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332
颗粒名称: 后记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长清郭氏墓石祠、是我国古建筑、石刻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包括古建筑和石刻艺术、关于西壁画象中谈到的伏羲、女娲图像郭氏祠分刻在东西两壁等情况。
关键词: 长清县 历史 古建筑

内容

山东长清郭氏墓石祠,是我国古建筑、石刻艺术中的瑰宝。它不仅在建筑和石刻艺术中具有重大的价值,而且在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历史故事、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我还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在中国营造学社学习古建筑的时候,就久仰这一石祠的大名。总想有一天能够看到这一古建珍宝。抗战胜利后,我随营造学社复员来到北京,又到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在为协助梁思成先生准备中国建筑史讲义的时候,又和这一石祠的图像见了面。那时正是解放战争快要胜利的前夕,我们都担心着这一珍宝不要给奸商盗卖或在战火中被破坏了。不久党中央派来了专人邀请清华大学和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编制《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准备发到解放军中,要求在解放战争中注意保护。以梁思成先生为首的我们几个人很快把简目编成了。我记得在简目上分了四等,孝堂山石祠,我们都一致把它列为最重要的一等文物建筑,划上了四个圈。
  解放后,我即来到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担任古建筑方面的工作。我多年的愿望实现了,终于在五十年代中期,来到了石祠,亲睹这一古建文物珍宝的实物。当我跨入石祠保护室的时候,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一是这一石祠完好保存,过去的担心都放下来了。其二是这一石祠的古朴坚实的形象使我的爱慕心情不禁油然而生。再看看精美的画像石刻,真要使人留连忘返了。我抓紧时间做了一些测绘和记录、摄影等工作,时间不允许久留,只好依依不舍而别。转瞬间,已经又是三十年过去了。
  1961年,国务院要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石祠当然被列上了名单。《文物》杂志为了配合宣传,要选择各类文物中的代表者加以介绍,又选择了石祠。知我曾经作过勘测,嘱我写文。当然这是义不容辞之事,我便欣然应命了,就是这篇文章。由于时间的匆促,自己感到十分不足,缺点甚多,特别是如此丰富的画象内容,来不及作考证,许多情况还不敢冒然肯定,今天看来甚至还有误断之处。限于当时的条件,只好请于谅解了。
  后来我又两次访问了石祠,但都因为行旅匆匆,未能细赏。然而我总是抱着这样一个心情,一有机缘就要去拜访的,可以用“百看不厌”四个字来表达。
  顷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长清县委员会来函,嘱将拙作《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一文,在该县《文史资料》上发表。如此厚爱岂敢不从,因检阅前稿,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奉呈审定。并趁此机会对此文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和更正。略述几语,以志不忘。
  一、原文中,对石祠的一条屋脊,作了误断,以为是缺少屋脊。后经查考,原来确有屋脊的,因我调查时此屋脊已失去之故也。其后不久即在《文物》月刊上作了补正,在此文重新发表之际再一并补充更正一下。并把它补绘在图纸上以成完壁。
  二、关于西壁画象中谈到的伏羲、女娲图像郭氏祠分刻在东西两壁“是否早期是分开的,也未得而知”的问题,已被后来所发现的西汉壁画(如洛阳卜千秋墓)和其他材料所证明了。又如墓内的天文图除南唐二陵外,又发现了许多。象这样的情况,可能还有不少,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新的发现,后来的成果必然会补充或更正前者,是可贵之处。
  三、关于这个石祠究竟是何人之墓祠的问题,我一直感到不是孝子郭巨之墓。虽然陇东王感孝颂在一千多年前就刻在祠的壁上了,但从祠内的画像内容上一点也找不出与郭巨有关的事物。我怀疑仍然是一位文武官员之墓祠,这当然无损于石祠之价值。究竟如何有待于来者。
  最后我还有一个希望,希望山东省的同志特别是长清县的同志,能对此石祠作进一步的详细勘查和研究。对其中的许多蕴藏的奥密也就是它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作充分的研究,把它们揭示出来。利用图书、画册、电影、电视、摄影等方式公布出来,使之发挥其为社会主义四化,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当然首先是要把它保管好,我想就不必多赘了。
  我希望我还能再访石祠。
  罗哲文
  于己丑年春节。本文作者:罗哲文同志是全国政协委员、文化组副组长,文化部文物局古建筑学家。
  说明
  因受印刷条件的限制,故将文中的图片删去,没有付印,特此说明。并向作者致歉,敬请谅解。
  编者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文史资料将记载长清县人民可歌可泣的创业史,殷切的希望我们的老党员、老干部和阅历丰富的各界人士,特别是那些参加过历史演变的老人,及时地把自己亲身经历和见闻,真实地撰写下来,以流传千古,开拓后人。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