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明水撷英》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016
颗粒名称: 我和我的老伴
分类号: K295.24
页数: 6
页码: 205-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赵兴元夫人陈灼的文章,介绍我和我的老伴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赵兴元 陈灼 文章故事

内容

前些日子,《退休生活》杂志的记者到我们家来给我和老伴赵兴元拍照片,说是要在杂志封面上发表,同时约我写一写我们老两口47年的婚姻生活。虽然我不大会写文章,可经不住记者的劝说,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说老实话,我只不过是个参加革命挺晚的小知识分子,没有多少可说可写的。倒是我老伴赵兴元,1939年14岁时参加八路军,第二年入党,参军后从战士做起,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先后九次负伤,立过两次特等功、六次大功、先后被团里、省军区授予“模范共产党员”、“战斗模范”、“全面功臣”等光荣称号,1950年还当上了“全国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后来中央军委还授予他“文武双全的全国英模”称号。由于工作的需要,兴元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我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还先后当上了党的中央侯补委员、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退下来后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对人民的贡献可比我大得多,所以,我觉得把兴元介绍给广大老年朋友,还算可以。 还是把话头拉回来说说我和兴元是怎么认识、相爱、成家的吧。
  老年朋友都有体会,咱们这一代人的婚姻可没有现在小青年恋爱时那么浪漫。尤其像我和兴元这种军人出身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就更简单了。那是1950年兴元调到中南军区党建班学习并兼任副大队长时,因病住进了武汉陆军医院。由于组织上十分关心他的个人生活问题,便通过医院领导帮他在医院人员中物色对象。结果,选中了我。我俩通过不长时间的相处和了解,觉得我们既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又愿意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爱护,共同在一起生活。所以,便向组织申请结婚,组织上认为合适便很快批准了。就这样,在1951年1月19日,我和兴元举行了婚礼。说是婚礼,其实不过是双方领导和几个知近朋友前来祝贺,尔后吃一顿比平时略为丰盛一些的饭菜而已。尽管婚礼很简单,没花什么钱操办,但那热烈而庄重的气氛让我终生难忘。领导的祝福、战友亲朋的祝贺,是那样亲切、诚势,我们心里真是充满了幸福。
  我们结婚三天便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没过多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们虽然结婚才一个来月,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双双报名要求参战。到了朝鲜战场,我和兴元就天各一方了,相距几百里地,只有赶上缓战休整时,“牛郎”和“织女”才有机会借单位汽车的光相见几天,尔后,又赶紧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
  我和兴元有了儿子以后,既让我们高兴、快乐,又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孩子的尿布湿了,我只有拿到冰冷的河水中去洗,结果,我的两条手臂得了风湿病,很是痛苦。但当时战争环境下医疗条件很差,对风湿病束手无策,只好抽空到山上去拾些柴草回来烧水,用热水和热气来熏洗手臂,算是治疗了。还别说,这方法也还管点儿用,一经熏洗立时就感到舒服了不少。
  兴元的处境也不比我强。他们是战斗部队,日夜驻守在大山下挖成的地道里。那地道真潮啊,洞壁上渗出的水不停地从洞中向洞外流着。在这种环境下,很多战士都得了关节炎。他们盼着上级命令出击,因为出击时就可以从地道里出来了,既可吹吹浑身的潮气,又可以晒晒太阳。
  为了纪念这段艰苦的生活,我们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远征”,期望以后孩子长大了不要忘记他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呢!
  1953年8月1日,战争终于结束了,美国人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我和兴元也先后返回了祖国,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学习生活;我则考上了南京药学院本科。那时的学习生活很紧张、很正规,我和兴元都分别住在自己学校的集体宿舍。一岁多的孩子则租了一间民房请了个保姆帮助带。我们三口人每周六团聚一次,但要遇上考试复习阶段就不行了,半个月能聚一次就算不错了。经过一番苦苦的奋斗,1958年我和兴元双双拿到了毕业证书。我们真是高兴啊!
  毕业后,兴元回到了东北原部队,我则留校当了教员。又过了三年,经组织上帮助,我们总算解决了一南一北的两地生活,我也调到了东北的锦州。但兴元在义县,他只有到军部开会时(军部在锦州)才能回家看看。
  长期的两地生活,有苦有累也有收获。
  说苦和累,仅举一例便可:我们在有儿子以后,先后又有了两个女儿。每逢生育前,什么小孩衣服、尿布、被褥啊,一切准备工作都得自己来;到了临产去医院和产后出院回家,也得自己张罗,每次都是自己抱上婴儿,从街上叫一辆三轮车回家。我不从兴元部队要车,我想,一般市民百姓生孩子可以不用小汽车接回家,我也应该一样,自己能办的就决不去麻烦组织上。就是兴元,因为他是军人,部队上的事情繁忙,所以我也不牵扯他的精力,也算是一个军人家属对军队的支援吧。
  兴元对此颇感歉疚,但他也感到自豪。他觉得我从不为难他,从不麻烦组织,是他可以为骄傲的,他的老伴和孩子没给他丢脸,为了还我的这份情,他也尽量在有空儿回家时帮我做点儿什么,或是多和我与孩子们说说话儿,从感情上多关心关心我们。有时候,全家人聚一起时,孩子们便故意问兴元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每到此时,兴元便窘得张口结舌,答不出来。于是,全家人便哈哈大笑一场。其实,也不光兴元答不出来,那个年代的军人家庭中,有几个当爸爸的能说清楚自己儿女的生日呢?
  后来,兴元在黑龙江省军区工作时,我们俩上班是走一个方向的。特别是三九严寒时节,大街上真冷啊。可是每天早晨我都是先出家门去挤公共汽车或赶单位的通勤车,从不沾兴元的光,坐他的小汽车。我觉得,沾这个光不体面。
  我说的这些都是我替兴元着想,严格要求自己的事。其实,兴元也是非常关心我的,只不过因为忙于部队上的事,为国为公不得不舍下“小家”罢了。到了我和他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兴元曾深情地对我说:“过去我们这个家庭都是由你一个人操劳费心,你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如今,我也退下来了,社会上的事也不多了,该我照顾照顾你了,何况你还有慢性病”。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不说平时帮我照料家务,就是前年夏天我得病卧床那两个月吧,全靠兴元无微不至的照顾了。不然,我那场病也好不了那么快。
  现在,一早一晚,我俩就一块去公园锻炼身体,和当地群众同乐、交朋友。此时,没有了司令、将军,也分不出谁是官谁是民,大家都一样,真正是“平等”了。这又是一种新的乐趣,新的生活。我和兴元都感受到了一种过去几十年所没有的放松与舒畅。
  我和兴元到二00一年时,将庆祝金婚。我们愿意同现在通过《退休生活》杂志相识的老年朋友们相约:到那一天,我们再通过《退休生活》杂志相会!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健康长寿吧!

知识出处

明水撷英

《明水撷英》

本书《明水撷英》收录了章丘市古代先贤、近代名流、现代群英的人物简介,事迹以及个人作品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