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长清县银号的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299
颗粒名称: 清末民初长清县银号的概况
分类号: F832.37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末民初长清县银号的概况,银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以个人或合股开办。在南方几省被称谓钱庄,而在北方的一些省份叫银号(也有叫钱庄的)。远在清朝末叶即有简单组织,经营存、放、兑换货币业务。一九一二年后得到发展,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五年间是银号发展的盛期。
关键词: 长清县 银号 概况

内容

银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以个人或合股开办。在南方几省被称谓钱庄,而在北方的一些省份叫银号(也有叫钱庄的)。远在清朝末叶即有简单组织,经营存、放、兑换货币业务。一九一二年后得到发展,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五年间是银号发展的盛期。
  长清县银号多数开设于一九一二年以后。那时长清城的商业繁荣,商户对资金的周转,商品的购销都要求方便、保险,城关的殷实富户就趁机开设了银号。较有名气的有:座落在南门里大街路东的谦义公银号,经理周广汉;座落在路西的东生祥银号,经理夏树理;路东的裕昌银号,经理石廷祯。还有座落在南关大街路西的庆福银号,经理不祥;座落在大隅首东路北的周兴协银号,经理是东三里的王××;还有蚨昌、复庆昌、惠通、惠商、永祥等十余家银号。多数是资本自出,本号印出“钱帖子”在市面上流通,目的是用硬通货(即银两、银元)贷给商户从中牟取高利。当时货币制度尚未统一,货币种类多,不但有银两、银元、铜元之分,而且各地称头,兑换比例也不一致,价格换算颇为繁琐。换算标准均以济南银行上关的“开盘”数为日兑换标准。各银号都有专人常住济南,专门掌握每日每种货币兑换的行情。银号吸收存钱较少,月息一分八厘;放贷较多,一般月息为三分,有的高达四分、五分利息,盘剥较重。
  银号的另一种业务是在集市上为农民买卖大牲畜付款、保款、买主付息。对一些典卖房产、土地,商户外地购货,外地商户来本地收购土特产品者,银号也代为付款,吸取利息。
  银号印发的“钱帖子”只能在本县通用,外地无效。哪家银号的资金雄厚,讲信用,所出的“钱帖子”在市面上就流行畅通。银号与银号之间,互相吞并,于是社会上经常发生某银号因什么事即将倒闭的谣言,那么所流传的银号门前持“帖子”兑换银两和银元者昼夜不断,一直到把本银号所出的“帖子”收完为止,银号则因无硬通货而倒闭。
  银号的兑出兑入各照市价增减十文为银号收入。一九一二年左右,银两(两)兑换铜元三吊八百文,银元(元)兑换铜元三吊。一九三一年四月六日财政部颁发了“废两改元条例”至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的纸币定为法币后,银元、铜元才停止使用,银号的“帖子”也自行消失。
  一九二六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宗昌统治山东,强行发行军用票及公债各两千万元,摊派各县银号,用银元购买,张宗昌倒台后,军用票和公债成为废纸,银号大受亏损。一九二八年“五三”惨案,日寇入侵济南后政局不稳,大部分银号趁机关闭。以后只有济南市还有私人经营的银号。
  作者:张文金,男69岁,城关镇东门里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现已离休。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长清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工商、民族、华侨和宗教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登了《魏金三烈士传略》、《抗日战争时期峰山大队两次战斗纪实》和《长清药用铁石矿》等15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长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