真,形象生动,殿内西北隅,首来灵岩的朗公,脸面微仰,会心说法;东窗下,面壁九年的达摩,全神贯注,一意禅观;那蹙眉者,思起世间炎凉,又添新忧;仰首者,鄙视人间丑恶,愤怒难平;爽朗者,憧景“美好”未来,喜形于色;念经者,朗朗有词,虔诚修炼;耄耋者,忆往之沧海桑田,似有所虑;年少者,初涉尘世,幼稚好奇……千姿百态,神情并茂,无一雷同。清末学者梁启超于一九二二年游览于此时誉之为“海内第一名塑”,并立碑于殿前。
  至于众罗汉的塑制年代,众说纷云,莫衷一是。认为是宋塑者居多。据嵌于天王殿的东壁的宣和六年(公元1133年)张克卞所书《施五百罗汉记》载:“政和之初(公元1111年),得官闽中,俗工造像,尤为精致,随月所入,食用外悉付工人,成五百罗汉,历水陆五千里至于灵岩……”。有的由此得出“塑像造自‘闽中’,此四十罗汉乃前齐古所作五百罗汉之余存”的结论。最近有关部门鉴定“塑泥取于当地”,这就否定了“塑像取之闽中”之说。八二年济南市文管会在维修罗汉的工程中,发现了大量文物:宋亚字形缠枝草花纹、簇四球乳丁纹等铜镜十一面;铜币八十枚,其中除隋“五珠”一枚、唐“开元通宝”十六枚外,余者皆为北宋所铸,其年代的下限为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4年);工匠墨书题记一则,文为“盖忠立、齐州临邑,治平三、六月。”并进一步考证分析出:罗汉像初置于般舟殿中,计三十二尊,为宋塑)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曾重新妆銮,后因兵燹、地望等原因,大殿日渐荒颓。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德府为重修千佛殿时,将残存塑像迁于千佛殿内,时尚存二十六尊,其余十四尊为明代增补,并按大殿空间布局,环周排列。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长清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工商、民族、华侨和宗教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文物古迹介绍、历史资料和烈士传略等4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