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330
颗粒名称: 结束语:
分类号: K879.4
页数: 3
页码: 4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在建筑史、金石学、绘画史以及研究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
关键词: 孝堂山 石祠 建筑史 绘画史

内容

综观以上的内容,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在建筑史、金石学、绘画史以及研究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意义,约有如下数端:
  一、孝堂山石祠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地面房屋建筑。我国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许多历史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在汉代以前即有了很高的成就,但实物已经不存,只能从文献和考古发掘出土的明器、壁画、画象石等去研究,但是这些终究还是间接资料。汉代建筑保存于地面者,仅石阙、石柱、和石祠,而石阙、石柱还不是房屋,仅是实心雕刻,内部没有空间。因此房屋建筑,唯有石祠一种。汉代石祠据文献记载虽然不少,但是均已倒塌,现在所发现保存完整的,就只有这一处。
  孝堂山石祠的建筑,已经有了墙壁、柱子、梁、枋、斗、屋顶等各种组成部份。两山屋顶作排山结构,檐椽已有卷杀等,这些特点,说明了后来许多建筑结构手法与形式在汉代已经形成。这座石祠确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二、孝堂山石祠画象本身的题刻和后来的题记,内容丰富,说明了石祠建造的历史在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以前,年代较早。在文献与书法上均有较高的价值。
  三、孝堂山石祠的画象更是非常丰富精美,有着很大的价值:
  1.孝堂山石祠画像在绘画史上的意义。我国绘画艺术到了汉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我们从文献得知当时在建筑物的内部,绘着大幅壁画的很多,其内容有山川、人物、天地星辰、草木禽兽等等形状。如《文选》卷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即有:“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写载其状,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相类,曲得其形,上纪天地遂古之物,五龙比翼,人皇九顶,伏羲鳞身,女蜗蛇躯……。”的记载。但此等巨大杰作,皆随着建筑物的倾颓崩塌或火灾而付之一炬。因此汉代以前的绘画保存下来的。除考古发掘所得画象石、壁画以及绘彩文物之外,保存于地面者,即在墓阙和墓前石祠等石块之上,其中尤以石祠画像最为丰富,刻画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人物、禽兽、草木、山川、天地之形状,描绘极为生动。研究我国绘画史者,汉代石祠画象具有重要意义。孝堂山石祠画象即是非常重要的一处。
  汉代墓前石祠画象有金乡朱鲔祠,(公元一世纪)济宁两城山刘安石祠(?)(公元113年),嘉祥武氏祠(公元145—167年)等。汶上县天风三年(公元16年)路公食堂(即响堂)、济宁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永建食堂、鱼台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文叔阳食堂,亦系墓前建筑,(与石祠同一类建筑)但所有这些石祠食堂均已倒塌,原来的位置已经动乱,有的已经残缺不齐,仅武氏祠尚可能予以复原。而孝堂山石祠则非常完整,画象位置仍是原状,极为可贵。汉代画象的刻画方法,大概可分为四种,一种是在光滑平面的石板上用阴刻,刻画出物体的形象;一种是用“减地法”把物体的轮廓凸出,再在物体上刻阴线;一种是就粗糙石面上凿出低的平面;孝堂山画象中系以光滑平面以阴刻为主,并兼用部份凹入的平面,使画面增加变化。这种刻画法是在汉代画象中独树一格的。
  2.孝堂山石祠画象是研究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在石室画象中表现了许多汉代的历史情况,如像东壁上战争的场面是与胡人作战的场面,说明了汉代民族战争的史事,西壁有胡人骑骆驼,骑象来朝,汉朝派出丞相亲迎的场面,说明民族和好的事实,都可为历史记载的佐证。其他如画像人物的服装,是研究汉代服饰的重要参考实物,如胡人的高冠也是研究少数民族古代服饰的参考。
  以上对于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记叙,只是参观时所记和查考了有关的金石文献记录作为粗略的介绍,并未作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画象内容因其不似武梁祠等汉画象大多有标题文字可资参考,因此错误之处,尚希读者指正。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文史资料将记载长清县人民可歌可泣的创业史,殷切的希望我们的老党员、老干部和阅历丰富的各界人士,特别是那些参加过历史演变的老人,及时地把自己亲身经历和见闻,真实地撰写下来,以流传千古,开拓后人。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