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谦祥益创始人—董连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058
颗粒名称:
谦祥益创始人—董连元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9
页码:
7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谦祥益创始人—董连元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谦祥益
创始人
董连元
内容
我的二祖父董连元,是旧军孟家进修堂谦祥益的创始人,其生平事迹,远近咸知。兹据本人耳闻目睹,将其一生所历,属文以记之。
二祖父自幼才思敏捷,处事异人。因家贫十五岁辍学,去周村恒祥染店学生意。东家是旧军镇望族孟毓溪(孟养轩之曾父祖)。进店三天,言谈话语待人行事,深为掌柜所赏识,处处钟爱。二祖父并不因之而骄,仍谨其言慎其行。这更为首事人所器重。他不但理事干练出入有方,而且还善于助人。店伙如有难事,他总是热诚地为其出谋分忧,倾力相助,深得大家的敬重。
一年后,掌柜见他胸有城府,宏识卓见,处事明决,愿亲之近之,常谈些生意理财之事,二祖慨然以对,他的意见每每被采纳。一次,他建议掌柜在染店中增设布业,扩大经营范围,以广财源增加利润收入。建议被采纳后,一切顺利,资本当年翻了一番,继之顾客盈门,誉满全市。三年内,营利胜本数倍。此时二祖父又建议掌柜积累资金,继续扩大经营,掌柜欣然从之,又过三年,已是本巨业宏,店业骎骎日上,遐迩驰名,特别是北京天津一带,慕名前来商洽生意者日益增加。此时资东孟毓溪亲自找二祖说,自你来店至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事业一新,本利俱增,恒祥今日之盛,全赖你的才智。二祖谦谢道,舅父〔注一〕过奖,愚甥愧不敢当。东家提出,今后咱们的生意可以再向何处发展?二祖说河北可行。掌柜指出:河北虽好,但彼地人情难料,况且咱们人生地疏,举目无亲,难保无虞。二祖答,德能服恶,成事在人。于是东家孟毓溪选族人孟某随二祖同赴鄚州(今河北省)。该地一年一度有规模盛大的物资交流会,古称鄚州庙会。塞外的牲口、毛织品,关东的参茸珍貂,河北、山东的粮棉土布(特别是章丘寨子布),方圆数千里,来此处进行交换,市面颇为繁华。
在鄚州开业不久,果然有恶徒骚扰。二祖以诚恳温良的长者态度,动人心弦的劝诫言词,明以仁德晓以大义,使不少歹徒触动“天良”皤然悔悟,乃至涕泗滂沱。即使那些冥顽不灵者劣行亦有所屏敛。不到一年,基本上达到化敌为友,遂成膀臂,安全至极。使生意日兴月隆。复数年积本累万,利益更厚。东主掌柜闻讯赶至,结查账底,半点不差。东主掌柜心悦诚服,遂嘱二祖:今后凡店中生意由你全权执料。二祖作揖称谢,并说承蒙舅父大人、掌柜错爱,董某当尽绵薄。于是又提出新的经营方案:当今北方生意已初就,宜再向南方发展。东主愁着无人,伙友中没有敢担者,二祖慷慨毛遂自荐愿往,并说南方生意理妥再听调迁。东主掌柜大喜,遂选吉日良辰启程,即去苏杭。按计划置办松梭,挑选不二。一年后,置作完善名就庄成。凡苏杭松梭,都是定机包装,预先付款,待挑选完毕,方许外卖。因之,恒祥的布优于别家。为满足顾客需要,又到汉口一带采办,方法同置办松梭一样。
二祖虽然常年在南方,但对北方鄚州店铺之事并不放弃。每年岁底必回,结账理财,了解生意情况。诸事普查一遍,作出总结。对上下伙友,乃至庖工杂役,赏罚分明,待之如手足。家中凡有红白喜庆生活困难者,分别予以恤济,深得人心。彼时他年方而立。由于他对恒祥店业的苦心经营,业务逐盛,人多事繁,首事者孟某才力不加难以胜任。东主和掌柜请二祖坐铺经理,另派人南下,这样以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下生意同时兴旺。由于经营扩大,范围日广,人员不足用,房屋不够住,于年底又增加百余名伙友。置地四十余官亩(相当于市亩),修房建院,整理门面。待工程结束,将染柜、车辆马夫等迁去,布柜仍在原处。经刷新后的鄚州恒祥,又是一番景象,顾客川流不息,买卖应接不暇,日不止百家。
二祖调用人事,唯德才是举,任人唯贤。立铺规人人遵守,店内外井然有序。每日或来往对答,或阅理账目,耳听、言叙、目察、手理应酬自如。常辖二百余伙友,终日谈笑自若。时总掌柜年迈力衰,不能理事,因而周村恒祥店业不振,经东家提出将周村商号并入鄚州。不久,掌柜去世,东家命二祖接任。二祖婉词推让于孟某。东家不允,一再恳求。二祖坦率以对,并说掌柜是个职衔,成事在人不在职。我不在掌柜不掌柜,应以店事为重。刻下,我事务繁杂,孟某为掌柜,我作助手,如有困难我当效力,一番力劝东家方允。数年后,又增设广货,营利更加可观。每年分红,二祖得大宝一百余支。此时恒祥资金积至六十万,人称百万余。塞北江南,中原外洋皆知孟氏巨商大客。东家说,我家立号百余年,未有今日之盛。彼时店中主事者有六、七十位,染师百余名,镖司三十个,车夫二十多名,总计二百二十余人。有大车六辆、轿车(马拉的)九乘,都作进出货物之用,非当事者任何人不能挪用。此时鄚州街称其为宏业巨店,远近驰名。
二祖善恤贫苦,有求必应。但是有个善恶标准:凡是养老抚幼来求者,必尽力资助;凡浪子于走投无路之际求其救助者,问明实情,良言劝诫并要其改过自新,确有悔悟态度诚恳,助其一半;不忠不孝土霸恶棍之徒,一概斥之,其中愿有悔改者,亦酌情安之,以免后扰。因此恒祥商号在鄚州市贤恶皆服,如同故乡。
二祖四十岁时,资东分家,各位少东认为恒祥业大产厚,要各家均分。老东虽有留恋之心,怎奈年迈力衰,只好勉从,自此恒祥解体。二祖无所适从,清账交接,出业归田。老东伙友纷纷挽留。二祖感其德,便去进修堂代理家务。越二年,诸少东贪婪自肥,勾心斗角,遂起萧墙阋争,成讼官府。结案,恒祥被劈为数股,各立字号,进修堂商号初为谦生德祥。后在北京东月墙设门面又为谦祥益洋货店。东家(此时东家为孟传珠,孟疏溪之独子)请二祖全权治理。二祖到职,立即作出决定:在周村、鄚州均立商号,以周村为老店。
北京市面宏伟而繁华,顾客多而异,外地人一时难以打开局面。二祖聘请京中有名商首,共辅谦祥益。他尊贤礼士,待伙友如兄弟,因此都愿倾力效劳。二祖善于交友,不论王府部院还是工农学商,进店买货热情接待,如同家人。真是“孟尝君子店,千里客来投”。于是生意大振,一时架无过夜货,栈无日存品。
正当谦祥益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之时,东主孟传珠病故。女东主冯氏命二祖速归,交待亡夫遗嘱。孟传珠之遗嘱因何不授于子而托妻转交于二祖呢?其原因是这样的:孟传珠先娶何氏,无出,继娶冯氏又不育,绝嗣,所以孟于临终之时将“嘱”传给冯氏,冯再命二祖接嘱。当下二祖离京速回。冯氏见之如逢亲人,乃泣告曰:“先夫遗嘱我家三个商号,只有北京谦祥益为生财之源,董某如能治理,嗣后必有大发迹,我不知你能否为用?我一女流,又无子嗣,愧对夫君于九泉。况且你我男女有别,诸事多有不便,又道是寡妇门前是非多,怎能得到你的拥护和支持呢?请二爷三思,千万不要以我为念”。说罢泪湿前胸。二祖闻言,汗出全身毛骨悚然,含泪而答:“我兄弟数人,均受恩于东主,我董某怎敢怀有二心?太太如用,肝脑涂地誓死相报”。女东大为感动,不待丫环搀扶,撩裙扑地跪倒泪珠如雨叩头再三,说夫君有灵,九泉瞑目我家有托矣。二祖惶拜受命,愿领铺事。冯夫人又说,夫君归天,廷丧在堂,因无子嗣,尚不能入土,因此,除铺事外,我家中之事还望二爷指点。至于商号,我等不管,由你去办,只需店伙顾养,别无他求。凡今后,孟、董两家应是一家。倘能如愿,我纵染黄泉,亦不忘二爷之恩矣。二祖俯首再拜,说请太太放心。冯氏说:请你休养几日,以好回京。二祖心想,这真是个有才有志有识的女东主。
女东冯氏,系名门闺秀,自幼熟读经传,通四书,明周礼,诗词书画俱佳,亦能针黹女红,颇有心机,因此能使进修堂这个望族有更大的发迹。
二祖告别夫人,即日启程。风餐露宿,兼道趱路。到京后,时值孟某购货,因贪价廉买得太多,年内销不出去,造成积压,而票庄又要全部兑现。二祖察知,不觉心惊汗出,如何是好?最后暗迁自己人去保定我祖父处,说明情况,请求赞助。祖父到同市“四威堂”借银数万,方济二祖燃眉,同时去函指责二祖之过,二祖只好暗忍,不到年底,所借之银,如数还清。
二祖在京与宫用药店“同仁堂”的乐百川先生结为知交,而乐和一家亲王颇有往还。因此亲王常来谦祥益选货闲聊,日子久了,关系密切。在一次清谈中,亲王发现二祖出语非凡,满腹经纶,便产生爱才之心。说二祖有王佐之才,为何失身商贾?并说大清国朝正当用人之际,如愿出仕为官,他可以保举。二祖回说,小民出身微贱,才疏学浅,只可经商贾,无能理皇事。况当今东主谢世,女东寡而无嗣,自己不忍背托。亲王说,“你真乃托孤之士,既有托孤之重,我不强矣。你东主是谁?为何寡孤无嗣?”二祖含泪禀道:东主孟门冯氏,现居孀无子,夫柩不能出,哀求族叔孟毓湄,应过继长孙,叔同意而婶母李氏不肯,求族人调说无效,灵廷三年不得入坟。冯氏主人贤而慧,曾有誓虽身赴万刃,家业尽效皇廷,也不敢使夫绝嗣。现正在京办理嗣事。亲王叹曰:“有此贤主即有此忠伙也。吾清朝原有嗣历,何能说绝,吾定奏圣上,使部示嗣”。尔后,冯氏果然奉旨继嗣,继子为孟继頨。冯氏为报皇恩,献军饷万银,被恤一品封诰。
二祖五十余岁时,将北京谦祥益治理得如鄚州恒祥之盛。各省码头,广州、苏州、汉口,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均有置客。此时海外已与内地通商。洋人北京领事花二(系何国原资料不明),慕名想与谦祥益通商。谦祥益李某与其洽谈,花二说:“闻有巨商恒祥领事董某,现居那里?”李答:“恒祥因东家分业而劈废,现在的谦祥益之领事即恒祥之董某。”花二高兴地说:“我的生意做通了,请你赐教。”李说外洋货物不同内货,要想做交易得请示首人。而你们的货物巨大,银款得通融。花二说,既是董某的首领,我们外洋知其有信,先付你们货,等卖完了再还钱也可以。“即使如此,也需要告之首事人然后再办理方妥。”花二说好,我相信你们,先发货数百件至鄚州借存,董首事如应,就地销售,随市定价,关税和脚力费由我们承担,待货清账结,将货款汇至北京。如不允,货物仍算寄存。我可立下代卖寄存之票,以资佐证。李见其心诚,当即给二祖去信言明此事,并求其速归。时值鄚州盛会,二祖见信,立即应允,不日办妥,将货款汇去北京,尚有厚利。同时附信请花二阁下暂等,并要求再发货百件。花二收银见信,喜不自胜,遂发货千余件,办法同前。来货销售大半,即将货款全部汇到北京,花二益加高兴。当花二知道货未清先付款时,感动地说,我原说货清款回,结果是货未清而款先至,信诚信诚,我们洋人所不及,更不能失信于中朝。按例纳息,李不从,花二坚持付息,无奈只好按规定办事。
后来,有的同行知道与洋人通商并不难,于是向北京发函与花二联系,也想与之进行交易。花二回复:贵商虽是祥号,但你们的首事我们尚不了解,待日后再议,否则可另打算。后来,花二向其总领汇报,总领说,外洋久闻恒祥但不相识,孰不知就在目前。你明天到谦祥益求见。花二领命,第二天,净斋更衣,来店求见。时二祖外出,别人不敢交谈,洋人花二恭而等待。二祖回来后,司事告之其事,二祖亲自将花二请至内宅,以国礼相待,宾主推心置腹,畅谈中外贸易之信誉。花二频频点头,表示心悦诚服,愈加恭慎。于是说,今闻大商之宏论,顿开茅塞,大增识见。后常来请教,与店中伙友如同师兄师弟一般。
二祖六十岁时,店业扩大,人多院窄,为防不虞,安置了水笼,以备火患。不久,皇宫失火,官笼不济用,乐百川先生将谦祥益的水笼引进宫廷,及时扑灭,受到文武群僚以及众家亲王的嘉奖。从此,朝廷每季发银四十两,作为谦祥益及其他参与救火者的修笼费;每年敕赐六品顶带十二名,以彰奋勇。
二祖七十岁时,自觉精力衰退,恐误店事,便回籍向东主告退,东主不允。又过一年,实觉不及,又请求东主,冯老夫人见其实是体力难支,便满怀激情地说,先君在时,我依靠的是你,现在仍然依靠你,你对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顾养之恩没齿不忘。如今你已是古稀之年,应坐享清福,不过,人选之事还得二爷操心。你就是招个小孩来接替你的职务,我也是相信的,并且待他如待你,任凭你推荐。二祖说,经我几年的考察,姜某和高某二人厚道老成,治店有方。以姜为首高为领,〔注二〕后必有成。冯氏说,虽如此,还需你来掌管,你就在鄚州静养,二祖叩谢,并领姜、高二人面见女东。女东说,今董某推荐二公,你们当效董某,董所立店规千万不能废除。二人谢曰,我俩才疏不能治,希二爷指教。越明年,二祖卒于鄚州,东主闻之大恸,即令子侄如待父辈扶柩归里,伙友号啕而送。二祖为孟家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一:孟、董两姓世代联姻,故有甥舅关系。
注二:姜、高具体名字不祥。
本文根据董寿龄所撰“二祖生平”一文整理。董连元水寨镇康家庄人。
1986.4.30
知识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章丘旧军孟的孟氏家族、地主庄园、巨商宏业、社会地位、人物薰莸、家族内部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寿龄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