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程学通其人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221
颗粒名称:
程学通其人其事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14
页码:
143-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历史是乱世枭雄程学通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章丘
乱世枭雄
程学通
内容
程学通字仲达号畅汀,章丘县(今章丘市)明水镇西侯家村人。“七七”事变后,在故乡张帜聚众,曾是章丘抗日战争时期风云一时的人物,具有一定影响。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程自重、程克润、程学全、程学娟、孙厚之等知情人,根据他们的亲见、亲闻,查阅了有关程学通的档案资料,据实综合整理如下。
英才学子
程学通于1917年出生在一个富户之家,其父程可箴,事农经商,曾在本村设福元昌酱菜铺。在学通垂髫之龄,就为其设家馆,聘吕家庄宿儒陈汉章为先生。共五名学生,除程与家兄程学亨(长程一岁)外,另三位是伴读。程天资颍睿,两年之中就读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929年去章丘县立第一小学读书,因有儒书功底,国文甚好,为该科教师刘甲一(字冠九)所称道。十五岁毕业后,到济南上学,初在正谊中学,不久转爱美中学。他在莘莘学子中,学习优异,每每考试,大都名列前茅。他喜读历史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他能十分流利地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大段章节。当司马仲达与诸葛亮“棋逢对手”轩轾难分而最终诸葛亮为司马仲达所败的时候,他又崇拜起司马仲达来,因此,为自己命字“仲达”,以示对司马氏的效法与追求。爱美中学毕业后,投考了山东省立济南农业学校。程学通生前,据说他常对人谈自己曾从师过徐向前,这只是传闻,现尚未查到档案资料。
聚众抗日
1937年底,日寇渡过黄河,济南告急,省主席韩复不战而退。官则携款挈眷潜逃,兵则流散劫掠为匪。他们与各地豪绅武装、地痞游勇、地方民团集结为伙,自立山头,打起各式各样的抗日旗帜,一时司令到处有,团长遍地走。彼时章丘情况亦如此。除李漫村、宋乐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的真正抗日武装外,他如程学通、翟毓蔚、王连仲等皆被国民党“封”为什么司令、旅长、团长,他们所率领的队伍,是既抗日又反共。
正当日寇向我大举进攻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蒋介石迫于形势和舆论的压力,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他不得不唱出:天无分南北,地无分东西,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在这种情况下,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合作。无数爱国志士,热血沸腾,投身抗战。
济南沦陷后,程学通回到家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酝酿,认为不抗日就会亡国,国之不存,何以谈家?于是决定聚众抗日。首先和本村侯祖全、侯方建等五、六人,联络外村七、八人,组成了十几人的队伍,搜集了当地土豪用来保家护院的枪支,及韩复榘所属谷良民二十二师溃退时丢弃的武器,上了胡山。
刚转过年头,小学教师李曼村(万山村)、宋乐生(祖营坞村)等,经反复商量,决定投笔从戎,他们在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廖容标、马耀南、姚仲明的帮助下,很快联络了五、六十人,于农历正月十七日,在三山峪村北面的石峪寺宣布起义,部队名曰“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程学通知道后,亦率二十多人前来参加。后在翟毓蔚分裂抗日队伍的影响下,旋又拉回胡山。恰在这时国民党在山东的军统特务头子秦启荣派人来与程学通联系。从此程学通便成了秦启荣的部下并为其效劳。
秦启荣何许人也?他原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蒋介石的得意门走。祖籍邹县,抗战前,蒋派他来山东任国民党党部常委,主要任务是搞特务活动,他是军统特务组织“复兴社(即蓝衣社)在山东的主要负责人。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1937年12月,兵抵黄河北岸,直逼济南,秦启荣乘韩复榘退却之际跑到汉口,通过关系,谋到一个敌后游击第五纵队的军事番号,回山东收编各种牌号的游击队。将山东26个山头的游击队整编成26个梯队,程学通与高松坡的游击队被编为第十八梯队。因高松坡曾是章丘第六区(普集一带)区长,班底较大,故秦启荣“封”他为司令,该队下设3个团:
第一团团长,程学通;
第二团团长,程次民(名学会);
第三团团长,刘士远。
不久,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正式命该部为别动总队游击第五纵队第十八梯队,司令还是高松坡,其下属编制不变。
此时程学通的第一团(亦称九三大队)已发展到400来人,编为3个中队,即:
第七中队,队长聂向坤;
第八中队,队长庄德修;
第九中队,队长张宪林。
(以上序列系按整个十八梯队排编)
三个中队分别活动在章丘、淄川、莱芜交界处的山区一带。
收王连仲
程学通率队离开“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回到胡山之后,一日,有一细高个黄白净二十多岁的青年来到山上,说是要投军抗日,报名时,有人知道这个王连仲原是浅井村外号叫“贼言子”的流氓,程学通知情后有些不悦,可王连仲虽胸无文墨,但巧舌如簧,于是把他收了下来。初为士兵,很快成了班长。
约在1938年上半年,日寇想急于消灭程学通的游击队,于一天的黎明包围了朱家峪村,结果捕了个空,日寇大为恼火,经探明程部驻在栗家峪村时,双方同时行动,抢占横在两村之间的一座小山头,日寇捷足先登,激战半小时,程学通败退,阵亡4人,重伤4人。为了报仇雪恨,王连仲自报奋勇,带少数人夜间到胶济铁路袭击守涧溪桥和皋埠桥的日寇。两次袭击均获得成功,并将击毙的日军脑袋割下带回,让程学通验证。于是王连仲得到程学通的青睐,步步高升,成了队长并兼任捐款委员(即军需或粮秣之类的职务)。
涧溪桥和皋埠桥两岗哨士兵的被杀,激怒了日军驻章丘的最高长官高桥,消息传来的当天,就出动兵马包围了程学通老家西侯家村,没捉到程学通,将他的哥哥程学亨杀死,然后烧、掠、奸淫,洗劫而去。程的母亲幸免于难,后因惊吓得病,于第二年亡故。自此,程的眷属,为防日寇的杀害,四处躲藏,天天生活在惶恐之中。
程王恩怨
王连仲当了捐款委员之后,带着一部分人,身着便衣,活动在章丘东南部各个乡村。他们打着支援抗日的旗号,向农民滥派捐税,其手段有三:
一、荣户捐,即出钱支援抗日光荣。他们到一个村子,根据户主的产业和收入,批条拿钱。限定时间,按期完成,否则强加罪名,后果难料。因此,人们接到条子,砸锅卖铁也得完成。
二、吃大户,即向地主、资本家征粮索款。如王的老家浅井庄,有旧军孟家“三恕堂”的一支,在这里置庄田360亩,除30亩旱地外,其他都是水田。东家孟联宇每年共收租粮(大米)5万2千8百斤。王连仲以暂借为名,全部扣留,自1938年至1945年,年年如此。抗战八年,共扣用孟家大米42万2千4百斤。其他还有兹不赘述。
三、“绑票”,即从日伪占领区选准目标突然袭击,将人绑架,逼使用钱赎回,否则,便“撕票”(把人杀掉)。被绑架的大多数是为日本汉奸“办公”的村长和地主、土豪,或是在外经商、做工“发了财的”还家者。
王连仲巧取豪夺的粮款,开始,还多数交给程学通,嗣后连半数也不交了,对程赏多少算多少,矛盾由此产生。王用手中的粮款,暗地招兵买马,至1938年底,便有数百人了,而且武器也在程以上。此时此刻,在王羽毛丰满,在程尾大不掉。龃龉齮龁,日甚一日。
一次,王连仲一行数人去程学通老家西侯家村,村首程学增认为王是族弟程学通的部下,没有使王满意,遂发生争吵,一向刚愎自用无法无天的王连仲,一气之下杀了程学增夫妇。不久,又把程殿章处死。程学通闻讯,简直气了个七窍冒烟,他本来性情暴躁,立即带人找到王连仲,拳脚交加痛打一顿。王自觉做得过分,又因程终究是他的老上司,只好利刃挖心“忍”了。
动乱·沿变
1939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暂驻沂水县的东里店。省主席沈鸿烈为了同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争权夺利,极力拉拢地方势力。凡是拥有地方武装的,沈都对其封官加职。高松坡的十八梯队改为山东省第十二专区保安第三十四旅,高松坡任旅长,出乎高、程意料之外的是副旅长的品衔竟落在王连仲身上。1940年1月,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受命改编地方游击队,秦启荣为苏鲁战区第三纵队司令,其原下属各旅皆改为支队。而高松坡的第三十四旅,只有程学通的第一团被编为秦启荣第三纵队保安第十团,其他未接受建制,其原因乃是高松坡受沈鸿烈系的密旨,在所谓“曲线救国”“灰色抗战”的口号下,编入吴化文的汉奸部队和平军第三方面军,穿上了日寇赐予的黄色军装,当地群众称其为剿共军(亦称皇协军),活动在章丘胶济铁路沿线。程学通的国民党保安十团,下辖三个营,活动在章丘、淄川、莱芜边沿地区。
从1939年至1941年,沈鸿烈共扩编了3个保安师,16个保安旅,9个保安团(含程学通的第一团)。
约在1940年上半年,章丘有三部分(王连仲、翟毓蔚、程学通)抗日武装力量,联合在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时在蒙阴县唐家沙沟)设立了办事处,作为与省府的联络机构,以取得补助经费,住办事处的总代表是高蔚斋。
1941年前后,被毛泽东同志讥称为“磨擦专家”、“无法无天”的秦启荣,继他亲手制造的“太河惨案”之后,又公开指示他的部下进行反共活动。是年冬天,淄川的中共县大队,曾遭到过高松坡的汉奸队和程学通的保安团的袭击,给我军建立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山东省委决定消灭高松坡的汉奸队。1942年初,这支汉奸队驻章丘的矾硫村时,被我军击溃。
日本当局见其精心豢养的这支武装已不堪使用,遂于三月二日,将其残部集中在章丘城,收了枪支,4千余众押上火车,送去东北做劳工。高松坡被释放后潜伏于济南。
程学通鉴于高松坡的下场,颇有兔死狐悲之感,从此,转入地下,在恩师刘干卿的劝说下,一起去了阜阳。
二十八组
高松坡败逃后,他的嫡系骨干尚有近百人,王连仲把他们带到浅井村,策划东山再起。于是将这部分人划分了三个游击小组,第一组组长王连仲;第二组组长李玉荣;第三组组长为李培莪,分别活动在浅井、四营、吕家、相公庄一带。与此同时,程学通的传令兵赵孟之成立了第四组,活动在侯家庄附近。他们边活动边扩充队伍,不久,人员增至9百余名,王连仲自称司令。为便于游击,遂又改编成二十八个小组,每组30人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组名 活动地区
王连仲组 浅井庄、吕家庄张家庄一带;
张国富组 前营、后营、西营、中营四村之间;
赵孟之组 侯家庄及西南山区;
李祖保组 普集及东陵山一带;
张京宣组 于家、李牌、曹家附近;
李培莪组 胡山周围各村;
李伯衡组 东沟头、西沟头附近;
刘清泰组 海桃园、周家庄、小柏庄地区;
石茂兰组 王北庄、杲家坡、贺套一带;
冯克汝组 北圈一带;
杨少春组 砚池、塘子、廉坡、山阳等村;
景克升组 鲍庄、柳沟、滕朋等村;
李瑞五组 杨胡、三盘、三义庄等村;
李广福组 文祖、三元、水河等村;
高玉吉组 东鹅、西鹅、三太平等村;
王伯衡组 四盘、宋家磨、牛王一带;
李志普组 七郎院、李家亭、宫王、樊家一带;
张宪林组 颜家、孟家至明水附近;
魏书陶组 从李家亭向东北一带村庄;
高来宣组 湛王、查旧、小楼等村;
翟经岭组 聂家至四营等村附近;
程克建组 侯家、禹家、官道店等村;
张元吉组 王庄、巡检、郝庄一带;
刘锡九组 三徘徊、李家埠等村;
刘兆奎组 曹庄、皋埠、钓鱼台等村;
范永安组 四涧溪和双山屯等地;
于××组 刘台、马安、琅沟等村;
沈一萍组 (沈是淄川人)活动在淄川西部。
二十八组总的活动范围大部分在章丘的东南地区和章丘、淄
川、莱芜交界地带。
受训归来
程学通在阜阳活动期间,他的如夫人刘显玉字杰汝和胞妹程学娟(未婚),为避日搜捕,来到阜阳,由刘干卿具体安置。未久,刘干卿又带她们去了西安,先住临潼,后住山东会馆。
程学通在阜阳主要是接受国民党的政训教育。先是沈鸿烈将省府从蒙阴唐家沙沟转移到临朐吕匣店子的时候,开始举办政治干校,学员由各地保送,内有收编的游击队头头,行政科长、科员等,内容是贯输“复兴社”宣传的什么“复兴民族、复兴革命、充实国力、准备抗战”;“欲攘外必先安内,欲安内必先反共”。1941年沈鸿烈下台后,由牟中珩继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为了反共,政训班一期接一期,程学通几乎每期都参加。当王连仲的“二十八组”发展起来以后,程学通于1942年底回到章丘,恢复了山东保安第十团的番号,程学通任司令,王连仲为副司令,内设政训处和军需处,政训处处长一段时间内曾是程的外甥王力昌;军需处处长朱仲尧。团部下设三个营,第一营营长李广福,第二营营长刘锡九,第三营营长沈树华,这个营主要活动在淄川的西部。从此,保安第十团的番号取代了二十八游击小组的番号。
1943年1月,国民党军李仙洲率部入鲁,七月,奉命统一整编地方游击队,程学通的保安十团(时有2千5百余众)被整编为山东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程学通被委为司令,王连仲为副司令,辖三个支队,即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队,支队下设三个大队,大队下分三个中队,每个中队又辖三个小队。三个支队的队长和活动范围如下:
第八十二支队,队长王连仲,活动在章丘东南部;
第八十三支队队长,孙永瓒(又名孙子恒),活动在长白山南麓;
第八十四支队,队长王孝升(又名王德忠),活动在淄川地区。1943年冬,程学通搞所谓“曲线救国”,派亲信李树鸣带八十四支队的部分兵勇假降日本,被其编为淄川县警备大队第五营,李树鸣任营长,活动在淄川西部地区,充当程学通的耳目。这里顺便提一下程学通为什么把主要精力用于淄川而不用于章丘呢?其主要原因乃是章丘有个翟毓蔚,他的部队性质与程基本一致,他是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二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下属省保安十七旅、十八旅、三十旅;山东挺进军第九纵队和第二十一纵队。无论政治地位、军队职衔以及军事实力(翟有部队约3万人)远非程学通可比,而且翟的主力活动在章丘的北部,占有“半壁河山。因此程学通只好投注在淄川。
1944年,国际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日本在各个战场上呈败退局面,淄川县知事吴玉瑾对此十分悲观,认为继续死心塌地当汉奸,后果堪忧,于是派员与程学通联系。迨至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程学通所部活动在淄川的第八十四支队,在王孝升的率领下开进了淄川城。心怀鬼胎的吴玉瑾,将部分档案作了移交,其他焚毁。是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通令全省各地日伪就地待命受降。山东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改称淄博矿区警备总队,程学通为总队长兼淄川警保大队长,接受了整个淄博矿区。
日降之后
1945年8月20日,日军撤出淄城,程学通带淄博矿区警备总队淄川警保大队进驻淄川城。26日,我鲁中三师七团,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克淄川城,歼敌2千5百余众,活捉了代理县长王孝升。我军获胜后主动撤出。9月13日,程学通和潘树勋部又占了淄川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程学通任淄川县长。
1946年1月,鲁中九师又克淄城,程学通和他的党、政、军团,一起潜逃济南。同年6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开始了全面进攻。7月9日,王耀武命七十三军由济南东犯,占了淄川城。在济南的程学通,联络其部卒及地、富、乡保伪顽人员,在大辛庄成立了“淄川县复员工作队”,黄华斋任队长,随国民党军回到淄川。这些人还乡伊始,就以百倍的仇恨向翻身农民进行复辟倒算,妄图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
8月,“复员工作队”更名“政治工作队”。县长程学通兼任大队长,下设四股,即总务股、宣传股、军事股、审讯股,地方实行保甲制,对我干部群众开始了有组织的阶级报复。
1947年春,伴随着莱芜战役的胜利告捷,淄川又回到人民怀抱,全县人民兴奋鼓舞,党组织举办土地改革训练班,培养贫雇农积极分子和土改干部,至四、五月分,土改复查斗争进入了高潮。八月,国民党军队再入淄川,程学通带“还乡团”跟踵而至。恢复“复原工作队”,编制保甲,清查户口。程学通的县政府成立了公审委员会,对农村贫雇农积极分子、基层干部、民兵等进行血腥的报复,其心之狠、手段之残,令人发指,古今罕见。
1948年3月,淄川最后解放,程学通逃亡济南。彼时,国民党政府正在全国各地选举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4月6日,程学通被选为国大代表,积极参加山东省的议会工作。9月,济南解放,程亡天津亲友处,不久,即去台湾。
尊师重教
程学通幼读儒书,受儒教思想影响颇深。他正直刚烈,尊师重教。在戎马倥偬的抗日战争年代,为培养所需人才,积极发展国民教育。在他所属游击区内,成立了章南教育委员会,以与章丘北部翟毓蔚所建的教育科相区别。程学通任该会的常务委员。前后设中心国民小学20余处;设保国民小学95处。并于1943年在王北庄成立了绣江中学,程学通为董事长兼校长。其旨在向学生贯输“一个政府、一个国策、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四一”教育。同时,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列为八德;把“礼义廉耻”定为校训。让学生牢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师生中积极发展“三青团员”。三青团的前身是“复兴社”,日本投降后,改复兴社为三青团,隶属军统特务系。
程学通一向敬重老师,他常说师徒如父子,师重于父。抗战初期,他把在阜阳的爱妄刘杰汝和年仅16岁的胞妹程学娟,拜托给他的老师刘干卿照管,到西安后的第六年,程学娟已22岁,由刘干卿为其主婚出阁。刘甲一字冠九,是程学通在章丘城上学时的老师,他当了司令后,仍以学生身分去埠村看望刘老师,并严执弟子之礼。
在台所闻
据程学通妹丈高尧纲几次从台回老家绣惠镇探亲介绍,程自天津去台后,没有在蒋政府任具体职务,只是靠他的国大代表经费度日。初,他办了一处饭店,因无力经营,获利不佳,后又开了一冰糕厂,数年后即停业。晚年因对台当局不满,终日悒郁、愤懑。1978年患病,曾去美国治疗,久不见效,病情危笃。于弥留之际,犹念念不忘祖国统一,魂归故里。1979年4月26日去世,时年62岁。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山东省章丘县历史上政治、文化、人物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革命春秋、杏坛佳话、电影戏剧、古今评说、史海探赜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者秀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程学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