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民族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84
颗粒名称:
民族宗教
分类号:
B9;C951
页数:
16
页码:
146-161
摘要:
本文记述章丘民族宗教,其中包括了解放前埠村地区的民族关系——大冶翟家两村汉回情况、伊斯兰教及其在章丘的分布与沿革概况。
关键词:
章丘
民族
宗教
内容
解放前埠村地区的民族关系——大冶翟家两村汉回情况
·文史组·
埠村一带是我县回族人口较多、历史较早的地区。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者推行大汉族主义,地主阶级利用民族矛盾实现其压迫、剥削农民之目的,因而汉、回两族的关系比较紧张,特别是大冶和翟家两个村庄。
大冶(回民)翟家(汉人)两村东西为邻,相距不到二华里。两村土地毗连成片,彼此鸡犬之声相闻,然而两村人民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关系不佳,无相往来。视若寇仇。清光绪末年,翟家庄群众在地主东野庆第的唆使下,赶走了大冶回民在麦田里放牧的羊群。不久,大冶回民又在地主马秉银的挑动下赶走了翟家在麦田里放牧的牛群。经交涉两村各自领回牛、羊,以后不准牛羊进入麦田。结果翟家将赶去的羊群用铡刀铡死大半,大冶回民起诉上告。同一时间,翟家也派人进县城递了讼文。县太接到两份状子细阅之后,行文笔迹象是出自一人。翟家的状文是:“羊吃麦苗,连蹬加刨,吠得一口,连根拔了。”说明羊吃麦苗的危害。大冶的状文是:“数九寒天,地冻似砖,钢镢不入,羊嘴怎餐。”意在为羊吃麦苗辩护。县太得知双方状纸都是乔律师(具体姓名记忆不清)所写,彼此默契,心中有数,只好顺水推舟,将此案不了了之。但双方互不服气,县衙又不给公断,于是怨愈结愈大,仇愈积愈深,时常发生殴打械斗现象。而每次闹事吃亏的总是穷苦老百姓。地主老财则无损于毫毛。东野庆第公开号召群众:不论谁打死一个“回回”,只要给我拖进恒顺昌钱店(东野庆第的银号),赏制钱二十吊,打官司算我的”。那时翟家流传着这样的童谣:
翟家庄,人心齐,
扛起杆子打回子。
回子跑了、杆子了了。
两村汉、回关系的恶化,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直入,国难当头,民瘼日甚,危亡在即。国民党一溃千里,所谓后方游击队应运而生。我县就有什么“抗日建国军”,“抗日剿共军”,“红枪会”、“保安团”、“自卫团”等杂牌武装组织,其中打着抗日招牌的孟昭进部队(人称便衣队),常来大冶村驻防,有部分回民弃农入伙。义和团出身的杨文轩(杨家巷村),也拉起了队伍与孟昭进合作。一次孟昭进率部去山后寨、翟家(属八区)等村催粮要款,当地群众在红枪会的支持下群起抗缴,孟昭进忍怒只好到十区采石一带催敛。回大冶路经八区地面时,被红枪会阻截,孟昭进怀恨在心,遂与红枪会旋起衅端。
当时八区红枪会的大本营在翟家,于是两村群众在种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旧恨新仇一起爆发。大冶回民依仗游击队,翟家汉人大多数本身就是红枪会,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1938年9月3日,大冶部分回民在孟昭进的怂恿下,于夜间进翟家放火抢掠。整个东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房屋全被烧尤,群众的家软细物多数被抢去。翟家大地主东野庆第鼓动民众联合了南北二曹范、潘家埠、邢家亭山和大小陀沟等村的红枪会近千人,在坛主杨玉岭(南曹范人)的率领下,于9月6日黎明前闯进大冶,四下纵火,见人就杀。回民群众扶老携幼弃家外逃(此时孟昭进部已离开大冶)。十七名回民被红枪会剥光衣服,用红缨枪活活捅死。另有不少群众和赶来增援回民的便衣队计50多人,也在红枪会的铡刀下丧生。马春如和马春地兄弟两人被红枪会绑至村外,开膛破腹,挖出五脏,填进碎石子抛入井中。烧死的牛羊等牲畜不计其数,尸臭腥烟熏火燎之味延达一月之久,烧毁的房屋近600余间,历时十多年未能修复。
大冶回民惨遭此祸,誓不甘休,于6月7日,伙同孟昭进部二进翟家放火,烧房4700多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百姓家的粮柴衣物付之一炬。苦了穷人,富了财主。群众为了生活,只好向本村大地主东野庆第等人取债借粮,,忍受其高利盘剥。
自此、两村群众邻里为壑,你见到我就杀,我碰到你就砍。从大冶到翟家之间的大路上断绝行人一月之久。后经卧龙岗(位在翟家庄西南)煤矿经理杨雄亭(广饶县人资本家)多次出面调解,双方矛盾才有所缓和,两村之间的路上才有了行人。
旧社会封建势力和地主资产阶级造成的汉、回民族(大冶、翟家)间的矛盾和斗争,直到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才得到彻底消除。
伊斯兰教及其在章丘的分布与沿革概况
·马振春·
伊斯兰教简介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六二二年(唐高祖武德五年),为麦加城古莱氏族人穆罕默德所正式创立。756年,阿拉伯军队应我国的邀请,帮助唐王室削平“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事后,唐王便把阿军留住,每人配以汉女,从此,他们便在中国安家落户。另一部分于七世纪中叶,由沙特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来我国经商,被称作“蕃客”。多在广州、杭州、扬州一带活动。十三世纪初,由于蒙古军的西征,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细亚民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被征发迁徙到中国,这才正是形成我国的回族。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该教的宗旨是:“普慈、敬主爱人,清真言”其念法:“俩依俩海,印烂拉胡、穆罕埋、独雷来、苏论拉席。”具体意思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钦差。”凡回民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礼拜寺),它是回族人民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宗教信仰的中心。寺内设阿訇(掌教)一人,(乡老、师傅数人,协助阿訇工作。)管理教务,他在穆斯林群众中有很大的支配力量。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宗教活动时,如“礼拜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忌节”,向穆斯林讲解《古兰经》以及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宣传。
开斋节,时间大约在每年旧历五、六月间,内容是庆祝伊斯兰教打垮反对派,获得战争胜利,放假一天。上级还照顾穆斯林一些食油和面粉等物品。
古尔邦节,亦叫“宰牲节”,活动时间大约在每年旧历的八、九月间。这个节日主要是庆祝麦加城和平解放。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都组织朝觐团到麦加参加庆祝大典,各地教徒到清真寺参拜。
圣忌节,是纪念圣祖穆罕默德逝世的一个日子。还叫“圣诞节”,是纪念穆罕默德降生的日子。
礼拜日,亦叫“主麻日”,定在每周的星期五。其主要任务就是礼拜、祈祷。检查和改正自己有无违背教义的言行。
教义规定,穆斯林有五大义务和八项纪律。
五大任务:一曰“诚”。就是诚心认主和敬主——安拉(主的名字)。二曰“礼”。就是按时过礼拜日。礼拜前沐浴更衣,作到身净、衣净、心净和地方净,叩拜真主安拉。三曰“济”。就是救济、协助、天课。济贫恤苦,救助鰥寡孤独。协助人民大众共同为社会效力。天课就是课税,每个穆斯林从自己全年收入中扣除本人用度,抽出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五,自愿献出,照顾贫民。四曰“斋”。就是把斋。穆斯林在把斋月里,白日断绝饮食,日落开斋吃饭,夜间随变饮食。夫妇不能性交。五曰“游”,就是游历麦加。每个回民,一生必须游历麦加一次,但对那些贫寒而又因路途遥远无力前去者,于每礼拜五(主麻日)进清真寺作礼拜代去麦加游历。
八项纪律:
1,禁吃自死之物及猪、狗、马、驴等肉。
2、不准信鬼神,不准拜偶像,反对巫、卜、星相。
3、不准吸烟、饮酒和赌博。
4、禁止无故伤人_和一切生灵之性命。
5、禁止调戏、狠裹、奸淫妇女。
6、不准高利盘剥。
7、不准雇佣奴仆。
8、不准诈骗和盗窃。
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右一兰经》,穆圣按《古兰经》进行教化和施政,这才实现了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化、民族化、统一了周围的地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古兰经》长达数十万言,计一百一十四章,六千六百六十六段,七万七千九百三十四句,三十二万三千六百二十一个单字。其主旨乃是劝人为善,禁人从恶,它是圣祖穆罕默德教政的宪法,也是伊斯兰教的代表经典。
伊斯兰教在章丘的分布和沿革
伊斯兰教传入章丘大约有六百年的历史。据大冶村碑志载,该村马氏是章丘最早的回民,它于“明洪武二年自冀州枣强迁来章邑,定居于明一里大冶村。其他姓氏的回民相继来此,后分布全县各地。
大冶村起初叫大窑村,传说有个叫布明野的在此为官,曾被诰赐“半朝銮驾”。当时皇上有一女未婚而孕,皇上大怒,将女迁至布明野处,令其密斩。女哭诉情曲并求其开恩。布哀而怜之,便将女隐匿,假奏朝廷已斩首完旨。后被一知情的奸佞告发,布犯了欺君之罪,满门抄斩并灭“九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大窑村改为大“野”村。以后这里开了冶炼厂,遂将“野”字改为“冶”,即现在的大冶村。
目前全县回民的分布、人丁繁衍状况如下表:
全县1,313户回民(5,921人)分布在九个区(镇)二十一个村庄,其中大冶、丁李福、北垛庄、下琴子、杨家巷、阎满庄六处建有清真寺。各寺掌教更迭情况如下:
大冶清真寺:此寺建于何时?始于何人?无从查考,据碑碣记载:清康熙35年重修时掌教是马文口,教师丁兴然。咸丰11年重修时掌教是丁和,光绪20年重修时掌教是高希圣。民国以来第一任掌教是马祥云,第二任掌教马振春,第三任掌教杨悦俊,第四任掌教马振春,至现在。
杨家巷清真寺:掌教第一任马秉玉,第二任马俊试,第三任杨希荣,第四任马振春,第五任杨代贵。
阎满清真寺:掌教第一任马秉玉,第二任白仕恒,第三任韦殿章,第四任杨希荣,第五任马振春,第六任左文贵,第七任白国臣,第八任杨增福。
丁李福清真寺掌教:第一任马俊亭,第二任王奎元,第三任杨耀祥(东寺),西寺掌教第一任王奎元,第二任杨建平,第三任弭成歧。
垛庄清真寺掌教:第一任左洪忠,第二任党秀良。
下琴子清真寺掌教:第一任王奎元,第二任杨悦俊,第三任王福盛。
章丘第一座清真寺——大冶清真寺
大冶清真寺是我县最早的一座,它大约建于明代中叶,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经四次复修。第一次是在清康熙35年,因碑碣年久,历经风雨剥蚀漫漶,字迹模糊,碑文内容难以辨晰。咸丰11年,在阿訇丁和的倡导下,进行了再次重修。其碑文开首云:“尝闻垣墉不废乎?暨茨梓材必涂丹臒,故前哲有创建之功,而后世有修葺之力也……”这是当时首善领袖丁和等人的修寺思想基础,他们认为先人所成“垣墉”,决不能废,后人必须尽修葺之力。第三次重修于光绪20年,领袖善人是阿訇高希圣。民国二十八年,寺垣倾圯,村民甚惜,于是募资进行了第四次重修。
该寺建造古朴幽雅,庄重肃穆。一进三院面积约1,400平方米。大门两侧各有一个造形雄伟的石狮,门廊上槛有木刻的花卉。与大门成一排西去是三间北讲堂、一间安乐亭和一间阿訇办公室。转过屏门便是中院,拾阶而上,是一座十五间西大厅,能容五百余人,是每逢过节或礼拜日,穆斯林听教长讲经的所在。建造雄奇,阔廊漆柱、画栋雕梁,青瓦飞檐,映光流彩。殿顶抖拱突起,两蟒腾跃,殿角挑空,丹青屏风上,刻有奇花异草翠竹苍松,十分壮观。
与大厅相对的是三间东厅亦叫对厅,靠后墙是一特制的迎壁,上面的精工雕刻已残颓。据阿訇马振春介绍,当年这里有一古画名叫“背子上殿”,画面上是一条喷云吐雾的大龙负着一条娇态活现的小龙。传说每当电闪雷雨之时,二龙宛然如生,晃若舞动。此画被人拿走济南,查无下落。
穿过中讲堂便来到后院,一排整齐的南屋,为南讲堂。整个寺内除了四座古碑完整保存外,还有两棵参天的古柏,青葱依旧,亭亭如盖,多迭的树皱刻记着历史的风云。
知识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革命萃珍、世家初考、人物春秋、资源探微、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文史佳话、山川览胜、名产美味、黑网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