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旧军孟氏在邹平县的田庄—孟家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030
颗粒名称:
旧军孟氏在邹平县的田庄—孟家坊
分类号:
F327.52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旧军孟氏在邹平县的田庄—孟家坊情况。
关键词:
邹平县
田庄
孟家坊
内容
在章丘、邹平两县毗邻处的辛寨村东北约一华里,有一个由近百间砖瓦房构成的小村,这就是章丘旧军孟家的庄园之一“孟家坊”。此“坊”何时兴建?我们无从谈起。据当地群众传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黄河决堤,此地正处中流,庄田淹没,人畜死亡无数。幸存者飘泊异地流落他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山东巡抚毓佐臣(毓贤)委孟雒川平粜局总办,搞救灾赈济。他为了使背灾人民回乡重建家园,多方面筹集粮款。据说孟家的某房儿妇,有一笔私蓄,孟雒川用之救灾。决定在此地以合理的价格购置荒田,卖主得款后,用以维修房屋,置办生产工具,购买牲畜。所卖之地仍归己种,收获之物与地东平分,谓之“分种”,田赋税银由孟家负担。这一办法颇受灾民欢迎,于是流浪在外者纷纷归来,踊跃卖地于孟家。孟氏先后在张寨、粉张、北杨、夏庄、豆腐赵、秋家、鹅庄、辛梁镇等村,买到土地三顷六十亩(合1,080市亩)。东家为便于收租,遂在张寨、粉张间偏北的地方购买地皮,建房盖屋名曰“孟家坊”。
坊上有四个大院,都是砖墙瓦顶,宽敞明亮。总大门朝南,可通马车,二门上槛有一横匾,上书“爱吾村”三个大字。有大过厅,配房,每年秋天,东家派人来收棉时住在这里。
孟家坊住有七家佃户,每户配给五间瓦房(不交房费),为东家守园护村。根据人口多少,东家分给各户三至六亩土地,种植五谷,作为口粮田,不缴租子。所有租田,一律种棉花,没有固定租额。收获后,棉花对分,棉柴作价归佃户。三亩棉柴折5斤棉花,叫“留柴花”。
一般年景,每亩可收籽棉150斤左右。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管家就要抽回土地另寻佃户。
根据粉张村王焕章同志回忆,一九二七年前后,他一家五口(其中有四名男劳力)住在“坊”上,有口粮田六亩,每年所收,可供温饱;租田二十四亩,全部种棉花,平均每年分到籽棉1,600余斤,足充生活所需。当时坊上的七户人家,如吴元德、王汝顺、张文炳、王怀水、张克诚、张继武等,生活情况大抵如是。
平时,佃户们有事,可找庄头(即村长)商量,如租地、还地或者有其他困难,庄头就可以代管家行使职权。那时的庄头是吴元德,后为张文炳。
每年秋季来临,东家便派人来坊上收棉,来人中有分管庄田的掌柜、管账先生、厨师、杂役,有时还有两名带武装的护院家丁,总计七至八人。食宿在坊上,收完棉租,向庄头交待一下,便返回原处。
所收之棉,晒干后,打成包。用“四硬套”的马车运往旧军。有时直接拉到小清河渡口,装木船漕运到济南。平均每年可收租棉三十九万斤,供经商需用。
1928年至1929年,章丘罹张鸣九、孙殿英之乱后,旧军孟氏中的大户如矜恕堂、进修堂先后离家定居天津,代管棉花庄田的是矜恕堂的管家马貌堂。每逢春节后,所有佃户都去旧军给东家拜年,代东家接待的就是马掌柜,他待人和气,招待热情,同佃户们促膝并肩啦家常话桑麻,并设宴款待。
济南“五三”惨案后,山东无主,国是日非,兵匪四起,章丘、邹平尤甚。孟家坊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于是收租点由此迁到章丘的辛寨。办事处设在辛侠南(瑞蚨祥经理)的大院里,每到秋季,东家从济南瑞蚨祥直接派人来辛寨收棉,这时的庄头是张林文。他要求佃户五天一次缴租棉,具体规定:张寨以东的佃农每逢“三·八”为缴棉日;张寨以西的佃农每逢“四·九”为缴棉日。至时,棉农们男女老幼肩挑车推牲口驮,前来缴送租棉。
一九三七年至解放前,地方混乱,各派势力崛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佃户们无法应付,租棉曾一度中断,迨至解放战争爆发,孟家坊毁于兵燹,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知识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章丘旧军孟的孟氏家族、地主庄园、巨商宏业、社会地位、人物薰莸、家族内部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焕章
责任者
张林杰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