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长清县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300
颗粒名称: 建国前长清县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概况
分类号: G127.52
页数: 7
页码: 7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长清县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概况。
关键词: 长清县 民间文艺 概况

内容

长清县境内的民间传统文艺表演形式繁多,现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艺表演形式分叙如下。
  花灯舞
  带有舞蹈形式的花灯有:高跷、旱船、跑驴、钓鱼、撅大官、摔不倒、扛阁、转阁、竹马。一般花灯类有:龙灯、四蟹灯、手龙绣球灯、狮子灯、云彩灯、枝子灯、(也叫花瓶灯)荷花灯、大马灯、娥子灯、十二地质灯、七巧灯、九巧灯、古牌灯、牛郎织女灯、大鱼灯等,均有其独具的特点。
  竹马舞,流行于城关西三里等村。竹马舞大都由十五到廿人组成,人夹纸马中间,马呈灰色,两侧布裙垂地,手摇皮鞭,跑各种花样,表演马上各种动作。人们看了产生豪放,威武雄壮的感觉。扮演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仿骑马术的基本功,才能舞得活灵活观。
  手龙绣球舞,由十一人到十五人组成,或九至十三人组成。每人手拿两个绣球,一人执令旗,一人拿龙。扮舞人员,动作简捷,紧身打扮,看上去似舞台武功演员。该舞花样多,舞姿美。能摆单桥、双桥、对绣球、龙跃门、龙戏珠、钻云出雾、脱皮、丰收打囤,仓过顶等。执令旗,拿龙球的表演者,必须有一定武功基础,其他演员均能舞蹈动作熟练,配合默契。手龙舞出自平安镇赵营村。
  钓鱼舞,是双人舞。一人藏扎纸大鱼内,一人在外,手执钓竿,作钓鱼状。纸鱼头尾能摆动,嘴巴能张开,鱼肚可启动。时而游鱼戏水,时而鲤鱼打挺,抖身转花,前拉后退,与钓者追逐满台欢,妙趣风生。钓鱼舞流传归德翟庄、沙河辛、城关孟李等村。
  云灯舞,有十二人组成。每人手拿两块彩云形的灯,表演时变换各种队形,边舞边摆字,还能组成各种不同的云形,似波浪起伏。时而云头聚,时而彩云成片,时而白云长带,时而白云吹散。云灯舞,有其独特的舞姿和表演风格,给人们的感受轻松舒展,活泼、古雅。它流行于平安镇的乙武村和城关镇的叶庄、杨庄村一带。
  七巧灯舞,七人组成,每人各拿形状不同的木块,木块涂有不同颜色,边舞边拼成字。如祝贺标语字形,庆丰收字样等。似玩具七巧板的拼凑法。七巧舞,流行于城关东铺、燕王村一带。
  狮子舞,流行于崮山镇范庄村,归德镇的翟庄,双泉乡的马西村,万德镇的万南、孙东村,孝里镇的中黄崖村,五峰乡的黑峪村,马山乡的百石崖村。每逢春节便进行活动也出村表演。舞由七人组成,能翻滚、跌爬、窜跳、上桌、滚大球、对斗、戏狮双滚跌爬,大小耍斗,活泼灵巧,具有威武虎气生风之感。
  龙灯舞,流传于双泉乡的马西村、张夏镇的焦台村、张复街、万德镇的孙东、万南村、孝里镇的广里店村。其中焦台村、孙东村的龙舞技巧,故事情节,表演艺术水平较高。焦台村的龙灯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撅大官舞,出自张夏镇,张夏村民间创作。该舞有十人组成,八人抬二人坐,一个是古代小官吏,一个是赃官扮相。随锣鼓声,而有节奏的平稳起伏的表演,较一般舞蹈动作要慢些。其特点,滑稽、幽默、风趣,并有出新之感。
  吹打乐
  全县流传的民间吹打乐班,常给民间的婚丧之事演奏,自行组班其分布情况如下:
  崮山镇大梁村王金殿、王庆普、周云胜、石荣文等。吹奏曲目:斗鹌鹑行水令、半碗蜜、将军令、百鸟朝凤、要调等34首。
  万德镇石都庄村裴振东、宋长辉、朱玉果等6人吹奏曲目有:如意曲、小放牛、上天梯等8首。
  双泉乡满井峪村,李志道、司友河、司友珍等8人。
  吹奏曲目有:小拜门、老云赞、步步登高等11首。
  平安镇中楼村、孟兆福、孟宪法、孟宪垣等4人。
  吹奏曲目:小开门、顶嘴、打洛子等12首
  城关镇南关村、董承海、芦宪化、王兴振、赵世俊等5人。
  吹奏曲目:老放牛、上天梯、天下同、拿天鹅等15首
  孝里镇岚峪村刘兆玉、查文杰、赵清田等。
  吹奏曲目:双白调、茴香、老君赞等9首。
  马山乡潘庄、高家庭、孟维伟、李功清等7人。
  吹奏曲目:拾棉花、大鼓调、十二陪送等16首。
  张夏镇、张夏街的高洪俊、王志华、岳家诚等4人。吹奏曲目:大开门、荷花令、将军令等4首。
  归德镇的朱兴福、陈光亮、陈宏元等5人。吹奏曲目:梨花大鼓、河南坠子、丝弦大鼓调等8首。
  五峰乡朱庄村,董梦卿等。吹奏曲目:海琴、哭周瑜2首。
  戏剧
  长清自清末民初始,流传县境内的剧种有京剧、河北梆、山东梆、莱芜梆(即靠山梆)汶上梆、半碗蜜、四平调等十几个剧种。这些剧种,有的变为民间子弟玩友班,有的自发成为民间个体戏班,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1925年前后,长清城西新屯村,一家乔姓班主所创办的大木偶剧团,配唱剧种,为河北梆,常活动沿黄几县,生根于民间,很受欢迎。后因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而消散。
  1930年前后,张夏镇靳庄村,酷爱戏剧者宋仁举,变卖家产组织起六十多人的戏班。剧种为南梆子(山东南路梆子腔)。经宋班主的苦心经营,培养了一大批民间青年演员,唱功、武功基础均佳。当时人们称之谓宋仁举的小班子。这个正在茁壮成长的民间戏班,消失在“七七”事变之际。
  1935年前后,万德镇南纸坊村,江湖艺人王云普父子二人极好戏剧,遂于本庄和邻村以好玩为名组织了子弟玩友靠山梆戏班,常于冬闲和庙会季节演出,并与泰安县内的江湖戏班配搭演出。王活动于本县崮山以南,万德附近和泰安、肥城不少村镇。该戏班解放战争时期停演,解放后活动不几年,因老艺人的减少,便活动不起来了。
  清代咸丰年间,孝里镇三黄崖曾组织过较有名气的民间戏班,剧种为梆子腔,(山东高调梆子。)戏班常活动于长清西南部和肥城、平阴的北半部。据查,当时演出效果较好,颇有影响。由于清朝的腐败连这无辜的民间戏班,也受黄崖寨惨案的株连,遭到山东巡抚阎敬铭的查抄,而消散。
  清光绪末年,万德镇石胡同村以赵振昆为首的曾组织本庄和邻村四十多人的南梆子子弟玩友戏班。经同老人座谈,这个戏班,曾到过泰安的鱼池、道朗和肥城演出。常在万德地区内活动演唱,深受人们的欢迎。由于戏班遭劫和主演赵京灿的病故,即变卖戏箱,戏班消散。
  张夏镇,曾有蒋孙氏(孙是由泰安流落张夏的泰安江湖戏班主角)于1932年左右,组织起约四十多人的靠山梆戏班。据查,上演过《穆桂英挂帅》、《辕门斩子》《织黄绫》(董永的故事)《反徐州》、《小仓山等)。这个戏班于抗日战争期间曾不断到邻县革命根据地演出。以后由于骨干演员的变化,随形势发展戏班而消失。
  1940年前,双泉乡高庄贾元茂,原组织了一个子弟玩友山东梆戏班。戏装整齐,在双泉境内和马山、肥城、城北一带颇有影响。并为我抗日政府开展宣传,为活跃峰山根据地人民文化生活做出一定成绩,解放战争时期自动停演。
  1940年前,马山乡关王庙姓类的班主,曾组织了一个30多人业余小班。唱靠山梆,唸、唱、坐、打基础较好,是长清县东南方较有名气的戏班。曾属我抗日政府的文艺团体;吃地方粮饷。1947年因环境恶化,不便活动,人员回村,被伪县大队队副张显亭连人带戏箱收编到县,吃兵饷,常在城内外演出。一九四八年春,即解散回乡。
  归德镇双乳村的“半碗蜜”剧种,是民国年间,由皖北、苏北民间艺人流散演出到此,村内爱好者吸收其特点,又在地方梆腔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独有的剧种,带有鲁南的风味。这个剧种,也有的叫四根弦。可为长清的独创剧种。解放前,在县内颇有名气,由于老艺人相继去世,这个剧种有失传的可能。
  曲艺的流传和发展
  民国初年,外地评书艺人姚明静来长清白天赶集说书,晚上串四关说评书。当时虽年已六旬,但说起《七侠五义》却声情具佳,在百姓中颇有影响。
  与姚相继而进入长清的是绰号于小辫,压山东的快书艺人于传斌。原籍东阿县,专说《水浒》中武老二的故事。一次于县门前说《武松传》正逢外号叫“吴老二”的知县吴福森,他非常忌讳“吴老二”因而将于传斌抓到县堂杖四十大板递解还乡。1947年于老先生带其亲传弟子高福来夫妇又重来长清说书。于先生在长清的影响很深,效其演唱者不乏其人。
  “七七”事变以后,齐河马头村(原长清辖区,一九五六年划归齐河)著名西河大鼓艺人王大玉,曾进县城说唱。当时社会各界反映较好。王嗓门洪亮、圆润,吐字清脆,书场秩序好。直到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中,提起王大玉时都说她说书的路子正、规矩、效果好。
  日伪时期,进城说唱的盲艺人,往往住在东门里王家湾(长清一中北邻)养济院。在城内,晚间在各街口找上敛钱人即可说唱。当时较有影响的盲艺人王朋仁说《小八义》,人们很爱听。
  1942年左右,窑头村盲艺人于凤山和李宝琴夫妇二人,说唱河南南路大口《坠子》。书目有《响马传》、《丝绒记》、《杨家将》等。其唱腔花俏,嗓音圆润奔放。长清老年人中都知道老于家,因其二人常年活动乡间,故影响较深。
  1946年后,因战乱不迭,说书艺人活动更为困难。县城被国民党控制,夜间无有文艺活动场所,只有北门里芦务祥(外号芦二进士)算是个评书艺人。他说《七侠五义》《三国志》等书。因其演说评词较深且细,虽有较高的文彩,但缺乏群众语言。
  1947年春,快书老艺人于传斌带其徒弟来长清,住南关葛家店。白天逢城关集,便到集市上扎场说竹板快书“武老二”,晚上便在街口演唱自创的“竹板洛子”。因于的艺德高尚,艺风正派,其影响很深;其不知名的门外徒颇多。赵光晨可称得起于门外徒。
  建国后,由于党和各级政府对民间文艺的重视,特别在继承、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致使民间文艺这朵花在社会主义大花园里放出异彩。笔者有机会时再介绍建国后我县民间文艺形式的继承,发掘的概况。
  作者 赵振中,男,长期从事我县文化工作,退休前任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长清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工商、民族、华侨和宗教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魏金三烈士传略》、《抗日战争时期峰山大队两次战斗纪实》和《长清药用铁石矿》等15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振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长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