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92
颗粒名称: 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他题名: 记三十年代两才子高为田与耿狂澜的事迹
分类号: K825.6
页数: 11
页码: 186-196
摘要: 本文记述郎山之阳,绣水之滨,在古老的章丘县城,三十年代,竟出现了两位闪着文采的青年诗人,就是高为田和耿狂澜。他二人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在诗文、书法、篆刻诸方面却有着较深的造诣。在当时青年中都产生过良好的影响。故那时文化教育界人士多以两大才子目之。至今老一辈人回忆这段往事,仍然传为历史佳话。
关键词: 章丘 耿狂澜 高为田

内容

郎山之阳,绣水之滨,在古老的章丘县城,三十年代,竟出现了两位闪着文采的青年诗人,就是高为田和耿狂澜。他二人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在诗文、书法、篆刻诸方面却有着较深的造诣。在当时青年中都产生过良好的影响。故那时文化教育界人士多以两大才子目之。至今老一辈人回忆这段往事,仍然传为历史佳话。作者仅就记忆所及,分述于次。
  高为田(1910—1938)笔名高薇,章丘城关(今绣惠镇西北隅)人。他生在一个书香人家。是清末民初维新派、书法家高奇峰的长孙。为田生性憨直,秉赋聪颖。幼时祖父设塾于自家的南花园,延聘著名学者营菊人先生为教席。为田幼承家学,又在营先生的教育下,读书写字,朝夕不倦。越明年,遂贯通四书、五经,并接受民主思想。由于家教甚严,平时除苦读诗书外,对练习书法尤记三着:一、早练小楷,午晚练大楷既练目力、又练心力;二、苦练三伏三九,意到笔到,以活筋骨;三、切忌手提重物,以免手指打颤,影响长进。每日书写碑帖,祖父亲自过目批阅。先学欧阳询,后摹王羲之,炎风腊雪,不为所动。不数年,所书字体清隽飘逸,独具神妙。十五岁时即被西关高氏族长延请为举办大丧之家题主(写牌位)。一时誉满全城。年稍长,在父祖鉴赏古代碑帖、书画、篆刻时,使其不断欣赏历代文化艺术珍品。上至欧柳颜赵,下迄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祝枝山,清代的郑板桥、何绍基、翁方纲等诸大家书法均在临摹研习之中。至二十岁时,即博采众长而熔铸于笔下,大、中、小楷俱能挥洒自如,各具神采。时人多以“书家”称之。自此,除攻读诗文,练习书法并时有创作外,又兼习外语(英语),手不释卷,学习成癖。其好读苦吟竟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亲友见之,无不颔首赞许。仅三年,成绩斐然。时章丘县建设局长曹全锺先生认为他年轻有为,可资栽培,即派他赴省学习凿井技术。回县后任该局凿井专员。旋即成立凿井队。城内居民一向多饮咸水,即选定县城隍庙前及法院前打机井两眼,解决了半城居民的饮水问题,至今许多群众尤甚感念。
  与此同时,为田与诗人耿狂澜结为挚友,携手遍访县内外名胜古迹:如汉阳丘故址,房(玄龄)公碑,李清照故居、李开先、李廷棨、张仲子墓,醴泉寺、四风闸等地并作过许多考察。特别是故乡的山水给了他们很大的哺养。两人或绣江漫步或郎山登高或白云放棹,都写过不少感情深沉、诗味浓郁的热爱乡土的诗篇。
  几年来,为田夙兴夜寐,自学有成。为力求深造,于1932年春北上,就学于北京北方中学高中部。在京期间先后结识了青年作家王大彤(中共党员,解放后任山东师院付院长),诗人王芬等同志并接受了革命思想的薰陶,进一步培养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由于在校学业成绩优异,翌年毕业。当时因北方局势紧张立即返里。学校素知他笔下功力较深,校长罗庆山亲自写信并寄来大批宣纸希为母校挥毫留念。不久,即任章丘县民众教育馆阅览部主任。使其得有机会饱读古今中外名著。其间,对唐诗、宋词、元曲钻研尤精。此时,古诗、现代诗均有佳作发表。散见于当时在济南印行的《民国日报》上。所作《写给绣江》一诗,他饱蘸热爱家乡山川的激动的热泪与鲜血,高度讴歌“百脉”灵泉及明丽富饶的绣江河。他的诗作清新隽永,余味裊裊,往往给人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感觉。使人读后意气风发,跃跃欲起。因此他的诗传诵一时。此时,青年诗人燕之隽(燕迂明,中共党员,解放后曾任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在县任第一小学教师,与为田、狂澜、孙思白等进步青年组成“寒流”诗社。“寒流”意“严寒下的一股暖流”,意味深长。并编辑出版《寒流》半月刊,八开小报兰色石印(据悉,为田、狂澜、思白均为编委。)
  据最近发现1933年我县出版的《寒流》半月刊,第三、四、五期上刊登了他的新诗两首,题目是《大风》、《小别》’还有一首译诗《不是世界一是你》(原作美国作家盖查迪斯塔维尔)。《大风》一首,诗人以狂飙比喻革命力量,表达了他向往革命的高尚情怀,是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激情的诗篇。他写道:“你来自冥冥无际,巨掌掩尽了天日。是怒狮底狂吼,是大块的噫气?……像要:卷走罪恶的城市;扫荡尽人世的不平!”他高唱大风:“你偌大而变化神奇的大风,你天壤间不可思议的伟力;我愿你把‘所有的’一扫而空,我愿随你一同飞去!”在表达自己的坚定的毅志的同时,把诗的意境,推向新的高度。使人读后活力充沛,感奋不已。平时《寒流》文艺社的同人们经常聚会在一起。他们往往在月白风清之夜,万籁俱寂之时,畅谈革命,针砭时弊,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概。
  为田在工作之余,从不放松对楷、草、隶、篆的研习。当时一些乡绅、店主、乃至官员要求题字者日多。县城的讲演台、明水的百脉泉(旧题)虽题名为冯云和(当时县长),实则出自为田手笔。自此名声大震。许多老书法家称他为“章丘一枝笔”。
  1935年,为田受生计所迫,进省考试,成绩名列第一,就任山东省财政厅土地陈报处处员。此时亦致力于唐宋八大家的研究,特别对柳宗元考证甚详。同时在济南又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为亲友书写过不少对幅,楹联并撰写长篇小说《梦痕》一书。
  1937年7月,抗战爆发,是年冬日寇占领济南前夕,为田随山东省府人员南下宁阳。12月日寇渡过黄河,省府再迁单县。此时为田目击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将大片国土拱手让敌的现实,极为愤慨,决计只身返回肥城农村亲家,静观时变。又闻章丘城遭敌机轰炸,与家人音信断绝,天各一方,思乡之情顿生,热泪滂沱而下。此时,想起唐代诗文大家柳宗元滞留柳州的境迂,不觉引吭高歌: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远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后来他把这首诗书写在墙上,表达他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眷恋和对家人挚友的无限怀念。
  是年岁尾,为田接到家书,辗转来到家人避难的章丘南山。时值傍晚,寒风呼号,大雪纷飞,家人见之,热泪盈把。晚上虽寝草枕块,冷被似铁,依旧是谈笑风生,甘之如饴。他在一盏残灯下,从怀中取出带来的刘知几《史通》夜读到天明。真是“一息尚存,我仍要学习。”同时又看望了姑母高筠(章丘县妇女界抗敌后援会的主要成员),鼓励她在敌后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并给弟妹讲述杜甫《北征》以及岳飞、文天祥、顾炎武的爱国故事,以激励其抗敌斗志。
  1938年春,为田携眷回县,为维持生计在城北柴家庄觅得小学教师一席,并济时艰。虽世乱时荒,远近亲友求题者,仍不绝于宅。此时所写内容多系历代爱国志士的名篇名句,借以表达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他尝以“闭户著书多岁月,挥毫落纸如云烟”以自励。是年10月患肺结核,突然大量咯血,虽经极力救治仍无疗效,溘然长逝。时年28岁。恶耗传开,很多师友无不为他的早逝而感到万分痛惜。我县老书法家袁德臣先生闻讯后无限叹惋地说:“后生正当年轻有为之时,如今拂袖而去,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占巾,悲夫!”
  耿狂澜(1910—1933)原名传典,又名念祖,章丘城关(今绣惠镇西南隅)人。他生于一个耕读门第。狂澜生性耿直,天资聪敏,才气横溢,风流倜傥。他不仅精于诗文,对书法、音乐、绘画、篆刻也无一不精,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从自名为“狂澜”二字,可透露其性格狂傲自负,愤世嫉俗的一面。大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慨。1932年前后山东潍县一位诗人郭嘉禾见了狂澜后曾写过一首诗:“原是诗人本好狂,狂澜词调韵铿锵。我在到处似蓬转,却在章丘迂夜郎。”可略知狂澜为人的狂澜幼年进本县高等小学就读,17岁时,按照家俗曾在济南志兴成绸缎店学徒。他不愿受制于人,很短时间辞退回家。在父亲的教养下,积极攻读历代诸子百家,除此苦练书法艺术,他能写一手文徵明式的秀丽小楷。尤其是他的各种篆刻古朴典雅,很得当时名儒营菊人的赏识,又兼与同窗高为田切磋琢磨,学力大进。后经章丘闻文高次乾的推荐到西关小学任教。平时他热爱鲁迅思想,杂文以及木刻艺术,逐渐促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他擅长绘画,尤精于素描,无论农夫、村姑、幼童,一经着笔无不维妙维肖。他还知音律、善于吹箫,常常在月明星稀云淡风轻之夜,吹奏“五四”以来优秀歌曲。高昂时壮怀激烈,低沉处黯然泣下。有时竟达到“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神功。
  狂澜有他放浪不羈的一面,还有他举止可亲的一面。他平时常常以文会友。据狂澜胞弟回忆:“1932年夏某日,先兄在家接待过十几个青年,其中有至友为田(其他人姓名记忆不清),当时他们高谈革命理论,蔑视黑暗势力。既说且唱,谈的是白色恐怖下开展学运的情况,并大唱苏联名歌《伏尔加船夫曲》……”
  狂澜放情山水,但他立足现实,他与为田等有时在女郎山头高吟飞觞,有时在绣江河畔追鱼弄月,有时在中山林临流啸歌,尤其是家乡的一些胜景如金盘飞流,明水泉林,白云夕照,黉塘夜雪等激起他无限的豪情,为此写过较多的诗章。但他又不满于现实生活,心情郁闷,往往在病榻上,尤致力于写作。所写《吐血》一诗(在当时出版的《寒流》半月刊发表),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因时间久远,这首诗仅能记起开篇的几句:
  红艳艳地,终于看见了。
  一条,二条,三条……
  这首诗是诗人血与泪的交织,是诗人与病魔的搏斗,向死神的宣战。究其意义来讲这首诗充满着诗人对恶势力的厮杀,对大自然的眷念,对求生存的呼喊。这首诗调子虽较低沉,但他表达了现实的生活感受,因此,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事实证明狂澜患了肺结核,是年秋冬之交,狂澜病势严重,久治无效,病逝于家。时年仅24岁。不久,青年诗人孙思白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自北京给狂澜年幼的胞弟寄来一信。大意是“他是先兄的挚友,悲痛中了解到狂澜还有一个弟弟,愿结为小友,以再现与先兄的诚挚友情……”真是意味深长,感人肺腑。
  狂澜诗作,因几经战乱,多已散失。现仅存印谱二册。
  岁月倥偬,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县青年对高为田和耿狂澜的名字是陌生的。但在老一辈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还想起他们,怀念他们。认为他二人人品高尚、思想纯洁,娴于诗文,善于书法,特别是他们的苦学精神对于后人仍有启迪、认识意义。为田和狂澜在三十年代文学翰墨园地里仅是两朵小小的红花,而且很快凋谢了。缅怀过去,我们不应忘记,落英化成了泥土,他们以点滴的养分滋补培育过祖国大花园里根深叶茂的鲜花。正如清代进步诗人龚自珍所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革命萃珍、世家初考、人物春秋、资源探微、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文史佳话、山川览胜、名产美味、黑网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为田
相关人物
耿狂澜
相关人物
章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