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清通议大夫李廷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75
颗粒名称:
清通议大夫李廷棨
分类号:
K827
页数:
14
页码:
83-96
摘要:
本文记述章丘清通议大夫李廷棨在深州、直隶州任职期间,官风仍如既往,深得民众拥护,朝廷得悉李廷棨官风清正所至有声。
关键词:
章丘
李廷棨
传记
内容
李廷棨,字戟门,章丘西鹅村人,生于乾隆54年(1789),卒于道光29年(1849),终年60岁。
据《章丘县乡土志》(卷上)记载:“幼颖悟强记,十余令,文誉腾起。”李氏家谱载:“廷棨邑廪生,道光乙酉科拔贡,戊子乡试亚元,己丑联捷进士第三十五名,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三名,奉旨引见以知县。”从此登上了封建仕途。
公自幼资质聪颖,俊逸睿智,少时家贫,常以讨乞度日。但好学,常到私塾窃听老师讲读。时间久了,塾师悯而爱之,于是令其免束修入学。自此,他日夜苦读,学业大进。后去东鹅庄从师李凤五(明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李开先后裔)。这时,公生活更苦。一日中午,先生发现公放学不久就回到书房便问:李廷棨你吃饭怎么这样快?公笑而不语。既而发现公衣兜古古囊囊,又问:你衣袋里装的什么?廷棨公自知“私事”难隐,赧颜良久,便取出一把酸枣恭敬地说:“老师请尝!”先生惊万状,细观其容,面有菜色。不等详问,一旁的同窗代公回禀老师:“李廷放学后,常一人去村东沟摘酸枣充饥,所以每天第一个到书房的总是他。”李凤五知情后,益加爱怜,于是要求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告诉家长,以后送饭时多加点干粮和菜。自此,廷棨公便在李老师的恳留下一块吃饭。
公迂恩师,犹如旱苗得雨,枯木逢春。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唇破舌裂手生〓。”“四书”“五经”读完,经、史、子、集贯通,在李凤五的援助下,于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童试为拔贡。公在这次考试中,经受了一场科举风波:当时按考试成绩,李廷棨应为拔贡,而大主考认为公出身微贱,焦友令(章丘高家庄人,大主考的门婿)乃是宦门之后,焦应在李右,结果焦友令取为拔贡。公气愤之下写了“木头帖”。上云:“院父院母院丈人,公子公孙公女婿。”放在大主考的门口。通过这场科举风波,李廷棨才取得了拔贡。
当时的拔贡基本上属于秀才,只是一种功名,没有官职。此后,廷棨公被人聘为私塾先生。因为家贫,于教学之暇经常参加农事,所以学会了耕耩锄割、扬场垛垛。传说他在朝为官期间,朝廷每年于“惊蛰”之日召集文武百官到郊外会耕。群僚中只有李廷棨会打鞭,并且打得特别响。
公一生写了不少著作,有《纫香草堂文集》二卷,《诗集》十卷,《诗余》一卷,《四书文》四卷,《试体诗·律赋》各二卷,《夏小正诗》一卷行于世。其中收在《诗集》中的《窝窝赋》和《跛驴赋》多为后人传颂。
《窝窝赋》是他在横沟村教私塾时所作,其原文如下:
“吁嗟乎窝窝兮,天地之所产,人力之所造。高粱为之枝干,粗糠为之皮毛。田舍公之常食,穷秀才之佳肴。富豪于尔为粗糙,吾辈于尔为素交。与青葱而为侣,与秦椒而逍遥。近视似文官之红袍,远视如将军之帽。如馒头而无底,若烧饼而太高。里二外八兮纤手成就,表实中虚柔指润调。子路迂尔,不必愠见,颜子迂尔,可共箪瓢。于陵失尔,三日不食,首阳失尔,爱采蕨苗。但食其中之滋味。愿与终身而偕老。”
一个红高粱窝窝头,当然不值得诗兴大发,赋而颂之,但可贵之处在于它以之抒发了作者与“田舍公”同甘共苦的思想感情。窝窝者,来之不易,它是“天地之所产,人力之所造”;富贵人家对于它视为粗食不肯下嚥,而靠教私塾维持生活的知识分子吃窝窝则是常事,并且提出终生能与红高粱窝窝为友,不致空肚枵腹饥肠辘辘唯愿足矣。这种食不厌粗愿与农民为伍的情操,在那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据说当时在章丘南部,各个私塾都把《窝窝赋》列为学生必读的教材。继《窝窝赋》之后是传诵一时的《跛驴赋》,系在朱各务教书时所作。
郑子余东也,有驴焉。长其耳,卷其毛,乌其咀,弓其腰,惟一蹄之独断,斯三足之俱跷。与先生为骑坐,向濠上以游遨。望南关而咫尺,俨千里之迢遥。步迍邅而不进,道泥泞以难消,恨宿地之无所,时仰天而长号。方战战而兢兢,便下下以高高。鞭扬扬兮未著,跌轻轻兮一跤。旧蓝袗兮水洗,破青毡兮风飘。放倒醋罎一个,倾出墨水千条,真斯文之不幸,亦捶楚之徒劳。驴曰:“噫嘻:先生勿嘲,全才难得,俗累易招。今虽无用,向亦称豪。种本龙而殊堪自负,斗胜虎而未免太骄。诸葛瑾牵来,光增吴殿,孟浩然跨去,春满灞桥。只缘一时之蹉跌,遂遗半世之牢骚。吁嗟乎,御使客之车,齐宫笑藉。邀平原之躄,赵女颦娇。卞和刖足于荆山,尚握连城之璧。孙子余刑于魏国,还拥上将之旄。此皆偶然之缺陷,终成不世之丰标。况我也姿本驽钝,肉近腥臊。风雨纵难支,背上仍余诗思,行李已重困,鞍头犹挂酒瓢。半天十里路,细阅山川,尽堪图画,一步九点头,漫听腔板,正可推敲。彼夫覂驾之牛,徒受抵牾,破辕之马,但肆咆哮,孰若予之从容而不迫,转觉丰致之飘摇。”余闻此言,哑然失笑,归而反驴于其主,第听震天之叫,翛然自鸣于同槽,曰:今幸矣,今幸矣,某先生被吾难倒。”
在一个风雨飘摇道路泥泞的天日,作者骑着一个一蹄独断,三足俱跷,”“一步九点头”的跛驴,向濠游遨,不慎驴一跤,将其放倒,旧蓝单衣如洗,破青毡帽被风刮掉,这本来够晦气倒霉的,然而作者却诗兴大发,借驴之口诙谐幽默地唱出“全才难得俗累易招”的道理。全才难得近于今天的“人无完人”之说。接着历数了诸葛瑾、孟浩然……卞和、孙膑等故事,向世人提出了不要“只缘一时之蹉跌,偶然之缺陷,遂遗半世之牢骚”的警训,这在今天的选才用人上,还是有其一定现实意义的。
道光九年(1829),公首任新城知县,曾迂到这样一桩公案:有山东章丘铁匠师徒三人,给一乡绅干活,为了几个窝窝头,乡绅命家奴打了铁匠师傅。徒弟激于义愤,为师傅抱不平,还手相击,不慎一锤把绅奴打死。乡绅立即将铁匠的徒弟绑了并上告县衙。公接状马上传审:“你因何锤伤人命”?“犯人”把师徒如何给乡绅干活,乡绅又如何刻薄虐待,窝窝头里掺砂子。师傅如何与乡绅讲理而遭到殴打。自己为师傅抱不平,一气之下持锤还击,不想锤头脱柄,因而误伤了绅奴性命等等细述一遍,公心中暗想,乡绅如此残虐歹毒,实属可恶,但终究事关人命,按清律应判“犯人”死刑。若如此,“犯人”确实冤枉。公经过一番苦思熟虑,得知“犯人”是山东章丘,于是假以严审之后重责四十大板,充军“边疆”。乡绅以为判刑太轻,要求非致其死罪不可。公对乡绅说:“彼职刚刚上任就杀人,这与地方不利,将犯人充军边疆与死无异,决无回生之望,这岂不两全其美。乡绅问边疆者何地?公说:“龙山到虎(胡)山,一万有八千,塘子崖万丈深,摩天岭入云端。”乡绅听了,认为如此遥而险的地方,即使一时不死,谅终生也不会回还,遂口称“县太明断。”于是李廷棨将“犯人”安全送到老家章丘。
一年春,李廷棨从永定河督役修堤回署,路上见到妇孺童臾面带饥色叹声载道,问明情由,立即调轿往谒制府琦文勤,恳请拨粮赈济,到达白沟时,已是夜半,琦大人命侍从掌灯,披衣整冠登堂接见。听了李廷棨的详陈细述之后说:“通案彙齐濒发矣速入省白藩司犹可及。”(《章丘县乡土志》卷上。)李拜别制府连夜进城,结果省司补发了赈济粮,使百姓得以温饱,减除了饥馁之痛。于是李廷棨体察民情关心黎庶的美名遐迩有闻。不久朝廷降旨封赏,遂“调玉田,升宛平京县,擢深州、直隶州”(章丘县乡土志)。在他离开新城的时候,“百姓攀辕祖饯,或泣下”,可见当地群众对清廉慈惠的父母官李廷棨拥戴怀念之一斑。
廷棨公任职玉田时,数年间,整个邑境被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贤良兢进,污盗远避。百姓安居乐业,时人誉其有寇准遗风。公“精于听断,听气听词,听之旨(《”章丘县乡土志》)。凡经他审理的一切案件,很少出现“屈判”,百姓称其“断案如神”。这虽是溢美,但也反映了廷棨公为官之清廉,理讼之认真,判案之准确。试举一案例佐之。
王×新婚不久出外经商,十几年未归。一日回家,至村不远,忽生一念,我在外多年,妻子年轻,是否清白尚不知底,不如效秋胡桑园之戏,看她如何。于是把所带银钱暗藏在离村不远的一座大桥某石缝之中,假扮穷困潦倒之状。至家,夫妻久别重逢,自是悲喜交集,互诉思念之苦。王说:“我漂泊异乡,命运不佳,本钱亏光如今讨乞而回,实是惭愧。”妻子不以为然,慰劝丈夫:穷富何关,你回来就好,说什么惭愧。王很感激,于是要妻沽酒对饮,以叙离情。妻将为人纺棉赚的几吊钱去酒铺买了酒来。饮间,王几次伸手调戏妻子,妻正色劝而避之。王带醉意放声大笑,将妻子备赞一番,并且说:“贤妻有所不知,为夫此次回家带回不少银两,足够你我受用半辈。妻子误以为丈夫吃酒多了,在说醉话,王如实告之,说银子就在大桥某块石头下边藏着,不信,同我一块去取,说着拉起妻子往外就走。
就在王×夫妇对话的时侯,酒铺掌柜已在窗下听了个一清二楚。当下,他立即跑到大桥按王×说的藏银地点,将银包取走。原来酒铺掌柜是一酒色之徒,对王妻早生淫羡之心,当王妻沽酒走后,他想:王×出外多年,没听说回来,她家无有男人,夜晚沽酒与谁饮,内中必有奸情,遂尾跟而去,待越墙走近窗下时,正逢王×夫妻言及藏银之事。
王×夫妇来到大桥,左找右找,不见银包,急得汗如雨下,妻子说:“咱们是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你何必如此欺骗于我?算了,咱回家一块苦度光阴吧!”王羞怒交集,有口难辩,于是到县衙告状。
廷棨公听罢,叹道:“你有处告状,我无处抓贼。”王叩头不已,苦苦哀求。公屏退左右,把王×招进书房,细问之后,认为酒铺掌柜可疑。经暗访密察多方了解,马上做出审大桥的决定。消息传出,人人都感到新奇可笑,争先去看。是日,大桥四面,人山人海。廷棨公登上香案,朝大桥拜了三拜,返身向着众人,高声断喝:“酒铺掌柜在不在”?人群骚动一会,差人说不在。公命人进村捉拿。霎时间,酒铺掌柜到。廷棨公当众厉声问道:“你赶快交出昨晚从大桥中孔第四层石缝中拿去的银包,免得皮肉受苦。”掌柜暗想:“县太爷清正感化了桥神,抵赖不得,于是供认不讳,回家拿来了银包,分文不差。百姓纷纷议论,李县太断案如神。
公断案非神,而是善于调查研究,根据当时人们信仰鬼神的心理,往往使犯人不受刑罚而能如实招供。他在为官期间,处理类似“审大桥”这样的奇案不计其数,其中最典型的如“无头案”。一对新婚夫妇,洞房之夜,新郎的头被人割去,新娘被公婆咬定是害子凶犯,新娘去县衙喊冤。公受理此案后,亲自化装私访多时,通过细致地研究分析,冲破种种阻力,用“审城隍”的办法,终于使案情大白。当他晋升之时,去玉田之日,远近百姓到县衙苦苦挽留,但钦命难违。临行黎民百姓扶老携幼“箪食壶浆”擎着万民伞和万民旗,肃立道旁,含泪相送,公拱揖相谢。
廷棨公在深州、直隶州任职期间,官风仍如既往,深得民众拥护。
朝廷得悉李廷棨官风清正所至有声,道光皇帝亲旨召他进宫。上曰:“朕知汝好官行,大用汝补雷州府,旋授荆宜施道。”这年夏天,霪雨连绵,山洪暴发,江河水涨,堤防冲决,洪水四溢,城乡一片汪洋,民众避居高处。李廷棨“急命护米仓,给贫者粮,申警严防,人情乃定,久监大隄,不辞劳瘁,亲督工役,得怔忡疾,谋引去。制府裕庄毅公固留”章丘县乡士志》)。据说李公同群众一起坚守在河堤上。雨天,头顶草帽,身披蓑衣,不离险区。倦了就地休息,士卒与夫役无不为之感动。
道光26年(1846),公又任霸昌道。赴任途中,钦差至,传旨擢升李廷棨为顺天府尹。去京前,老家人见李公面现忧容,于是进言曰:“老爷此次晋京上任,非同寻常。你是投“琦门”(琦善,直隶总督)还是投“穆门”(穆彰阿,首席军机大臣)?公说:我投琦门”。家人说:“老爷若投琦门怕顺天府做不成。”公说:“我李廷棨出身寒贱,饱读诗书,凭资才为官,不靠钻营吃饭。”家人又道:“当今朝纲坠地,权奸当道,你不破费几千银子是不行的。”公不高兴叱道,我一身清白,哪有银钱行贿?就是有,也不为此道,你快退出。
李廷棨晋京后,大小官吏争相拜谒,一时门庭若市。他既没向“穆门送礼,也没进“琦门”参拜。结果,六天之后,穆彰阿奏了李廷棨一本,说他“身材短小,五官不正,不堪其职”。道光帝即传旨叫李廷棨上殿,万岁见他左腮有三块白点名曰“汗斑”,遂不悦。公回府见案上有一礼盒,打开一看,内一无所有,其意在讥刺李廷棨外强中空,没有真才实学。当日接到圣旨,不予擢升,速离京回原职,等候调迁。顺天府尹“未履任改道员。道光27年(1847)授通永河道,畿东三郡,京省控案,率归道员”(《章丘县乡土志》)。该任的前职,贪暴昏慵,苛虐百姓,终日沉于酒色,不理民政。致使无辜良善,含冤系牢,真罪实犯逍遥法外。真是积案如山,怨声载道。李廷棨到任的当日就升堂问案。《章丘县乡土志》载:“审理听夕,治讼累年,积牍一清,狱者欢颂。”就是这样的一个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关心百姓的清官,亦为当时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不容,被奸相〓臣所谄。公怨愤填膺,又加积劳成疾,于道光29年(1849)正月,溘然殉职。百姓闻之,远近来奠,有的哀痛如丧考妣。待灵榇归里,乡人无不悲泪涕泗。
死后诰谥通议大夫葬于西鹅村南门外,墓前建有高达数米的石牌坊,两侧有雕刻的对联:“十年树木人何在,千里之官客未归。”横披日:“京兆尹”。李廷棨贫苦致士,居官清正,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刚直不阿,虽系封建官吏,但品风精神,仍有值得今人学习的地方。
知识出处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革命萃珍、世家初考、人物春秋、资源探微、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文史佳话、山川览胜、名产美味、黑网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明兆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廷棨
相关人物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