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章丘渭川药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44
颗粒名称:
章丘渭川药店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168-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名医康伯宸先生创办的渭川药店的经营发展。
关键词:
章丘
商业
发展
内容
在明水大街北首路西11号即“建国家俱店”的位置上,曾是建国前后誉满明水、妇孺皆知的“渭川药店”所在地。过去,“渭川药店”膏、丹、丸、散、汤剂、饮片、无所不备;人参、鹿茸、麝香、牛黄,无所不有。斗转星移,物换人非,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这里已经觅不到一丝老药店的痕迹了。
“渭川药店”创始人是明水的一代名医康伯宸先生。康伯宸生于一九0三年,在中学学习期间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常到绣水庄向“神医韩四爷”韩昭宣请教岐黄之术。由于自己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医术提高很快,深受乡亲们的信任和尊敬。康先生是一位求知欲很强的人,为了使医术精益求精,他就走出章丘,先去济南,后到北京,拜师学医。特别是在北京国医学院(现在的北京中医学院),拜读于当时全国四大名医之一也是该院创始人孔伯华先生门下,勤学三年,医术大有长劲。虽说学习传统中医,但他师古而不泥,承家授而不执门户之见。他把《内经》、《难经》二经定为课诵,理义其经文,务使心领神会而后已。后来他深研《甲乙经》、《伤寒》、《金匮要略》、《千金外方》等书,以明医理,深究其义。如此循序渐进,渐渐熟谙经典,加之独立应诊,屡有效验,终于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以后,在济南市布政司大街“济生堂”和“济成堂”当坐堂先生,直到济南解放。一九四九年春,康伯宸先生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绣红河畔,把在外多年学到的岐黄之术奉献给家乡人民。当时身无半文的康先生毅然卖掉了庄西三亩良田开办了“渭川药店”。两间铺面,前店后家,总算有了个行医的固定场所。药店开业伊始,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所以上门就医者络绎不绝。为了出诊方便,康先生就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样以来,既能缩短出诊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又能省去牵驴背马的繁琐,方便了病人家属。康伯宸十分重视信誉,他把“信誉”作为第一要求,首先狠抓药品的质量,凭货“真而好”的牌子赚取利润。“渭川药店”所有药物的配方、选料、炮制等,皆遵循同仁堂等老店的传统方式。在原料采购中,能使药材批发商不敢以假充真,以次顶好。对于产地真伪,能加以鉴别,真正做到采用上等地道药材。对药料也有严格的规格标准,如泽泻只要中段,白芍要两头打戳。康伯宸先生对待病人更是有一颗火热的心。凡来求医者,无论白天黑夜,他都随叫随到。对于病人家属馈赠的礼品,一律婉言谢绝。他常说:有病就是家庭中的不幸,我们不能再雪上加霜,收受礼物,增加人家的负担了。俗话说:熟路易循,新径难辟。康先生承袭家业,集各家之所长,又创立自已的学术见解,在针灸、药物炮制上时时创新。所以方圆百里之外的人也多来此抓药就医。“渭川药店”日益红火,人手也十分紧张,康先生就邀在武汉学过医的侄儿康在汶也来坐堂行医,管理药店。他的儿子康在珍在店里也边干边学,尽力帮衬。先生也教女儿康在卿识别中药,按方炮制,按方付药。他常告诫他的后代和徒弟:欲治病必先精读医学经典,勿为难而废究;欲解病人之苦,必熟悉中药之性理,谨之又谨。
一九五一年,康伯宸不幸病逝。康在汶先生由叔父手中接过了“渭川药店”这付担子,以后发扬光大,声望越来越高。康在汶和康在珍后来都成为明水一带颇有名气的医生。
“渭川药店”的店风在当时颇受乡亲们的欢迎。过去在店门内有条醒目的对联:“凡烈军工属,均八折优惠”。这对于刚从战乱中回来的人们心灵上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二是免费煎药。有些回家煎药不便的病人或家属,可在药店后院由康伯宸的夫人将药煎好,并嘱咐病人如何用药。三是只赊帐不讨帐。对于手头困难,不能用现钱买药的可记帐赊欠。当时一般店铺一进腊月就安排专人讨帐,可“渭川药店”从不讨帐。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该店赊出去的死帐已达四百多元,相当于库存药品的一半。关门时,将帐单付之一炬,店主债主,皆如释重负。
“渭川药店”历时七年,于1956年公私合营的大潮中,康在汶、康在珍与徐大鸿、杲宪武、孟凡顺等几位名医成立了“明水联合诊所”,康在汶任所长,这就是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明水镇卫生院)的前身。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立坤
责任者
翟伯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