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章丘文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245
颗粒名称:
章丘文庙
分类号:
B222
页数:
2
页码:
184-1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文庙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
章丘
文庙
儒教
内容
章丘文庙建于何时?无史籍可考。根据秦汉以来封建制度的沿革,在郡、府、州、县城池兴建的同时,就修筑文庙和城隍。隋开皇十六年。始有章丘(以前称阳丘),治所就是现在的绣惠镇。文庙建在隅头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大门朝东。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坐北朝南的文昌阁,里面供有白面黑须的文昌帝君塑像。由此西去便是半圆形的池子,名叫泮池,旧时考中秀才叫入泮。再西去不远,穿过廊庑就是坐北朝南的“大成殿”,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正面是“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即孔子的塑像,两侧分别为颜回、曾子、孔伋、孟子,谓之四大贤。还有十二哲人,即子路、冉伯牛、闵子骞、子游、子夏、公冶长等。其他是七十二张木牌,分别写着七十二贤的名子。紧靠大成殿的“明伦堂”,是各书院山长、举人、秀才们每月初一、十五聚会的所在,他们在这里谈经论道,阐释儒家教义,什么礼乐道德、“三纲”、“五常”、智、仁、勇。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在此举行祭孔典礼,县太亲自主持。文人学子、耆老乡绅纷纷赶来,他们衣冠整齐,秩序井然。礼成,便开始宴会。
明、清以来,官办的县学(儒学)大都设在文庙,是全县童生学习、考试做举业的地方。管理县学和春秋祭孔的教育署和训导署也设在这里。分别在明伦堂的两侧,各有教谕、教导一人,下设书办、斋夫、膳夫、门斗。
县学之外,还有鸿儒、乡宦所办的书院。其中较有名望的是城内西南隅的中麓书院,为明代大戏曲家李开先所创,东南隅的阳丘书院,东北隅的绣江书院,长白山麓的白雪书院,危山大寺的圣泉书院,毕杨村附近的凤凰书院等。各书院设山长一人,主持书院工作,他必须是本县科举中的德才兼备者,由乡绅公议荐举。这些人可说是标准的儒教信徒。据说,每次祀孔,他们都必须到县学文庙聚会,向教谕汇报情况或接受教谕指示等等。
据旧军镇亚圣孟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年间,孟继箴(号铭鑫)、孟继笙(号洛川)兄弟二人曾主持重修过文庙。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旧军孟家会同全县乡老在胡山建起一座石塔,名曰“望鲁塔”。高二十余米,共四层,顶层塑有魁星点状元的神像,其貌若凶神恶煞,蓝面赤发,目如闪电,令人望而生畏。他一脚跷起后伸,一脚立于一龟头之上,一手捧斗(墨斗),一手执笔,笔尖指向西北方的旧军镇,这就是所谓“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举子状元多出“旧军”了。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山东省章丘县历史上政治、文化、人物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革命春秋、杏坛佳话、电影戏剧、古今评说、史海探赜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子厚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文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