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埠村地区的民族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85
颗粒名称: 解放前埠村地区的民族关系
其他题名: 大冶翟家两村汉回情况
分类号: C951
页数: 5
页码: 146-150
摘要: 本文记述章丘埠村一带是我县回族人口较多、历史较早的地区。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者推行大汉族主义,地主阶级利用民族矛盾实现其压迫、剥削农民之目的,因而汉、回两族的关系比较紧张,特别是大冶和翟家两个村庄。
关键词: 章丘 民族 埠村

内容

埠村一带是我县回族人口较多、历史较早的地区。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者推行大汉族主义,地主阶级利用民族矛盾实现其压迫、剥削农民之目的,因而汉、回两族的关系比较紧张,特别是大冶和翟家两个村庄。
  大冶(回民)翟家(汉人)两村东西为邻,相距不到二华里。两村土地毗连成片,彼此鸡犬之声相闻,然而两村人民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关系不佳,无相往来。视若寇仇。清光绪末年,翟家庄群众在地主东野庆第的唆使下,赶走了大冶回民在麦田里放牧的羊群。不久,大冶回民又在地主马秉银的挑动下赶走了翟家在麦田里放牧的牛群。经交涉两村各自领回牛、羊,以后不准牛羊进入麦田。结果翟家将赶去的羊群用铡刀铡死大半,大冶回民起诉上告。同一时间,翟家也派人进县城递了讼文。县太接到两份状子细阅之后,行文笔迹象是出自一人。翟家的状文是:“羊吃麦苗,连蹬加刨,吠得一口,连根拔了。”说明羊吃麦苗的危害。大冶的状文是:“数九寒天,地冻似砖,钢镢不入,羊嘴怎餐。”意在为羊吃麦苗辩护。县太得知双方状纸都是乔律师(具体姓名记忆不清)所写,彼此默契,心中有数,只好顺水推舟,将此案不了了之。但双方互不服气,县衙又不给公断,于是怨愈结愈大,仇愈积愈深,时常发生殴打械斗现象。而每次闹事吃亏的总是穷苦老百姓。地主老财则无损于毫毛。东野庆第公开号召群众:不论谁打死一个“回回”,只要给我拖进恒顺昌钱店(东野庆第的银号),赏制钱二十吊,打官司算我的”。那时翟家流传着这样的童谣:
  翟家庄,人心齐,扛起杆子打回子。
  回子跑了、杆子了了。
  两村汉、回关系的恶化,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直入,国难当头,民瘼日甚,危亡在即。国民党一溃千里,所谓后方游击队应运而生。我县就有什么“抗日建国军”,“抗日剿共军”,“红枪会”、“保安团”、“自卫团”等杂牌武装组织,其中打着抗日招牌的孟昭进部队(人称便衣队),常来大冶村驻防,有部分回民弃农入伙。义和团出身的杨文轩(杨家巷村),也拉起了队伍与孟昭进合作。一次孟昭进率部去山后寨、翟家(属八区)等村催粮要款,当地群众在红枪会的支持下群起抗缴,孟昭进忍怒只好到十区采石一带催敛。回大冶路经八区地面时,被红枪会阻截,孟昭进怀恨在心,遂与红枪会旋起衅端。
  当时八区红枪会的大本营在翟家,于是两村群众在种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旧恨新仇一起爆发。大冶回民依仗游击队,翟家汉人大多数本身就是红枪会,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1938年9月3日,大冶部分回民在孟昭进的怂恿下,于夜间进翟家放火抢掠。整个东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房屋全被烧尤,群众的家软细物多数被抢去。翟家大地主东野庆第鼓动民众联合了南北二曹范、潘家埠、邢家亭山和大小陀沟等村的红枪会近千人,在坛主杨玉岭(南曹范人)的率领下,于9月6日黎明前闯进大冶,四下纵火,见人就杀。回民群众扶老携幼弃家外逃(此时孟昭进部已离开大冶)。十七名回民被红枪会剥光衣服,用红缨枪活活捅死。另有不少群众和赶来增援回民的便衣队计50多人,也在红枪会的铡刀下丧生。马春如和马春地兄弟两人被红枪会绑至村外,开膛破腹,挖出五脏,填进碎石子抛入井中。烧死的牛羊等牲畜不计其数,尸臭腥烟熏火燎之味延达一月之久,烧毁的房屋近600余间,历时十多年未能修复。
  大冶回民惨遭此祸,誓不甘休,于6月7日,伙同孟昭进部二进翟家放火,烧房4700多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百姓家的粮柴衣物付之一炬。苦了穷人,富了财主。群众为了生活,只好向本村大地主东野庆第等人取债借粮,,忍受其高利盘剥。
  自此、两村群众邻里为壑,你见到我就杀,我碰到你就砍。从大冶到翟家之间的大路上断绝行人一月之久。后经卧龙岗(位在翟家庄西南)煤矿经理杨雄亭(广饶县人资本家)多次出面调解,双方矛盾才有所缓和,两村之间的路上才有了行人。
  旧社会封建势力和地主资产阶级造成的汉、回民族(大冶、翟家)间的矛盾和斗争,直到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才得到彻底消除。

知识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革命萃珍、世家初考、人物春秋、资源探微、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文史佳话、山川览胜、名产美味、黑网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文史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