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商(企)业家孟雒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098
颗粒名称:
大商(企)业家孟雒川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16
页码:
133-1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大商(企)业家孟雒川的历史情况及善恶。
关键词:
章丘
企业家
孟雒川
内容
青少年时代
孟雒川(洛川)名继笙,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卒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他是孟氏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母亲高氏是我的姑母,因此,我对孟雒川的一生颇有所闻。现就其青少年时代的一些事,粗述如次:
在介绍孟雒川之前,先谈一下他母亲(我之姑母)的情况。姑母自幼娇养于深闺之中,其父高汝梅是章丘西关巨绅,其兄高赤诚是名重乡里的商业家。她年方及笄,就读完“四书”“五经”,熟谙闺训,知书达理。为人精明善良、温雅端庄,颇受父母及族人的钟爱。在讲究门当户对的旧社会,曾祖将其许配旧军孟家的显贵孟传珊为妻。于归时,除发付给一套丰厚的嫁妆外,曾祖还特意陪送了这位姑母一笔很可观的“私房”银。据说孟传珊用这项款在周村开了万蚨祥锅店。
姑母在孟家由于出身缙绅望族,知书达理,深通封建礼教规范,待人又宽厚仁慈,颇受上下人等的尊重。迨孟传珊去世时,孟雒川尚幼,姑母立志教子成人。曾延聘章丘名儒李青函先生为师,但孟雒川“性颇顽皮,不喜读书,常以数砖计瓦为游戏”。一次,老师找姑母数孟雒川逃学之事,姑母于当日令其在中厅罚跪。一管家发现后,便婉言规劝。孟雒川置善导于不顾却拉着管家的手说,你当大管家,可知营造这座过厅用了多少砖瓦?需要多少工日?管家摇头回答不出,孟说,我已经算好了,砖瓦、木料、工日多少多少,管家甚奇之,遂将这事告诉了姑母和孟雒川的三伯父孟传珽。自此,孟家凡房院营建、年终结账,常让孟雒川参加。往往有这种情况:当管家,经理、账房先生对某一问题一时难以确定的时候,孟雒川便胸有成竹地提出精辟见解,使众人折服。他十八岁时,孟传珽见其颇有心计,便令其掌管企业。从此,他便以东家身份常驻济南,有时也去北京、天津等地巡视,俨然成了瑞蚨祥、庆祥、瑞生祥的资东兼经理。
当时的北京,是清王朝的国都,市面繁华,人事复杂。孟雒川到北京后,被一些柳街花巷的艳风香雾所熏染,逐渐爱上了冶游,常深夜始归。瑞生祥经理王某对此甚难为情,若坐视少东荒唐,则对不起女东,如加约束,则难于启齿。常言道“劝赌不劝嫖”。于是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每当孟雒川晚出到时不归时,便亲自打着灯笼为其等门,以期感悟。讵料孟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冶游如故。王经理见软的不行来了硬的,令伙计们到晚按时上门,无论谁叫门一律不开。孟雒川深夜归来,见店门已关,便知究竟,于是愤然将写有瑞生祥号的灯笼挂在门匾上又走了,以此向王经理示威。第二天回店对王经理大发脾气,王经理心平气和地讲今比古晓以“大义”,孟雒川虽有些心服,但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阅广历深的王经理,怕日后得不到女东的谅解,处在进退维谷之中。终日沉闷不乐,夜间反侧难寐。看到眼前少东的胡行,又想到女东的恩泽与重托,便毅然雇车回章丘,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那时没有火车),不几日,来到旧军,向女东一五一十地报告了一切之后,提出年迈力衰不堪重任,有负东家重托,谢职回家。姑母闻言,非常气愤,款步走到王经理面前,执礼相慰:竖子不肖,怪我管教不严,惹王先生生气,还望你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多加担待。日后我定当严训,不过王先生千万不能离去。你休息几天回家住些日子,再回店操劳,不知尊意若何。王经理两眼含泪深施一礼,道:“谢东主”!
姑母令家人备好车马,拿足盘缠,放好礼物,送王经理回老家惠民。不久孟雒川由京抵家,见到母亲大哭大叫,诉说王经理如何看不起他,如何处处刁难他等等。姑母不但不支持他,反而厉声问他在京的所作所为,他开始强词夺理,说什么孩儿在外勤持店务,并无邪行。姑母将王经理报告她的一切向孟雒川一一质问,孟雒川低头不语,姑母对其严加训斥后又把此事报告其伯父孟传珽。孟传珽把孟雒川叫至书房,问明情况训诫一番后,强令他去惠民王经理家陪罪。
孟川雒知道家命不可违抗,只好由人陪着坐轿车去惠民。见了王经理“大礼参拜”,王经理忙说,东家请起使不得!遂叫家人置酒款待为东家洗尘。席间,宾主不免倾吐一番肺腑。翌日,王经理打点启程,重回店任职,经此一番周折,孟雒川的放荡行为有所收敛,以后益发关心企业,苦钻生财之道,成为名闻华北的商业巨头。
(高旭东回忆)
举办慈善事业
清光绪九年(1883),黄河泛滥成灾,朝廷因治河急需款项,孟雒川与二兄孟铭鑫捐金累万,后又捐钱万缗。光绪十五年(1889)春,山东大饥,巡抚张勤果(张曜)请山东各县乡绅举办平粜。孟铭鑫与诸兄弟捐巨款,从江苏、湖北运粮到山东实行赈济。
光绪二十五年(1899),山东又遭荒歉,巡抚毓佐臣(毓贤)委孟雒川平粜局总办之职。他与孟铭鑫兄弟二人独任赈款一万四千余金,从东北买来高梁以每斤半价售给农民,受到灾民的拥戴。
自光绪以来,黄河在章丘等处,屡次决口,居民深受其害,孟铭鑫同孟雒川在章丘城立社仓,囤谷备荒,对灾民进行舍放救济,活人甚众。
德帝修筑胶济铁路,经县境东西80余里,沿途挖掘坟墓甚多,孟铭鑫兄弟联络同志捐款,成立公善局,分头购置土地为义田,掩埋枯骨以安民心。旧军镇西濒绣江河,一年因夏秋水涨决口,孟出巨款鸠工庀料堵口修堰,转年河水虽涨而无漫溃之患,庄稼全收,受到乡人的感戴。
他曾经在章丘城主持维修过文庙、尊经阁、文昌阁,在旧军镇立过先祠学堂,重修过圩墙,为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他一生关心教育,热心办学。清末民初,贫寒人家的子弟就学是很困难的。当时的教谕一类人物,对学生入学以钱为贽,任意索取,多者银钱数百缗。孟铭鑫为改变现状,提倡集资存商生息,以解决入学者的困难。他主持绣江书院三十年,办学经费全部用于教育。他还在旧军镇倡建了绣阳义塾,为寒士入学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主张对学习优秀者进行奖励,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他家养着许多骡马,群众来借用,有求必应。为了方便群众,每天叫马伕把一定数量的骡马喂饱饮足拴在街上,并向群众声明:不管何人,均可使用,用完送还原处,不必问东家。
当他病故的时候,百姓闻之,无不仰天叹息。后乡人赠谥曰端惠。他死后,其弟雒川承其遗德,继续坚持慈善事业。每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做二百套棉衣,并用大锅煮粥,进行冬赈;六月暑天,做二百套单衫,备好茶汤,进行夏赈,前来领取的贫者很受感动。同时还施舍医药,自己设有杏林春药铺,穷人看病吃药不拿钱。
“穷人阎王”
孟雒川虽举办了许多慈善事业,但在章丘,往往被人们称他为“穷人阎王”,旧军镇曾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佛心大爷归了天(佛心大爷指容恕堂孟继筵)剩下穷人阎王孟雒川”。据说“穷人阎王”这个外号是李永万和李永起两位老石匠给起的。
我家祖传木匠,祖父、父亲和我三代人都是孟家的长年木工。我十几岁就在矜恕堂干活,对孟雒川是有所了解的。那时,在他家一块为其盖房建院的瓦匠、石匠和木匠们常常议论东家孟雒川,说他是“土木工程专家”,又是刻算匠人的高手。
他家有六个大院的住宅,两座大花园,一处马院,一所书房,一所药铺,还有大大小小的闲院。这么多的房舍,几乎是天天都有“盖作”。孟雒川为了让匠人们给他多干活干好活,可以说是日夜寻方设法,挖空心思想点子出高招用以对付匠人。
他对付瓦匠的办法是,把瓦工分成两夥,用同样多的人,同样的料,在同一个院落里盖同样大小的屋。开工后,他就暗地里分别找两夥瓦匠的工头,对这个说,某某师傅,你要是能把这座屋提前盖成,我可以多给你一笔钱;对那个说,你的手艺如能压倒某某,我就不会亏待你。这样以来,两夥瓦匠你追我赶,都想压倒对方。大工和小工们起早睡晚,累得腰疼腿酸。
他对付我们木匠的办法是这样的:不论建一座楼厅还是筑一座房屋,要木匠、瓦匠同时动工。瓦匠打好地基铺好垫石就要竖门口。在瓦工来说,这道工序较简单,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完成,而木匠则不然,做门口需要“大破小解”粗刨、细刨、平刨、槽刨等等,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但是又不能影响人家瓦匠们的进度,没办法木匠们只好加班加点甚至打夜工。为此师徒之间闹意见,木匠瓦匠不团结。
石匠干活大都在石窝里(石料厂)或是闲园里。起初,孟雒川认为三匠(石、木、瓦)中石匠最实在,他每次去石匠工地检查,不论师傅还是徒弟都是锤錾不离手,叮叮噹噹干个不停。可是一验收,成品寥寥,供不应需。这个“刻算”高手一时想不出点子。因此木匠和瓦匠们议论说,孟四爷能十米算出九糠,就是算不了石匠。他不认输。后来想出了这么个方法:他定好日子,叫管家带石匠工头李永起、李永万去石料厂看料,他在家找了一个徒工,先问他的家庭情况,然后再问干活情况。孟说,“这种‘粗料’你一天能打几尺?”徒工回答一尺。“你能不能多打?”徒工低头不语。“你若能多打一尺,我暗地多给你一天的工钱。”结果这个徒工真的多打了一尺,孟雒川也不食言,当即领他到账房多领了一天的工钱。这个徒工十分高兴。孟又对他说,你每天若能再多打半尺,我就再多给你两天的工钱。傍晚验收,果然又多打了半尺,孟雒川痛痛快快地如数付给他三天的工钱。
李永起和李永万看完石料回来,孟雒川就以这个徒工的劳动量为准同两位工头算开了账,一定要石匠们依此提高工作效率。当两位工头明白了事情的底蕴之后,立即召石匠们商议,决定算账停工散夥,让大家自寻生计,贵贱不给孟四猴子这个穷人“阎王”干活。于是石工们纷纷散去。
石匠走后,“盖作”不能进行,另找石匠,没有来的。孟雒川无奈,只好托人又把李永起、李永万请回。自此,孟雒川这个“穷人阎王”的绰号也就在群众中传开了。
(高启奎回忆)
结识袁世凯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孟雒川利用孟氏家族的影响,竭力与袁交往。袁世凯奉旨为母发丧,聘孟雒川为治丧总管,所有上下人等,均受他指挥。孟氏家族在章丘向以发丧扬名,孟雒川对此颇有经验,因之对袁母的丧事办得很有声色,于是受到袁世凯的赏识。
在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驻节天津的时候,一次孟雒川因事赴津,袁听说后,大摆仪仗到瑞生祥拜望,由此提高了孟雒川的社会地位,遂名扬华北。同时亦增加了瑞生祥、庆祥等孟家商号的威望。
厕身宦场 结交官僚孟雒川涉世之后,为了孟氏家族及个人的前程,曾捐职补用运副花翎江苏试用知府补用道,三品衔加四级,二品顶戴和头品顶戴。后朝廷嘉其干济之才赐花翎头品顶戴,江苏补用道员,诰封奉直大夫、敕授光禄大夫。当他被赐花翎头品顶戴江苏补用道员时,朝中个别大员有意敲他的竹杠,令其赴江苏任职,他一时惊惶、毛骨悚然。暗想:孟家历来不靠读书做官,只是用金银买通仕途,弄个虚职,光宗耀祖,巩固和维护个人与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以利其经商治富。如今当其真来,胸无文墨,腑少经纶,法制不明律例不通,怎能治世驭民?于是又通过金钱的魔力,始了结此事。
孟雒川曾将大女儿许配济南本道署理东司沈廷杞的儿子沈炯斋为妻;三女儿嫁于南洋大臣张之洞之孙。法部侍郎王垿的女儿是孟雒川三子孟建初的续弦,济南大官僚何春江的女儿是孟建初的再续弦。与曹锟之弟曹锐、大总统徐士昌之弟徐世光都结了姻亲。
清末文华殿大学士陆润庠、吏部尚书翁同和,光绪状元曹鸿勋,京师大学堂监督刘春霖、两江总督王仁堪、两广总督王芝祥,以及毕道元、张英麟、冯公度、陈云诰等显官势要都是年兄年弟相称,关系极为密切。
入民国以来,孟雒川不愿与军阀来往,退居幕后,让他的资方代理人出面活动。济南瑞蚨祥在历届商会中都是董事长或副会长。如1920年前后,石绍先任会长期间,经理陈吉人是副会长,张子衡任会长期间,孟荫轩为副会长。历届商会会长与瑞蚨祥都有密切联系。辛铸九会长与孟家有姻亲关系。
天津瑞蚨祥的同宗商号瑞林祥,其经理赵春霆是天津商会会长;瑞蚨祥经理孟访溪与吉林督军孟恩远拉上了宗族关系,孟恩远呼孟访溪为三叔。
北京瑞蚨祥经理孟觐侯,神通更为广大,上至国府下至各派军阀要人,其声威凌驾于孟雒川之上。
出走天津一九二四年,正是张宗昌督鲁时期,政治腐败,苛捐杂税一次又一次。加之连年荒歉,致使农民流离失所。而张宗昌及其部僚则是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强索硬取。他们卖官鬻爵,贿赂公行。一时黄金、翠玉等首饰物品成了贪官污吏的交际手段。他们从人民那里榨取来的金钱到市场上换取贵重物品,以便随身携带;也有的把得来的不义之财存入各大商号家。孟雒川的瑞蚨祥一应潮流大发其财。对此,张宗昌早有所闻,欲行敲诈苦无借口。一次,孟雒川的亲家公白荣卿(白是张的军法处长,其女是孟雒川的孙媳,孟雒川的侄孙女又是白荣卿的儿媳)在大明湖设宴款待孟雒川。为显示荣耀,白令自己的警卫营全部武装出动,在大明湖畔设岗布哨。时张宗昌外出路经大明湖,见状询问左右,说是白处长在此宴请孟四大人(孟捐职补用道,兄弟排行老四,故称孟四大人)。张大怒,回署后,即派人下帖请孟雒川到省督办赴宴,意在奚落和敲竹杠。孟见帖知事不妙,请山东财政厅长张子衡调解,讵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恰在这时张宗昌接到章丘县长林××告发孟华峰(旧军区区长,孟雒川的侄儿)侵吞地方公款的文书,张立即向孟洛川问罪。孟无奈只好离鲁来津,定居在英租界。后经孟觐侯在北京瑞蚨祥西栈,宴请张宗昌,以两万元作结。
孟雒川定居天津后,因年逾古稀,身处异乡,水土不服,环境一时难于适应,经常患病,幸有名医孔伯华照料,使健康无损。
这时的孟雒川公馆,已是渐趋颓败,为减少开支,孟雒川裁减了不少佣人。他的子侄,不少人另立炉灶,自设公馆,出多进少,坐吃山空。
孟雒川个人用的厨师是异香斋祖传名庖李维泉。每天早上喝老母鸡汤,内加海参片;中午用饭,能吃一斤多重的肉肘,人们说,孟四老爷真是“福寿”双全。
约在一九二五年冬,孟雒川在天津召开经理会议,出席的有上海经理魏兴文,济南经理陈吉人,北京经理李梓封和姚秀岩。主要研究徒工、伙计的年薪和股份的分红问题。决定学徒工每人每年十元;工作多年的老伙计最高年薪四百元;每厘股份一千二百五十元,吃一个股(即十厘份子)的经理(如孟觐侯)每年就能分红一万二千五百元,相当于一千二百五十个学徒工的年薪。
约在一九二九年年底,我代表北京瑞蚨祥西鸿记茶店去天津孟公馆参加这年的决算。记得参加的人有上海瑞蚨祥代表韩鸿寿,北京瑞蚨祥西鸿记李峨山,北京瑞蚨祥老号姚秀岩,北京瑞蚨祥鸿记万寿昌,北京瑞蚨祥东鸿记茶店×××,北京瑞蚨祥西鸿记茶店×××,天津瑞蚨祥鸿记辛侠南,天津瑞蚨祥西号王先勋,天津瑞蚨祥庆记刘少千,天津泉祥茶店李竹轩,周村泉祥刘树璋,青岛瑞蚨祥沙雨卿,烟台瑞蚨祥张墨农,烟台泉祥茶店李鸣楷,济南瑞蚨祥鸿记高芑泉,济南瑞蚨祥老号盖景山,济南瑞蚨祥昌记温寿山,济南泉祥鸿记茶店刘树祺,济南泉祥西号焦冠周。决算三十天,经详核后,长款者:北京第一,济南第二,上海第三,天津第四;亏损的有烟台和周村;保持平衡的是青岛。总利润除去消费和夥友的工资,平均每厘份子合银九百三十五两,一个份子应得九千三百五十两。吃一个股份的经理仅孟觐侯一人。 (沈崇舟回忆)
经营黄金
一九二四年,孟雒川居津不久,济南、北京,青岛各瑞蚨祥相继增设了金柜。
原来,在五四运动前后,英、法等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兜售黄金,金价为之大跌,金价每两由三十多两银子降至十几两银子。作为经商里手的孟雒川以为这是个发财的买卖,天赐良机,遂令申庄经理魏兴文从汇丰等外国银行买了一宗黄金,具体数字不详。嗣后,金价又陡涨,孟雒川将贮存之金卖出,赚了很多钱,于是对黄金发生了兴趣。彼时,官僚、军阀、巨商、士绅生活日趣奢糜,金银珠翠等首饰物成了他们的装饰品,同时也成了他们行贿、交际应酬之工具,因之,金店生意格外兴隆,于是孟雒川决意在瑞蚨祥增设金柜。
负责金柜业务的是贾宝山,他干过金店,有所专长。他进店后,雇用了首饰工人及徒工十余人,从上海购进货物,于年底在济南瑞蚨祥正式开业。制成品有手镯、项链、戒指、耳坠、凤冠、帽花、银盾、银花插、银花瓶、金条、元宝等等,一时顾客盈门,生意发达。
此后,孟家嫁女、娶妇、丧葬,无不动之于黄金。文革期间,旧军镇群众从孟家部分坟墓中挖出的金银珠翠等物计千余件,有金钏、玉镯、戒指、项链、耳坠、凤冠、翠板指、玉鼻烟壶、金簪、银钗、玉白菜等。其中从一家中就挖出金钏和金镯十五副,计黄金一百六十两。
一九三九年,孟雒川去世后,勤记、俭记、恭记将其生前贮藏的黄金均分,各得九百多两。一九四二年,日伪警察为敲瑞蚨祥竹杠,以禁卖黄金为名,将金柜经理贾宝山捕押,后花钱赎出。一九四四年,发生了穆(穆鸿尧时任账房先生)、李(李明实)盗卖黄金案,总经理李峨山奉东主之命来济查办,账房十多人“畏罪”辞职,经理张玉甫被出号,此案就此了之。就在这年,瑞蚨祥金柜宣告结束。
左膀右臂
沙文峰和孟觐候是孟雒川创业的左膀右臂,是瑞蚨祥的前后全权经理。
沙文峰章丘万辛庄人,自幼关心经济善于理财,初在济南从事钱业,后,孟雒川聘为瑞蚨祥经理。两人言语投契志同道合。沙文峰虽不精通绸布经营业务,却长于用人,又加为人老诚持重,狷介耿直,勤恪职守,为孟雒川经商理业,真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因而使瑞蚨祥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被誉为孟家的“活财神”。
瑞蚨祥在积累了一定资金之后,沙建议孟雒川在北京抄手胡同开设了鸿记布庄,在天津竹杆巷建立了瑞蚨祥土布批发庄,都是专门批发章丘土布,营利很厚。
1896年孟派沙亲往烟台考察,遂在那里设立了济南瑞蚨祥烟台分店,极为赚钱。孟雒川将沙文峰提升为济南全局总理,也就是瑞蚨祥的第一位总经理。沙常以资东的身份代表孟雒川到北京考察。当时的北京是清朝帝都所在,达官贵人猬集于此,生活奢糜,高级商品销路大开,且清室正崇尚洋务,进口货成了时髦品,购者甚多,利润可观。于是沙文峰又同孟雒川商量决定,在北京大栅栏买地皮建立门面,设立了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之日,顾客盈门,应接不暇,誉满京畿。
孟雒川常说,沙文峰是我孟氏发家创业的功臣。1916年,沙去世后,孟雒川难过地说:“沙公之殁,如断我手臂。继沙文峰职务的是孟觐侯。
孟觐侯是孟雒川的一个远房侄子,是北京瑞蚨祥中兴的代表人物。1934年病故北京,孟雒川闻讯悲喜交集。悲者:孟觐侯在恢复与发展北京瑞蚨祥之事业方面,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喜者:孟觐侯在京津一带声威震东主。许多人只知孟觐侯不知孟雒川。他个人私生活之奢糜豪华无出其右者。他的死,消除了孟雒川的心头大忌。因此,他给孟觐侯的盖棺结论是“功小于过”。
孟觐侯死后,接替他总经理职务的是姚秀岩,姚之后是孟秀涵。上任不久,孟雒川要他清理孟觐侯在瑞蚨祥的欠款。孟秀涵遵命照办,于是找孟觐侯之子孟昭锐算账。孟昭锐是个忠厚长者,看了欠款字据后说,古有遗训,父债子还,可是父亲这笔巨债,我就是倾尽家产也难以抵偿。孟秀涵说,这是老东家四老太爷的指令,我只好如此。孟昭锐一时无言答对,沉默良久,哀乞孟秀涵在孟雒川面前多进美言,看在族家分上宽容时限,日后再议。此时,躲在屏风后面的孟向臣(孟昭锐的儿子)对他们的谈话听得清清楚楚。孟秀涵走后,他对父亲说,孟秀涵如再来,由我对付他。
孟向臣自幼多谋善断,立身处世,颇有祖父孟觐侯的风度。不几天,孟秀涵果然又来,孟昭锐便以身体不好精神欠佳为由交儿子代办。孟向臣直接向孟秀涵提出:我祖父在瑞蚨祥经营了多少年?他的职位是什么?股份是多少?孟秀涵回答后,孟向臣语气逼人地说,瑞蚨祥不找我们算,我们还要找他算呢。你回去对四老爷说,明天咱们一块进官府,用法律作保,所有瑞蚨祥一律关门算账。凡我祖父经手为瑞蚨祥增置的财产,包括楼房、门面、货物积存、店中用具等等,折价核算,按祖父在瑞蚨祥的工作年限和股份,应分多少就是多少,扣下祖父的借款,剩余归还我们。孟秀涵不觉倒吸一口冷气,说此事需请示东家再定。回到瑞蚨祥立即向东家们汇报此事。孟华峰略加思考连说不可不可,如果这么一算,那瑞蚨祥就完了。你速回昭锐,就说你四老爷年纪大了,有些神智不清,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这事以后别再提了。岂料此时孟向臣凭着祖父生前同官府衙门的交往,已向有关部司备了案,此账非算不可。孟雒川懊悔莫及,怪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结果说情不下,瑞蚨祥又给了孟昭锐一笔巨款(具体数字不详)才作了结。(董恒谦回忆)。
思想道德
孟雒川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清王朝度过的。思想守旧,晚年常以皇清遗民自居。在家族中实行封建家长制,提倡“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要求家人“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他反对学堂,主张尊孔读经。在1924年之前,他的后人没有一个进学堂的。迁居天津后,他的封建礼教经开始失灵,他的子侄辈从农村小天地来到繁华洋化的闹市,视野大开,生活更加糜烂,他于无可奈何之中,只好足不出户,洁身自好。
孟雒川的封建等级观念是相当浓厚的,凡属“上九流”人士,他亲之近之,凡属“下九流”人物,他鄙之远之。有一年,梅兰芳“夫人”孟小冬(京津名伶)专程抵津登孟府叙家族之谊,很想见见孟雒川。当家人禀报后,孟面沉似水,说小冬虽是族人,但她毕竟是“戏子”下九流,我若见她成何体统?结果孟小冬高兴而来悻然而归。
一九三〇年,孟雒川在天津庆八十大寿,有一权贵点了谭富英的戏,谭因患时感,嗓音不好,请求推迟时间,孟雒川一时不悦。孟觐侯立传谭小培(谭富英之父)训诫道,小培,富英这孩子太不面子,老太爷的寿辰要他献个戏,怎么不来呢?这不是扫太爷的寿兴吗?谭小培站起来,“回候爷的话,富英斗胆不敢,确实感冒”。“你父亲谭鑫培是供奉内廷的御戏子,上赐黄马褂,对我还言听计从,怎么你父子就能如此无礼?时间不能推迟,准时出演”。谭小培只好唯唯领命。
寿正终寝
一九三九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孟雒川寿终正寝,全府上下大举其哀,丧期为半年,章丘十个区,每区选一代表,共十人去天津吊唁,并赠了“乡谥靖惠”的大匾。中华红十字总会会长王彩臣亲笔“点主”。达官显贵送的挽联丧幛多得容纳不下。丧资费用折绸布八千余匹。(孟工永忆述)
(以上诸人回忆均是明兆乙记录,整理时,参考了省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有关内容)
附:
孟雒川嫡孙孟式雍同志的来信
章丘县政协办公室领导同志:
您好!接到寄来关于先祖孟雒川史料草稿,交我们审阅,非常感谢。古书《礼记》上说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就是说一个人对社会有功有过,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作子孙的不好说什么。千秋功罪,自有定论。
关于献衮龙袍一事,恐是讹传。袁世凯窃国称帝,一切自有他的属僚安排,不必要孟雒川献衮龙袍,再说孟雒川也不可能知道衮龙袍是什么样。这是我们一点私人意见,是否正确?请您商度,我们不会再作反应。
关于孟乃全的史料草稿,自文化大革命孟乃全死后,我们之间断了联系,找不到他后裔的住处,只好把原稿寄回,请原谅。
此致敬礼
孟式雍上
1986年12月6日
知识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章丘旧军孟的孟氏家族、地主庄园、巨商宏业、社会地位、人物薰莸、家族内部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旭东
责任者
高启奎
责任者
沈崇舟
责任者
董恒谦
责任者
孟工永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孟雒川
相关人物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