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井的“三恒”字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52
颗粒名称: 圣井的“三恒”字号
分类号: K295.2
页数: 7
页码: 198-2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圣井的“三恒”字号包括“恒兴当”与“恒蚨”、“恒信昌”及其发展。
关键词: 章丘 商业 发展

内容

旧时,当铺(典当业)与“粮栈、金店、钱庄”并称“民生四业”,而圣井的“恒兴当”与“恒蚨”、“恒信昌”兼具当铺、钱庄、金店三者为一体,在当地颇有名气,俗称“山后寨三恒”。
  “恒兴当”即“恒兴当铺”,是旧社会抵押赎物的老店铺。与其齐名为一体的还有“恒蚨”(钱庄带具件),“恒信昌”(钱店带中药铺)。位于圣井镇山后寨村西头,前街路北,直至后街。曾驻高松坡部、程学通部、翟毓尉部、王云庆部,是当时的区驻地、管区驻地,也曾作寨子村大队部。
  “恒兴当”、“恒蚨”、“恒信昌”,西至原毕家胡同,东至老字号“德元祥”旧址,南北各至街中,面积约八、九市亩。
  一
  “恒兴当”、“恒蚨”、“恒信昌”创业时间,据调查约在清朝康熙年间,房舍、场坊由明水豪门望族康家所建。康迪吉在明朝嘉靖年间,曾任太原保定知府。除在朝户部主事政务外,还被指派管理仓饷边和督察湖广粮食储备,一官而兼三职,竟各称其任,得到了上峰的信任,甚至得到了皇帝的嘉奖曰:“……司徒之属,所以赞朕财赋出入之政者也,非法已通方之士则不足以持轨而济务,故朕常慎选之。尔后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康迪吉,早自科甲之彦,授官民曹,志本廉明,才多练畅,俾当剧多,屡著声,猷最深来闻,朕心益,兹特进尔阶承德郎赐之。”因康迪吉年轻有为,一入仕途便颇有政绩,越七年至嘉靖三十七年擢升正郎,又派他监管湖北漕粮,兼管江浙关税,颇具经商理财之才。至清朝,康家又出了不少颇有理财之术的后人,康百臣即为其中之一。康家于清初在山后寨创建“三恒”后,店铺逐步形成规模。后来,康百臣的妹妹嫁于东野,为东野小名稞子之妻,康百臣便把“恒兴当”与“恒蚨”、“恒信昌”一起送于其妹,“恒兴当”等便成了东野家所有,到东野华锋继承家业时,已是商业凋敝衰败时期。
  但是“恒兴当”与“恒蚨”、“恒信昌”无论从建筑规模和经营规模在山后寨是独一无二的。
  “恒兴当”正门朝南,青砖瓦结构,紧挨大门处有二层岗楼,使整个当铺笼罩着阴森和威严。“恒蚨”、“恒信昌”的店铺并排于岗楼,从外观看,形成了“三恒一体”的连锁经营格局。进大门往里,共有十二个天井(即院落),从南至北,过屋相通;凡北屋大厅都与过屋相连,大厅重梁四柱,建筑宏伟;幢幢楼房,石砖到顶。中间天井有甜水井,后门与九间高大的北屋(老百姓称大底屋)相连。
  “恒兴当”经营颇具规模,翟家庄东野家在济南有“恒庆和”,莱芜的“恒德”,章丘的“恒泰”,除这些字号外,就算山后寨的“恒兴”当铺了。经营范围地域广阔,与埠村、龙山等大镇都有其业务往来。经营品种更多,珍贵的有珠宝玉器,一般的有家俱衣物。所当人家,许多是家境贫寒急等用钱者即典质救急,也有被逼无路可走者。有些人家也是含羞“当”物,恐他人取笑。一般的当户到当铺都和颜悦色、低声下气地恳求多“当”几个钱。等到架货期满,逾期不来取赎,“恒兴”当铺有权处理;但是也用不着他们自己去张罗拍卖,自有估衣铺、金店,来号竞买。当铺表面上打着两益的幌子,实际是乘危打劫。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的谚语曰:“穷死莫当当,屈死莫告状。”正因为当当,告状,最后结果,都是穷人吃亏。有的贫穷之家,因家无隔宿之粮,多在清晨先把衣被入当,质钱买粮,白天赚钱,晚上再赎回来,谓之“早当晚赎”。虽然为一天,也要出近十天的利钱。有的则在夏天当掉冬天的棉衣,到了冬天则再当夏天的单衣,勉强维持生存。正如当地俗语:“冬当单、夏当棉”。
  “恒兴当”经营的主要是抵押、赎物。“恒蚨”则是“恒兴当”开设的钱庄,也带卖铁具,主要是山西铁锅等民用品。
  俗话说:“要保本,开当铺;要想富,开钱庄。”所谓钱庄,主要业务是信贷,也可以说是放高利贷。贷款者须找好保人,有些户要看你的财产,或以土地作押,方可贷款,有的以房地产契作抵押,贫苦老百姓是贷不出款的。放款以银元、法币为计算单位,一般为月息一分到三分。每逢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旧历年,都是还款之日,不还款要付利息,利息不还,逾期翻番,这就是所谓的“驴打滚,利滚利”。
  “恒蚨”钱庄的经营业务主要是:收购、出卖白银,以制钱或铜元兑换碎银与银元,以碎银和银元兑换制钱和铜元;用东北“奉票”,东北官银号票、小洋(比银元小些)兑换制钱;办理长短期存款,临时存款,整存零取,过户往来款,零存整取款等。钱庄发放贷款的对象或资金投向,主要是商店购进货物,私人购置房地产,婚丧嫁娶的费用等。
  民国年间,币制不统一,各种货币同时流通。民国三年“废两改元”以前,钱庄挂牌的是“宝银”(铸成元宝状的银锭)兑换市面流通铜币的比率。“废两改元”以后,挂牌的是“银元”兑换市面流通的铜币的比率。
  民国二十三年以前,流通的银元,以袁世凯头像铸成的叫“大头”,以孙中山头像铸成的叫“小头”,每枚银元为一元,白银按库平6.932钱作为一元。“大头”比“小头”值钱,但民国八年铸成的“大头”成色较差,假的也多,由于伪钞、假币充斥市面,金融波动较大,物价不稳,“恒蚨”钱庄,惨淡经营、时好时坏。
  “恒信昌”是“恒兴当”开设的又一个钱店,连带一个中药铺。钱店与钱庄信贷业务是一样的,只是“恒信昌”比“恒蚨”规模略少,但“恒信昌”以经营中药而远近驰名,在章丘西南部及历城一带享有盛誉,老百姓多来买药。“恒信昌”的中药种类多,有坐堂医生为病人看病服务,当时山后寨较大的中药铺还有“同予昌”和“恒仁堂”,但实力和规模都不如“恒信昌”。
  二
  “恒兴当”与“恒蚨”“恒信昌”作为典当业和钱庄,其内部组织和经营管理,以及店员待遇,铺房建筑都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如果不懂业务,经营不善,衰落倒闭也快。清末民国初,在山后寨有“德元祥”和“德胜东”等数家老字号,且与“恒兴当”比邻,竞争激烈。“德元祥”店主刘振坤,主要经营杂货,自制酱菜、糕点,雇员多时达七人,其中帐房先生一人,做酱菜糕点的师傅二人,学徒的四人,实力不小。较“德元祥”有钱而规模相当的“德胜东”,店主刘振东,经营杂货,兼批发面粉、煤油(面粉、煤油多从明水洋行起货),但不雇员。以上两字号当时在山后寨颇有名气,但与“恒兴”当铺及“恒蚨”、“恒信昌”相比却大有逊色。“恒兴”、“恒蚨”、“恒信昌”都聘有掌柜经理,下设帐房先生、店员数十几人。“恒兴当”店铺计十六人(掌柜姓名不祥),“恒蚨”掌柜魏兴玉,店铺共六人,“恒信昌”掌柜韩照春,浪沟人,帐房先生一人,店员五人。三家字号共计约三十人。“恒蚨”、“恒信昌”店铺在外(店铺四间的三个),“恒兴”当铺在大门里经营,院内设有四间门头,高高的柜台,有当铺店员验货,成交后写当票子作收据(当票的双次毛边纸,下层有字,印有“恒兴”字样,中间一个大“当”字)。所当之物都存放后边各个院内仓库里,用排排杉木做货架,排列的井然有序。
  “恒兴当”、“恒蚨”和“恒信昌”的掌柜权力很大,掌柜主管一切业务,不象“德元祥”、“德胜东”主要是东家说了算,帐房先生要听东家的。外界都知道“恒”字号是翟家庄东野家的,说起“恒”字号,百姓都直呼某某掌柜,这算是“恒”字号的一个特征。在民国前,“恒”字号已达到鼎盛时期。
  在管理制度方面,“恒兴”当铺更有其独特的规矩。
  (一)“恒兴”当铺平时对店员管理极严,无事不许外出。请假外出,必须4点以前回柜,不许在外吃晚饭。每年春秋,两次查对架货,谓之“对点”,又称“听官戏”。
  (二)对职工待遇,极尽刻薄之能事。学徒入号,必须有同业或其他殷实商号的经理介绍并担保。入号第一年,谓之“浮住”,即考验期间,不给工资。在第一年中,先学珠算,认当字有当字本,又称“当字谱”(当字谱系明末文人傅山所创,用草书偏旁,为当商专用之异体字),约一千余字。一年期满之后,大多数总是被留用的,每年薪金,不过四元,生意好的,年底给些馈送,但最多也不能超过原薪。再过一年,照例调薪,辛苦一年,不过加薪两毛。
  (三)每年从农历初一到十五日以前,为当铺解雇店员的日子。在这半个月中,人人提心吊胆,尤其是学徒,唯恐找保人,卷铺盖。到正月十六日,当铺要吃一顿好的,谓之“家宴”;通过家宴,大家才安心做生意。
  三
  辛亥革命以后,局势更加动荡,人民生活愈加痛苦,商业也不景气。“恒兴”当铺及“恒蚨”、“恒信昌”日趋衰落。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恒兴”当铺倒闭。又过了二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恒蚨”、“恒信昌”也不能维持,相继散伙。民国十六年秋(1927年),红枪会推开了“恒兴”当铺的大门。随后,“恒兴”当铺先遭火灾后遭抢,至日寇进攻华北,“恒兴”当铺已一空如洗,只有一人看守宅院(现山后寨村村民李家华),此时“恒兴”当铺已成了地方武装驻扎的好地方,前有高松坡部,后有翟毓尉部、程学通部,也成了王云庆的团部。至此,名振一时的“恒兴”当铺、“恒蚨”、“恒信昌”已名存实亡了。
  纵观“恒兴”当铺及“恒蚨”、“恒信昌”的兴衰史,一些大地主,大官僚在靠经营土地发财致富后,则又时刻盘算,怎样保全不义之财,不使散失,在患得患失的思想支配下,只有投资当业和钱庄,是最为稳妥可靠的。在封建社会里,除了特殊的变乱外,从来没有开当铺赔钱的。当商、银号在官府庇护下,既能保本,又有丰厚的利润,可以说是最合理想的保本生财之道。有钱的人在过去不开当铺,可谓不足以炫耀自己的财势。
  “恒”字号在当时也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恒”字号有盘剥的一面,也有利国利民的一面。“冬天当单衣,夏天当棉衣”,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老百姓的临难之急,它所经营的生活用品、医药用品,是老百姓平常不可缺少的。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立才
责任者
翟伯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