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会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265
颗粒名称: 山西会馆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西会馆,山西会馆全名为山西同乡会馆。因是山西省来我县从商、从政者捐资修建的而得名。座落在县城南门外西路南百余米处。东临南坦街、西递观音堂、南到董家园、北至护城壕,广九十米左右,袤近八十米。分建筑面积和园圃面积两部分。其中建筑面积约二千七百平方米,居总占地面积的中部等情况。
关键词: 长清县 山西 会馆

内容

山西会馆全名为山西同乡会馆。因是山西省来我县从商、从政者捐资修建的而得名。座落在县城南门外西路南百余米处。东临南坦街、西递观音堂、南到董家园、北至护城壕,广九十米左右,袤近八十米。分建筑面积和园圃面积两部分。其中建筑面积约二千七百平方米,居总占地面积的中部。
  山西会馆石碑记载,始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间,清道光(1821——1850)年间有较大规模地拓修。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的主体建筑戏楼、后院的主体建筑关帝祠(俗称关帝庙,又称之谓大殿与中分两院的峻极门枋在一条中轴线上。)属古代官署建筑,部局井然、宏伟壮观。由南坦街南去七十余米是会馆的外大门,属古代门枋建筑式。门楣上嵌楷书刻石“山西会馆”四个金色大字。越门西行约三十米是宫门建筑式的二道门。砖石结构、混施黄绿色琉璃瓦、红门扉,雕画精细、宏伟壮观。再前行二十余米就到会馆建筑群的正门,俗称戏台,属阁楼建筑式。下层中间设拱形洞门,东西两侧是与洞门混为一体的面北配房;上层是面北的,进深两间、面阔三间的戏楼。正背两端饰正吻,俗称吞脊兽,相传是龙的次子。正门外筑砖石结构,青瓦蓬顶,长约十米,高约三点五米影壁墙,方砖顶角的壁面中心嵌巨龙浮雕,威严大方。
  走进会馆的正门,迎面可见分会馆为前后两院落的峻极门枋和东西延伸的青砖砌成的花墙和门枋前置的巨雕石狮。门枋挺拔、装饰华美,正面上方悬“峻极于天”四字金匾,楹柱挂“圣贤为人秉烛得旦仁义千秋照日月;英雄奇胆怒斩六将忠信亘古振纲常”楹联。门枋的背面悬草书“乃文乃武”匾额,与后院主建筑——关帝祠中供奉的关羽塑像相照应。门枋前东西两侧配建面阔五间,以楹柱间置齐身高落地木槅为前墙的二层看楼,相传是为达官、贵人及其眷属们观演出而建的。看楼的南首与戏楼并列处,有两座亭榭建筑,东曰钟楼,西曰鼓楼。大有寺院晨钟、暮鼓之势头。
  会馆的后院主体建筑是关帝祠,俗称关帝庙,当地人称之谓大殿。建于高一米的石砌台座上。进深二间,面阔三间,卷棚顶、正脊两端饰正吻,岔脊饰各种吻兽。大殿的前面为丹色楹柱间置落地木槅。殿内正中台座上塑关羽坐像。大殿东侧塑关平抱印像,西侧塑周仓持刀像,墙壁上绘关羽征战场面图画,越法烘托了威严的气氛。
  大殿外,东西两端配建火神祠和土地祠。两祠前立蛟龙碑,分别镌刻着山西会馆新建、拓修的时间、捐资者的姓名与捐款数额。绕过石碑的后墙上辟有通往看会馆人员住宅区的便门。山西同乡会议事的房舍建在大殿前的东西两侧。
  山西会馆是我县近城区的较大古建筑群之一。它东近长清县古代商业繁荣的南关街,南有亭子山,西有娘娘庙大湾,风景秀丽,经济繁荣。每逢夏秋季节外来长清的商客和近区人民多来此游览、纳凉。可惜,建筑群被国民党十二军所毁。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长清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工商、民族、华侨和宗教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回忆抗日战争时期长清县军民坚持抗战的资料,未设栏目名称;第二部分栏目名称为“文物古迹、特产”,第三部分为“历史回顾”。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智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