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章丘的文庙和儒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244
颗粒名称:
章丘的文庙和儒教
分类号:
B222
页数:
5
页码:
183-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的文庙和儒教,分别记述了文昌帝君的由来、章丘文庙、儒教在章丘的影响等。
关键词:
章丘
文庙
儒教
内容
过去,章丘不少村、镇、山林都建有文昌阁和文昌祠,统称文庙。其中规模宏伟、闻名遐迩的要算章丘城关(今绣惠镇)的文庙和胡山的“魁星(即文昌)点状元”了。文庙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据说他是被玉帝差迁下凡主持人间文运的,所以文人学子均是文昌帝君的“信士弟子”。这些信士弟子因从儒治学,又称儒家弟子。所谓儒家即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后称儒教(或孔教),与释教、道教并称三教。章丘自秦、汉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正统,儒家的经典如“四书”、“五经”则成了文人学子的必修课。当然,文人学子们欲达文运亨通获取功名利禄之目的,就必须祈求于这位主宰文运的文昌帝君了。
文昌帝君的由来
我幼年读私塾时,每逢农历二月二日,便跟着先生和大学长到文庙里叩拜文昌爷,也叫圣人爷。起初我认为文昌爷和圣人爷是一个人,那就是至圣先师孔子老先生,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
文昌,原是个星官名,是二十八宿中的斗星之类。不知什么时候,道家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灵,叫文星或文曲星。传说晋朝人张亚子,为官清正,酷孝父母。他死后,人们为纪念他,就在他的家乡梓潼立祠祭祀。之后把祠改庙奉他为梓潼神了,经历代道士们的敷演,又将梓潼神说成是奉玉帝之命来掌管文昌府和人间功名利禄的。迨至隋唐设科举后,道家又把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合二为一。到元代,统治者便封这位合二为一的功名利禄之神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这就更为文人学子所顶礼膜拜了。
章丘文庙
章丘文庙建于何时?无史籍可考。根据秦汉以来封建制度的沿革,在郡、府、州、县城池兴建的同时,就修筑文庙和城隍。隋开皇十六年。始有章丘(以前称阳丘),治所就是现在的绣惠镇。文庙建在隅头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大门朝东。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坐北朝南的文昌阁,里面供有白面黑须的文昌帝君塑像。由此西去便是半圆形的池子,名叫泮池,旧时考中秀才叫入泮。再西去不远,穿过廊庑就是坐北朝南的“大成殿”,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正面是“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即孔子的塑像,两侧分别为颜回、曾子、孔伋、孟子,谓之四大贤。还有十二哲人,即子路、冉伯牛、闵子骞、子游、子夏、公冶长等。其他是七十二张木牌,分别写着七十二贤的名子。紧靠大成殿的“明伦堂”,是各书院山长、举人、秀才们每月初一、十五聚会的所在,他们在这里谈经论道,阐释儒家教义,什么礼乐道德、“三纲”、“五常”、智、仁、勇。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在此举行祭孔典礼,县太亲自主持。文人学子、耆老乡绅纷纷赶来,他们衣冠整齐,秩序井然。礼成,便开始宴会。
明、清以来,官办的县学(儒学)大都设在文庙,是全县童生学习、考试做举业的地方。管理县学和春秋祭孔的教育署和训导署也设在这里。分别在明伦堂的两侧,各有教谕、教导一人,下设书办、斋夫、膳夫、门斗。
县学之外,还有鸿儒、乡宦所办的书院。其中较有名望的是城内西南隅的中麓书院,为明代大戏曲家李开先所创,东南隅的阳丘书院,东北隅的绣江书院,长白山麓的白雪书院,危山大寺的圣泉书院,毕杨村附近的凤凰书院等。各书院设山长一人,主持书院工作,他必须是本县科举中的德才兼备者,由乡绅公议荐举。这些人可说是标准的儒教信徒。据说,每次祀孔,他们都必须到县学文庙聚会,向教谕汇报情况或接受教谕指示等等。
据旧军镇亚圣孟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年间,孟继箴(号铭鑫)、孟继笙(号洛川)兄弟二人曾主持重修过文庙。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旧军孟家会同全县乡老在胡山建起一座石塔,名曰“望鲁塔”。高二十余米,共四层,顶层塑有魁星点状元的神像,其貌若凶神恶煞,蓝面赤发,目如闪电,令人望而生畏。他一脚跷起后伸,一脚立于一龟头之上,一手捧斗(墨斗),一手执笔,笔尖指向西北方的旧军镇,这就是所谓“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举子状元多出“旧军”了。
儒教在章丘的影响
儒家学派始形成于春秋末年,因思想影响而形成儒教,它以孔子为中心所以又称孔教。旧章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切文人学子只知尊孔读经,半部《论语》治天下,“五经”、“四书”中状元,很少提及儒教,不像道士住观和尚住寺那样显赫易见,其实凡读儒书(即“五经”、“四书”)的学子,均属儒教的门人,它涉及到家家户户,范围十分广阔。即使是道士、和尚也和儒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也需要读儒书识儒文。
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之道,主张礼治和仁政,重视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教育。孔子以后,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董仲舒、王弼、韩愈、朱熹、王夫之等等。儒家学术思想统治并贯串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直到1948年济南解放,章丘的儒书学校即私塾才彻底被新型的学堂所代替。
儒、释、道三教,在旧章丘同时并存而且源远流长。释教的看破红尘出家向佛,男僧女尼,大有人在,具体多少,没有准确统计;道教的清静无为修仙炼丹,男乾女坤,为数也不少。但是儒教思想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释、道二教。
章丘人不论穷富,有个男孩千方百计让他上书房,小者为的是识文解字,写算明白,不吃亏,被人看得起,将来干个文差使,便能不受“庄户孙”之苦;大者读书赶考、金榜题名、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总之“学而优则仕”,这种思想和追求可以说是人皆有之,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啦!“做官一日,强似为民万载”啦!等等,成了人们追求幸福的金科玉律。
此外,儒教思想还使人们忠君爱国、纲常有序、男女有别、上尊下卑,这对维系封建统治的延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山东省章丘县历史上政治、文化、人物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革命春秋、杏坛佳话、电影戏剧、古今评说、史海探赜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子厚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