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情思 深沉的怀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167
颗粒名称: 无尽的情思 深沉的怀念
其他题名: 忆家兄辛葭舟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12
页码: 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辛葭舟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章丘 辛葭舟 青州

内容

辛葭舟——我唯一的兄长,作古迄今屈指已过二十六个年头了,但在我思绪绵绵的时间长河里,好象波滚浪翻的一瞬。哥哥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辨犹在目前,举止容与依稀可见若在身边。如烟往事俱忘却,唯有兄长萦脑际。
  青少年时代
  我叫辛月真,今年八十有三,祖籍章丘辛家寨村。父亲辛铸九,宦海浮沉、坎坷一生;母亲郝德卿,柔嘉端淑,尊姑敬嫜,心地善良,是位贤妻良母。她一生共怀十三胎,其中十一人幼稚天折,活下来成人的就是葭舟哥哥和我。父母是如何疼爱我们?由此可想而知。
  哥哥生于1899年,长我十一岁。在我襁褓期间,哥哥十分爱护我。每天从书坊(私塾)回来,总是先抱我一会儿。我如果哭了,他就千方百计地哄我,扮鬼脸逗我,这是我从母亲口里知道的。
  我四岁那年,哥哥结婚了。嫂子名叫赵慧真,是章丘旧军镇人。自幼除习女红针凿外,还读过女塾,颇通文墨。她既温文尔雅,又有闺阁风范,据当时族长们对她的评价是知书明理,“四德”皆备;邻居街坊们的看法是“芙蓉花面,乌云鬓鬟,三寸小脚,实在好看。”这些品评虽有夸大,但事实上,嫂子的确是德容俱佳,忠厚淑懿,是哥哥的贤内助。
  第二年,嫂子头胎生了个粉笃笃的女娃,给全家添了喜庆,更给我的幼龄生活增加了无限乐趣。不久,父亲为了一家人在一起好照顾,便把哥哥一家连同我和母亲接去青州,(即青州市),那时父亲在省立四师任校长并给十中兼课。二十岁的嫂子,十六岁的哥哥,五岁的我,未满周岁的姪女,加上双亲六口之家的衣食住行,全靠父亲的微薄薪水来维持。
  青州是个古老的城市,是我国最早的九州之一。这里有李清照故居、有明朝的衡王府,还有清代的八旗兵营等古迹,可惜那时我年纪小,不懂这些历史故事。
  几年后,我们从青州又迁居济南。哥哥在省立一中读书,他每学期的考试成绩都是优等的。毕业后,根据他的志愿考取了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1919年,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举世瞩目的“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哥哥自始至终参加了集会、游行、罢课斗争。据他回家时告诉我们:1919年5月初,北大同学去朝大讲演宣传,说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平会议上,公开拒绝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的“要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山东的一切被日本夺去的权利”的正义要求。可耻的军阀政府竟不惜出卖民族、出卖祖国利益而隹备在和约。上签字。大家听了义愤填膺,当即高呼:反对和约签字!坚决取消日本亡我的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一切帝国主义侵略者从中国领土上滚出去!我们山东籍的同学表现的特别积极。5月4日,我们朝大同学按时列队开到天安门广场,此时,不少学校的同学已到达,约有数千人。各队高擎标语牌,队列整齐,气氛庄严肃穆。代表们纷纷登台,慷慨陈词,声泪俱下,控诉帝国主义的罪行和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决严惩大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口号声、怒吼声犹如山崩海啸,震彻北京城。随之游行、示威,包围赵家楼,火烧曹汝霖住宅,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真是人心大快。斗争至6月上旬,学生终于胜利了,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同学,撤了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了在和约上的签字。
  哥哥在向我们介绍他所亲历的“五四”经过时,脸上挂着微笑,眼里迸射出胜利者的光辉。从此,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力量,这就是对革命的向往。
  约在1920年,哥哥回家度春节。他发现嫂子床头、帷间放着女儿经、烈女传、《西厢记》和《红楼梦》之类的书,便深情地对嫂子说,《西厢记》和《红楼梦》这些表面看来好象是才子佳人的书,倒是值得一读,但不要被书中那些郎才女貌、卿卿我我的男女痴恋所萦绕,要从张生、莺莺反抗崔老夫人;宝玉、黛玉反对“金玉良缘”方面去认识问题,因为崔老夫人和“金玉良缘”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势力在桎梏男女婚姻方面的代表,只有摧垮它们,才有自由。嫂子听着哥哥满口的新名词,频频点头。哥哥顺手拿起一本线装的烈女传神情严肃地问嫂子,你还想做“烈女”呀!难道你还没吃够这些封建玩意带给广大女同胞的痛苦?这一问把嫂子闹了个粉脸变红。哥哥忙带歉意地解释道:“你不要误会,我是说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简直把妇女害苦了。就拿你来说,好端端的一条身材,竟把两只走路的天足裹成这样,前走走后倒倒行路做活多难呢!嫂子如释重负地看着自己的两只小脚说,它是“木已成舟”,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哥哥忙说不,可以把它放开嘛?于是又把妇女放脚、剪发的道理、意义讲了一遍,并指出这也是一场革命,是千百万妇女要求翻身解放、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起来革封建势力的命。嫂子听了,一时无语。
  第二天,哥哥找到我,象往常一样说了些小孩话,既而,态度认真地对我说:“小妹,你现在已经读小学了,应该懂好多道理了吧!现在我要你帮我做一件事,就是动员你嫂子放足,行吗?”当时我天真并且满有把握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当天我就钻到嫂子屋里,开门见山地和她啦了起来。嫂子嗔而不怒的说:“你这丫头,和你哥联合起来向我进攻了”。我惊诧地问她,“这事哥对你说过了”?嫂子抚弄着我的齐耳短发:“岂止说过,看来还是非办不可呢。”就这样,嫂子放足了。
  嫂子放足后,许多亲友、邻居的女孩子也先后模仿起来,特别是我们家以及和我们家关系较近的女孩子,自嫂子开始,再没有缠脚的,这与哥哥的提倡是有一定关系的。
  在国民党政府工作时期
  1922年,哥哥朝阳大学毕业负笈归来,虽然品学兼优,但职业需要自谋,经人介绍到市政府工作。
  不久父亲到峄县任县长,我同哥嫂在济南安乐街一块生活。这时我已入女师学习,每天晚上,哥哥下班、我放学回家,经常评时论政,从国内到国外。我们的话题大多是关于各地发生的工人罢工斗争,如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925年胶济铁路大罢工、“五、二九”青岛惨案、同年上海的“五卅”惨案等。哥哥认为这些工人运动都是共产党人领导的,他不只一次地说,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国民党如此腐败,迟早要垮台的。1925年张宗昌主鲁以后,哥哥亲眼目击、亲身经历了张宗昌政府的淫糜腐烂。他对张的评价是土匪司令、奉系走狗、山东的混世魔王。他一次花酒舞会,就花掉一个营的半年军饷,一个太太的身价,就能武装一个连。
  1928年“五三惨案”发生后,哥哥对国民党政府不抱任何幻想了,他对我和嫂子说,不是父母和家室之累,在这样的政府里工作,我是一天也呆不下去的。
  这年农历七月,老家章丘发生了张鸣九匪患。故乡亲友纷纷来济避难,当时家里住满了人,哥哥热情地接待安置,从没厌烦。继后,章丘十大区的区长和许多乡绅来求父亲出面吁请政府出兵剿匪,父亲慨然应允并说事关桑梓责无旁贷。哥哥对乡老们说,如今是兵匪一家,张鸣九的后台老板说不定就是省府大员,若求他们出兵剿匪,还不等于开门揖盗么?事情又被哥哥言中,军阀孙殿英虽收伏了张鸣九,他却耍了个回马枪,洗劫了旧军镇,烧杀淫掠更胜张鸣九一筹。
  1930年,哥哥去江苏淮安任淮安关分关主任,一年之后,旋回济南,在济南平市官钱局任职。这期间,正是韩复榘坐镇山东,他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官风吏治更趋腐败,哥哥身历其境,对此忧心忡忡,愤闷不乐,但又无可奈何。
  1934年,他从济南调潍县,职务是官钱局局长。抗战开始,母亲与树英等到潍县哥哥处避难,他们亲眼看到哥哥命工作人员将官钱局的现金点清封好,不知作何打算。1937年春,哥哥调滕县任官钱局长,不久,由江苏北上的新四军和由河北南下的八路军会师滕县。是年年底,日寇横渡黄河,韩复榘拥兵自重,不战而逃,使日军长驱直入,济南沦陷,山东告急。广大同胞备遭蹂躏之苦,而拯民于水火,救亡于沙场,挫敌于不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一切抗日力量。正是这种看法和信念,才使哥哥毅然下定决心,投靠共产党。
  毁家纾难献身革命
  有些同志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哥哥背叛原属阶级、放弃优裕生活而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的呢?细心的读者会从前文叙述中得到答案的。
  哥哥在北京读大学时,曾受过“五四”革命运动的洗礼,这是他后来参加革命的思想基础。毕业后,在国民党机关里工作,又使他亲见亲历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特别是“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节节败退,而共产党则浴血抗敌。事实使他认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以身许之。
  哥哥携眷到滕县后,很快就和省委领导机关有了联系,因为在这之前,省委统战部的赵笃生(哥哥幼子辛树英的历史老师)同志和哥哥曾有过交往,一切谈之较详。1938年春,哥哥一家住在滕县的长城村,通过赵笃生的介绍,先后有省统战部部长郭子化、省战工会主任黎玉、省委书记郭洪涛等主要领导同志都与哥哥谈过话。刘居英、郭维城、李伯秋、谷牧和哥哥也多有来往。当时,解放区的军民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有鉴于此,哥哥遂把他从潍县官钱局带去的那部分银圆,全部献给了党组织。负责同志非常感激,说哥哥“是真正的‘山东及时雨’!”据说这项巨款在当时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哥哥决心率全家参加革命了,方考虑到母亲年迈,妻子体弱,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他们不适应瞬息万变生死一间的战争环境。只好分两批将老弱家属送回济南(此时父亲辛铸九任济南商会会长),首先,哥哥让长子辛树声将我母亲和哥哥的长女辛树春送回济南(树声化名赵辛,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济南地下工委书记)。接着又把嫂子等迁来。他带着次子辛曙明、二女儿辛锐和小女儿辛颖(她俩即是荧屏上出现的大辛、小辛),他们三人都是身强力壮、精明强干。父亲对哥哥这一连串的疏亲散眷的举动,心里明白不便启齿。还是哥哥主动地向父亲交了底,父亲显得平静而自然,因为这事早已在他预料之中。他说哥哥已入不惑之年,比较成熟了,自己看准的道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哥哥对全家人说,抗战必胜,日本必败,我们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要打回济南,胜利就在明朝,光明就在前面。
  哥哥临行前,父亲站在他面前,象朗诵诗歌似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显然,父亲既是自喻,也是在教诲我们。他又说:“君子有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母亲抚着哥哥的头说:“我把你和孙儿孙女,全交给神了,神会保佑你们的(母亲是耶稣信徒)。
  哥哥这一走,一别十八个春秋,直到1948年济南解放才重聚。
  巍巍蒙山,埋下多少忠骨?滚滚沂河,流去多少英雄血泪?八年抗日,三年自卫战争,哥哥同他的一子、二女,一直战斗在沂蒙山区。这期间他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财委会委员,山东纵队贸易局局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兼山东贸易局局长,山东省参议会参议员,山东省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商业指导专员,山东省政府委员,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支前委员会经理处处长,华东局驻东北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交际处处长等职。
  次子辛树明,勇猛刚强,做事果断,工作能独挡一面。1941年,在一次夜行军中,由于叛徒告密,被敌包围。在短兵相接、白刃搏斗中壮烈牺牲,这年他才十九岁。二女儿辛锐(原名淑菏),自幼颖敏,尤爱丹青。曾从师名画家黄固源。她十几岁时,就在父母的支持下,举办个人画展,一时誉满省城。她参加革命后的当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分配在中共山东分局任秘书。1939年夏,日寇扫荡,她舍死忘生地把一个身患伤寒不能行路名叫冠西的男同志,背在身上,冒着炮火转移。嗣后,她身染伤寒,几乎断送了生命。1941年,她任部队姊妹剧团团长,她既是编导又是演员。1942年冬天,日寇又向沂蒙山根据地进行所谓铁臂合围的大扫荡。在大青山突围战斗中,她负了重伤,同志们抬着她突围,当日寇逼近,她怕连累大家,滚下担架,让同志们应战夺路逃生。就在这时,雨点般的子弹射来,同志们倒在血泊里,丈夫陈明在弹尽之后自毙。她紧咬牙关,忍着悲伤和剧痛,端坐山头,手里勾着手榴弹引线,待鬼子冲到身边时,一声巨响,与敌同归于尽。她年仅二十三岁,不愧是哥哥的好女儿。“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两年之中,哥哥连伤一儿、一女、一婿,心情的悲痛、精神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省委的领导、身边的战友,不断对他安慰、劝导,怕他承受不了这一连串的无情重创。坚强的哥哥不但没有悲伤消沉,而且更加顽强地工作战斗,他把千仇万恨集中到敌人身上。他说不把日寇驱除国门,不把一切反动派消灭,中国人民就没有太平日子过。省委对哥哥这种为革命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进行了嘉奖,黾勉他是“一门双英烈,意志坚如钢”。
  自1938年哥哥率子女参加革命后,国民党、日特、汉奸不断找父亲和家里人的麻烦,动辄给以罪名。先是国民党造谣说辛铸九曾勾结过日本人,无辜扣押两天。日本统治济南时,马良出任山东维持会会长,企图拉父亲当山东省主席或维持会会长,父亲拒绝后,敌人以辛葭舟系“共匪”要员的罪名,将父亲逮捕押进宪兵队,敌人对他用金钱地位饵诱不成,便将其两拇指绑了吊起来拷打,父亲坚贞不屈凛然处之。后经人出面斡旋,始花钱赎出。为保安全,友人吴绍九等对父亲多方开导耐心劝说,父亲才勉强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长一职。
  父亲在图书馆工作期间,为解放区因公来济的人员,提供了不少方便,如安排住宿(宿舍一般是仓库,这地方安全,不查户口)。有时,还亲自为其代购物品,如西药、注射器及绷带等。这样既支援了解放区,也成了各地下工作人员的联络点,了解敌情,传递消息。约在1943年,父亲接到哥哥托人捎来的一封信,内容除了“问候、勿念、祝颂”以外,主要是劝父亲对老家章丘的房产、土地,一律免租,让“老户”或他人无尝使用和耕种。然而父亲对此几年前就作了这样的安排,曾受到群众的欢迎。
  1944年,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辛颖化妆来到我家(青龙后街91号),她是奉赵笃生同志之命来济要《中国法令大全》和济南市的电话编码簿子的。我通过父亲较容易地得到了这些东西。帮辛颖顺利完成了任务。在我们和哥哥分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辛颖先后来济五次,有三次是住在我家。每次进城都是冒着极大危险的。其中有两次被特务盯哨紧尾其后,但她都能甩掉特务化险为夷,我叹服这丫头确实是机智、勇敢。她几次来济,主要任务就是让我父亲与吴化文的父亲多加联系,帮其认清形势,以民族为重,规劝儿子弃暗投明,走共产党指引的道路。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迫切需要一种安定生活。1946年1月,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并组成“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和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因为它是由美国代表、国民党代表和共产党代表各一人组成,所以人们称其为“三人小组”。济南小组的成员当时我记得是共产党代表邝任农、国民党代表涂叙伍、美国代表雷克上校。
  一天,有一老者给我送来一信,要我去仲公柳埠三人小组驻地与兄见面。我大喜欲狂,来不及作过多考虑,马上约了哥哥在济的幼子树英疾步前往。在一间民房里,我见到了朝思暮想日夜悬念的哥哥……他嘱咐我,千万不要让孩子参加“三青团”,那是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我们住了三天,几年阔别,尽情倾吐。临来时,我带回一信,是共产党给霍守义的劝降书。回家后不久,我被拘留在趵突泉警察总署。他们拿不到真凭实据,只是漫无边际的胡审乱问:“你胞兄辛葭舟近来给你的指示信件,请交出来!”我知道他们是在敲诈,“我出嫁多年,与娘门没有来往,至于辛葭舟,他离家时,我还是个小姑娘,现在连印象也几乎没有了。”他们又说,辛葭舟给我弄来许多“赤色书刊”,其中有中共要员《评中国之命运》①。我稍一沉思,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便干脆地回答:“不是《评中国之命运》,而是蒋委员长写的《中国之命运》,这还是学校发给我们教员的呢,不信我可以取来你们看。“辛葭舟共来过多少信?转运过什么东西”?我公开承认只是转信,其他一概不知。关押了几天,便让我回家了。
  1947年,莱芜、孟良崮大捷后,我和父母亲友兴奋得手舞足蹈。高兴之余,悬念的阴影又袭上心头:哥哥、孩子,战争中……
  欢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948年农历八月十四日,解放军进入济南城。我家住青龙后街,近水楼台,首先接触了劳苦功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热泪纵横眼模糊,心潮逐浪迎亲
  注:《评中国之命运》,作者是彼时中共领导人陈伯达。
  人。浩浩荡荡的大军中,谁是哥哥?哪是颖儿?第二天,哥哥便找到了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嗣后,我领他到东郊十亩园见了父母。骨肉重聚,百感交集,互相问候,亲热异常,高兴万分。与此同时,赵辛和树春也见了面,来了个合家大团圆。
  建国后,哥哥历任山东省纪念革命烈士建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省财委会委员、山东省古籍管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复员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交通局局长、山东省交通厅厅长。195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山东省主任委员。1959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哥哥带病外出视察回济,胃病复发,送进医院。经诊断需要动手术。彼时名医大都成了“反动技术权威”,被关进牛棚。哥哥上午开刀,下午吐血,再开刀,又拉血,反复几次折磨,数日后便与世长辞了,享年六十八岁。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章丘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山东省章丘县历史上政治、文化、人物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革命春秋、杏坛佳话、电影戏剧、古今评说、史海探赜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辛月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辛葭舟
相关人物
辛月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